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武始迫家臣之策,陵陽感鮑生之言,張以誠請,丁為理屈。 且先臣以大宗絶緒,命臣出纂傍統。 稟承在昔,理絶終天。 永惟情事,觸目崩殞。 若使賁高延陵之風,臣忘子臧之節,是廢德舉,豈曰能賢?陛下察其丹款,特賜停絶。 不然。 投身草澤,苟遂愚誠耳。 不勝丹慊之至。 謹詣闕拜表以聞,臣誠惶誠恐以下。 為範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 ※任彥 臣雲言:原夫存樹風猷,沒著徽烈,既絶故老之口,必資不刊之書。 而藏諸名山,則陵谷遷貿;府之延閣,則青編落簡。 然則配天之跡,存乎泗水之上;素王之道,紀於沂川之側。 由是崇師之義,擬跡於西河;尊主之情,致之於堯禹。 故精廬妄啟,必窮鎸勒之盛;君長一城,亦盡刊刻之美。 況乎甄陶周召,孕育伊顏? 故太宰竟陵文宣王臣某,與存與亡,則義刑社稷,嚴天配帝,則周公其人。 體國端朝,出藩入守,進思必告之道,退無苟利之專。 五教以倫,百揆時序。 若夫一言一行,盛德之風。 琴書藝業,述作之茂。 道非兼濟,事止樂善,亦無得而稱焉! 人之雲亡,忽移歲序。 鴟東徙,松賈成行。 六府臣僚,三藩士女,人蓄油素,家懷鉛筆,瞻彼景山,徒然望慕。 昔晉氏初禁立碑,魏舒之亡,亦從班列。 而阮略既泯,故首冒嚴科,為之者竟免刑戮,致之者反蒙嘉嘆。 至於道被如仁,功參微管,本宜在常均之外。 故太宰淵,丞相嶷,親賢並軌,即為成規。 乞依二公前例,賜許刊立。 寧容使長想九原,樵蘇罔識其禁;駐畢長陵,軒不知所。 臣裡閭孤賤,才無可甄,值齊網之弘,弛賓客之禁,策名委質,忽焉二紀。 慮先犬馬,厚恩不答。 而弊帷毀盡,未蓐螻蟻,珠襦玉匣,遽飾幽泉。 陛下弘獎名教,不隔微物,使臣得駿奔南浦,長號北陵。 既曲逢前施,實仰覬後澤,倘驗杜預山頂之言,庶存馬駿必拜之感。 臨表悲懼,言不自宣,臣誠惶已下。 ●卷三十九·上書 ◎上書 上書秦始皇一首 ※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穆公用之,並國三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弗納,疏士而弗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和隨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鱔之鼓。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而趙衛之女,不充後庭;駿良是,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今棄叩缶擊瓮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觀而已矣。 今取人則不然。 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者則士勇。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澤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賫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願忠者眾。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上書吳王一首 ※鄒陽 臣聞秦倚曲台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人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節末路,張耳、陳勝連從兵之據,以叩函谷,咸陽遂危。 何則?列郡不相親,萬室不相救也。 今胡數涉北河之外,上覆飛鳥,下不見伏兔,鬥城不休,救兵不至,死者相隨,輦車相屬,轉粟流輸,千里不絶。 何則?︹趙責於河間,六齊望於惠後城陽顧於盧博,三淮南之心思墳墓。 大王不憂,臣恐救兵之不專,胡馬遂進窺於邯鄲,越水長沙,還舟青陽。 雖使梁並淮陽之兵,下淮東,越廣陵,以遏越人之糧,漢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輔大國。 胡亦益進,越亦益深,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臣聞蛟龍驤首奮翼,則浮雲出流,霧雨咸集。 聖王底節德,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 今臣盡知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而不可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然臣所以曆數王之朝,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惡臣國,而樂吳民,竊高下風之行,尤悅大王之義。 故願大王無忽,察聽其至。 第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