因贈粲詩,要以歲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 粲答詩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 服闋,拜司徒右長史,出為義興太守。 風化之美,奏課為最。 還,除給事黃門侍郎,旬日,遷尚書吏部郎參選。 昔毛之公清,李重之識會,兼之者公也。 俄遷侍中,以愍侯始終之職,固辭不拜。 補太尉右長史。 時聖武定業,肇基王命,寤寐風雲,實資人傑。 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圖緯著王佐之符。 俄遷左長史。 齊台初建,以公為尚書右仆射,領吏部,時年二十八。 宋末艱虞,百王澆季。 禮紊舊宗,樂傾恆軌,自朝章國紀,典彞備物,奏議符策,文辭表記,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頃,神無滯用。 太祖受命,以佐命之功,封南昌縣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建元二年,遷尚書左仆射,領選如故。 自營分司,盧欽兼掌,譽望所歸,允集茲日。 尋表解選,詔加侍中,又授太子詹事,侍中仆射如故。 固辭侍中,改授散騎常侍,餘如故。 太祖崩,遺詔以公為侍中尚書令鎮國將軍。 永明元年,進號衛將軍。 二年,以本官領丹陽尹。 六輔殊風,五方異俗。 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 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 前郡尹溫太真劉真長,或功銘鼎彞,或德標素尚,臭味風雲,千載無爽。 親加弔祭,表薦孤遺,遠協神期,用彰世祀。 時簡穆公薨,以撫養之恩,特深恆慕,表求解職,有詔不許。 國學初興,華夷慕義,經師人表,允資望實。 復以本官領國子祭酒,三年,解丹陽尹,領太子少傅,餘悉如故。 掛服捐駒,前良取則,臥轍棄子,後予胥怨。 皇太子不矜天姿,俯同人范,師友之義,穆若金蘭。 又領本州大中正,頃之解職。 四年,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餘悉如故。 謙光愈遠,大典未申。 六年,又申前命,七年,固辭選任,帝所重違。 詔加中書監,猶參掌選事。 長輿追專車之恨,公曾甘鳳池之失。 夫奔競之涂,有自來矣。 以難知之性,協易失之情,必使無訟,事深弘誘。 公提衡惟允,一紀于茲,拔奇取異,興微繼絶。 望側階而容賢,候景風而式典。 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皇朝軫慟,儲鉉傷情。 有識銜悲,行路掩泣。 豈直舂者不相,工女寢機而已哉!故以痛深衣冠,悲纏教義,豈非功深砥礪,道邁舟航?沒世遺愛,古之益友。 追贈太尉,侍中中書監如故。 給節,加羽葆鼓吹,增班劍六十人。 謚曰文憲,禮也。 公在物斯厚,居身以約。 玩好絶於耳目,布素表於造次。 室無姬姜,門多長者。 立言必雅,未嘗顯其所長;持論從容,未嘗言人所短。 弘長風流,許與氣類;雖單門後進,必加善誘;勖以丹霄之價,引以青冥之期。 公銓品人倫,各盡其用,居厚者不矜其多,處薄者不怨其少。 窮涯而反,盈量知歸。 皇朝以治定製禮,功成作樂。 思我民譽,緝熙帝圖。 雖張曹爭論於漢朝,荀摯競爽於晉世,無以仰摸淵旨,取則後昆。 每荒服請罪,遠夷慕義,宣威授指,寄宏略。 理積則神無忤往,事感則悅情斯來。 無是己之心,事隔於容訁舀;罕愛憎之情,理絶於毀譽。 造理常若可干,臨事每不可奪;約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攻乎異端,歸之正義。 公生自華宗,世務簡隔。 至於軍國遠圖,刑政大典,既道在廊廟,則理擅民宗。 若乃明練庶務,鑒達治體,懸然天得,不謀成心。 求之載籍,翰牘所未紀;訊之遺老,耳目所不接。 至若文案自環,主者百數,皆深文為吏,積習成奸。 蓄筆削之刑,懷輕重之意。 公乘理照物,動必研機。 當時嗟服,若有神道。 豈非希世之雋民,瑚璉之宏器? 行無異操,才無異能,得奉名節,迄將一紀。 一言之譽,東陵侔於西山;一盼之榮,鄭璞逾於周寶。 士感知己,懷此何極!出入禮闈,朝夕舊館,瞻棟宇而興慕,撫身名而悼恩。 公自幼及長,述作不倦。 固以理窮言行,事該軍國,豈直章縟采而已哉?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楚趙群才,漢魏眾作,曾何足雲!曾何足雲。 肪嘗以筆札見知,思以薄技效德,是用綴緝遺文,永貽世范。 為如干秩,如干卷。 所撰《古今集記》,《今書七志》,為一家言,不列于集。 集錄如左。 ●卷四十七·頌、贊 ◎頌 聖主得賢臣頌一首 ※王子淵 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羹藜糗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 今臣僻在西蜀,生於窮巷之中,長於蓬茨之下,無有遊觀廣覽之知,顧有至愚極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應明旨,雖然,敢不略陳愚心,而杼情素。 記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 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 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 及至巧冶,鑄幹將之璞,清水淬其鋒,越砥斂其鍔。 水斷蛟龍,陸犀革。 忽若畫涂。 如此則使離婁督繩,公輸削墨,雖崇台五層,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庸人之禦駑馬,亦傷吻弊,而不進於行,胸喘膚汗,人極馬倦,及至駕膝,驂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騁馳騖,忽如影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裡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 故服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鬱燠。 襲狐貉之暖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何則?有其具者易其備。 賢人君子,亦聖王之所以易海內也。 第1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