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梁祖親攻蓚縣。 時王師並攻幽州,聲言汴軍五十萬,將寇鎮、定。 都將符存審謂建瑭曰:「梁軍倘以五十萬來,我等何以待之?」裨將趙行實曰:「走入土門為上策。 」存審曰:「事未可知,但老賊在東,別將西來,尚可徐圖。 」不旬日,楊師厚圍棗強,賀德倫圍蓚縣,梁祖自至,攻城甚急。 存審曰:「吾王方事北面,南鄙之事,付我等數人。 今西道無兵,坐滋賊勢。 何以為謀。 老賊若不下蓚、阜,必西攻深、冀,與公等料閲騎軍,偵視賊勢。 」乃選精騎八百趨信都,存審扼下博橋,建瑭與李嗣肱分道擒生。 建瑭乃分麾下三百騎為五軍,自將一軍深入,各命俘掠梁軍之芻牧者還,會下博橋。 翼日,諸軍皆至,獲芻牧者數百人,聚而殺之,緩數十人,令其逸去,各曰:「沙陀軍大至矣!」梁軍震恐。 明日,建瑭、嗣肱為梁軍服色,與芻牧者相雜,晡晚,及賀德倫寨門,殺守門者,縱火大噪,俘斬而去。 是夜,梁祖燒營而遁,比至貝州,迷失道咯,委棄兵仗,不可勝計。 十二年,魏博歸款,建瑭與符存審前軍屯魏縣。 十三年,敗劉鄩于元城,收澶州,以建瑭為刺史、檢校司空、外衙騎軍都將。 尋歷貝、相二州刺史,屯于德勝。 十八年,與閻寶討張文禮,為馬軍都將。 八月,收趙州,獲刺史王釒延。 進逼鎮州,為流矢所中,卒於軍,時年四十六。 李承嗣,代州雁門人。 父佐方。 承嗣少仕郡,補右職。 中和二年,從武皇討賊關輔,為前鋒。 王師之攻華陰,黃巢令偽客省使王汀會軍機于黃揆,承嗣擒之以獻。 賊平,以功授汾州司馬,改榆次鎮將。 光啟初,從討蔡賊于陳、許。 上源之難,遣承嗣奉表行在,陳訴其事。 觀軍容田令孜館而慰諭,令達情於武皇,姑務葉和,仍授以左散騎常侍。 硃玫之亂,遣承嗣率軍萬人援鄜州,至渭橋迎扈車駕。 王行瑜既殺硃玫,承嗣會鄜、夏之師入定京城,獲偽相裴徹、鄭昌圖,函送硃玫、襄王首獻於行在。 駕還宮,賜號迎鑾功臣、檢校工部尚書、守嵐州刺史,賜犒軍錢二萬貫。 時車駕初還,三輔多盜,承嗣按兵警禦,輦轂乂安。 及還屯于鄜,留別將馬嘉福五百騎宿衛。 孟方立之襲遼州也,武皇遣承嗣設伏于榆社以待之。 邢人既至,承嗣發伏,擊其歸兵,大敗之,獲其將奚忠信,以功授洺州刺史。 及張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時鳳翔軍營霍邑,承嗣率一軍攻之,岐人夜遁,追擊至趙城,合大軍攻平陽,旬有三日而拔。 師還,改教練使、檢校司徒。 乾寧二年,兗、鄆為汴人所攻,勢漸危蹙,遣使乞師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騎假道于魏,渡河援之。 時李存信屯于莘縣,既而羅宏信背盟,掩擊王師,因茲隔絶。 及瑄、瑾失守,承嗣與硃瑾、史儼同入淮南。 承嗣、史儼皆驍將也,淮人得之,軍聲大振。 十國春秋·吳列傳》:太祖署為淮南行軍副使。 武皇深惜之,如失左右手,乃遣趙岳間道使于淮南,請歸承嗣等;楊行密許之,遣使陳令存修好於武皇。 其年九月,汴將龐師古、葛從周出師,將收淮南,硃瑾率淮南軍三萬,與承嗣設伏于清口,大敗汴人,生獲龐師古。 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檢校太尉,領鎮海軍節度使。 天綁九年,淮人聞莊宗有柏鄉之捷,乃以承嗣為楚州節度使,以張犄角。 十七年七月,卒於楚州,時年五十五。 史儼,代州雁門人。 以便騎射給事于武皇。 為帳中親將,驍果絶眾,善擒生設伏,望塵揣敵,所向皆捷。 自武皇入定三輔,誅黃巢,每出師皆從。 乾寧中,從討王行瑜,師次渭北,遣儼率五百騎護駕石門。 時京城大擾,士庶多散佈南山。 儼分騎警衛,比駕還京,盜賊不作,以功授檢校右散騎常侍,屯于三橋者累月,昭宗寵錫優異。 明年,與李承嗣率騎渡河援兗、鄆。 時汴軍雄盛,自青、徐、兗、鄆,柵壘相望。 儼與騎將安福順等,每以數千騎直犯營壘,左俘右斬,汴軍為之披靡。 及硃瑾失守,與李承嗣等奔淮南。 淮人比善水軍,不閒騎射,既得儼等,軍聲大振,尋挫汴軍于清口。 其後並鐘傳,擒杜洪,削錢鏐,成行密之霸跡者,皆儼與承嗣之力也。 淮人館遇甚厚,妻孥第舍必推其甲,故儼等盡其死力。 《十國春秋》云:儼累官滁州刺史。 天祐十三年,卒於廣陵。 第1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1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