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車。 庶弘文告之訓,以濟元元之命。 非欲窮武極戰,以快一朝之志。 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新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 太祖拯而濟之,興隆大好,中更背違,棄同即異。 諸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 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方國家多故,未遑九伐之征也。 今邊境清,方內無事,蓄力待時,並兵一向。 而巴蜀一州之眾,分張守備,難以禦天下之師。 段谷侯和沮傷之氣,難以敵堂堂之陣。 比年已來,曾無寧歲,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 此皆諸賢所共親見,蜀侯見禽於秦,公孫述授首於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此皆諸君所備聞也。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規福於未萌。 是以微子去商,長為周賓。 陳平背項,立功於漢,豈宴安鴆毒,懷祿而不變哉? 今國朝隆天覆之恩,宰輔弘寬恕之德,先惠後誅,好生惡殺。 往者吳將孫壹,舉眾內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異。 文欽、唐咨、為國大害,叛主讎賊,還為戎首。 咨困Τ禽獲,欽二子還降,皆將軍封候,咨豫聞國事。 壹等窮歸命,猶加上寵,況巴蜀賢智見機而作者哉!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微子之蹤,措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樂業。 農不易畝,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計,豈不美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悔之,亦無及也。 各具宣佈,咸使知聞。 難蜀父老一首 ※司馬長卿 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紜,湛恩汪。 群生г濡,洋溢乎方外。 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 因朝冉從ζ,定笮存邛,略斯榆,舉苞蒲。 結軌還轅,東鄉將報,至于蜀都,耆老大夫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 辭畢,進曰:“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覊縻勿絶而已。 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於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 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 竊為左右患之。 且夫邛、笮、西夷之與中國並也,歷年茲多,不可記已。 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並,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齊民以附夷狄,敝所恃以事無用。 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使者曰:烏謂此乎?必若所云,則是蜀不變服,而巴不化俗也。 仆常惡聞若說,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所覯也。 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 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懼焉。 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昔者洪水沸出,氾濫衍溢。 民人升降移徙,崎嶇而不安。 夏後氏之,乃堙洪塞源,決江疏河,灑沈澹災,東歸之於海,而天下永寧。 當斯之勤,豈惟民哉!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腠胝無,膚不生毛,故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 “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喔嚙,拘文牽俗,誦習傳,當世取說雲爾哉!必將崇論議,故馳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且《詩》不雲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淫衍溢,懷生之物有不浸潤於澤者,賢君恥之。 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咸獲嘉祉,靡有缺遺矣。 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絶異黨之域,舟車不通,人跡罕至,政教未加,流風猶微,內之則時犯義侵禮於邊境,外之則邪行橫作,放殺其上。 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老不辜,幼孤為奴虜,系糹累號泣,內向而怨曰:蓋聞中國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獨曷為遺已!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戾夫為之垂涕,況乎上聖,又焉能已?故北出師以討強胡,南馳使以誚勁越。 四面風德,二方之君,鱗集仰流,原得受號者以億計。 故乃關沫若,徼,鏤靈山,梁孫原。 創道德之涂,垂仁義之統,將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疏逖不閉,爽,ウ昧得耀乎光明。 以偃甲兵於此,而息討伐於彼。 遐邇一體,中外礻是福,不亦康乎!夫拯民於沈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繼周氏之絶業,天子之亟務也。 百姓雖勞,又惡可以已乎哉? 且夫王者,固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逸樂者也。 然則受命之符,合在於此。 方將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減五,下登三。 觀者未睹旨,聽者未聞音,猶鷦明已翔乎寥廓之宇,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於是諸大夫茫然喪其所懷來,失厥所以進,喟然並稱曰:「允哉漢德,此鄙人之所原聞也。 百姓雖勞,請以身先之。 」敞罔靡徙,遷延而辭避。 ●卷四十五·對問、設論、辭、序上 ◎對問 對楚王問一首 ※宋玉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 原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第1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