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霸先兵屯西昌,訓練士馬,以候荊州調遣。 及聞侯景弒帝,已奪梁祚,不勝大怒。 一面上表湘東,請早正大位,以系人心;一面即請進兵克複京師。 恰好湘東令旨到來,拜霸先為蕩寇大將軍,著往尋陽,與僧辯合軍進討。 霸先受命,即統甲士三萬,戰艦二千,往尋陽進發。 將次湓口,僧辯全軍亦至,彼此相見大喜。 僧辯曰:「得君來助,賊不足平矣。 」停軍一日,遂於白茅灣,會集諸將,築壇歃血,共讀盟文。 霸先流涕慷慨,誓不與此賊俱生,將士皆為感動。 是日,僧辯使侯琚襲南陵、鵲頭二戍,克之。 賊將侯子鑒奔還淮南。 癸酉,軍至蕪湖,賊將張黑棄城走。 景聞之懼,乃遣侯子鑒率兵三萬,據姑孰以拒西軍。 戒子鑒曰:「西人善水戰,勿與爭鋒,往年任約之敗,良為此也。 若得步騎一戰,必獲大勝。 汝但結營岸上,引船入浦以待之。 」子鑒乃舍舟登岸,閉營不出。 僧辯與霸先計曰:「賊所以緊守不出者,欲老我師也。 我當示弱以誘之。 」遂停軍蕪湖,十餘日不進。 賊黨果以為怯,大喜,告景曰:「西師畏我之強,不敢直前,勢將遁矣,不擊且失之。 」景乃覆命子鑒為水戰之備。 丁丑,僧辯引軍東下,直趣姑孰。 子鑒乃率步騎,度過西洲,于岸上挑戰,以戰船千艘,泊于水際,候官軍上岸,水陸夾擊。 僧辯乃使霸先以大艦夾泊兩岸,身領細船佯退。 賊兵望見,以為水軍將走,悉眾來追。 追有裡許,僧辯回船奮擊,霸先以大艦橫截其後。 鼓噪大呼,合戰江中,殺得賊兵大敗,士卒赴水死者數千人。 子鑒僅以身免,收散卒,走還建康。 官軍遂人站孰。 僧辯曰:「賊人破膽矣,急擊勿失。 」於是不暇解甲,引兵而前,眾軍繼進,歷陽諸戍,相繼迎降。 景聞子鑒敗,大懼,涕下覆面,引裝而臥,良久方起,嘆曰:「誤殺乃公。 」庚辰,僧辯督諸軍至張公洲,乘潮人難,直至禪靈寺前。 侯景乃以大船運石塞淮口,緣淮作城。 自石頭至朱雀街,十餘里中,樓堞相接,處處以重兵守之。 僧辯問霸先曰:「賊力尚強,何計破之?」霸先曰:「前柳仲禮擁數十萬兵,隔水而坐,韋粲在青塘,竟不渡岸。 賊登高望之,表裡俱盡,故能覆我師徒。 今圍石頭,必須引兵先渡北岸,人其腹中,方克有濟。 諸將若不能當鋒,霸先請先往立柵。 」僧辨大喜,曰:「微兄言,幾失制賊之術。 」 是夜,霸先率輕步三千,先渡北岸築柵,眾軍依次連築入城,直出石頭西北。 景恐西州路絶,亦率侯子鑒等於石頭東北連築五城,以遏大路。 景登石頭城,遙望官軍,大言曰:「一把子人,何足打殺。 」望見霸光柵,密謂左右曰:「此軍上有紫氣,不易勝也。 」丁亥,景率精卒二萬,鐵騎八百餘匹,陳于西州之西。 霸先謂憎辯曰:“吾聞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使救首救尾,彼此相應。 今我眾賊寡,宜分其兵勢,以強制弱。 何故聚鋒鋭于一處,令賊致死於我?「乃命諸將分路置兵。 景見王僧志一軍,眾最寡弱,引兵先沖其陣。 僧志小縮,霸先引弩手二千,橫絶其後,每發一矢,輒貫其X,景兵乃退。 繼又主敢死士八百,棄槊執刀,沖霸先陣,陣不動。 王琳、杜龕等,以鐵騎乘之,景殊死戰。 僧辯以大軍繼進,賊送大潰。 諸軍乘勝逐北,霸先進破石頭城,遂入據之。 景至闕下,聞追兵已至西明門,不敢入台,召王偉至前,怒色責之曰:」爾令我為帝,今日誤我!「偉不敢對。 景遂策馬欲走,偉執鞍諫曰:」自古豈有叛走天子耶?宮中衛士,猶足一戰,棄此將欲安之?「景田:」我昔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渡江平台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 “ 先是景所乘白馬,矯健異常,每戰將勝,輒躑躅嘶鳴,意氣駿逸;其有奔衄,必低頭不前。 及石頭之敗,精神沮喪,至是臥不肯動。 景使左右拜請,或加棰策,終不肯進,景乃易馬。 與腹心房世貴等,率百餘騎東走。 其黨王偉、侯鑒等,皆倉皇遁去。 城內無主,王克率台中舊臣迎僧辯于道。 僧辯勞克曰:「卿良苦,朝夕拜手賊廷。 」克慚不能對。 又問璽綬何在,良久曰:「趙平原持去。 」僧辯曰:「王氏百世卿族,可惜一朝而墜。 」遂入台城,迎簡文梓宮升朝堂,率百官哭踴如禮。 先是僧辯之發江陵也,啟湘東王曰:「平賊之後倘嗣君尚在,未審何以為禮?」王曰:「六門之內,自極兵威。 」僧辯曰:「討賊之謀,臣當其任,成濟之事,請別使人。 」王乃密諭將軍朱買臣,使之為所。 及景敗,簡文及太子已殂,唯豫章王棟兄弟尚鎖蜜室,至是相扶而出,逢杜崱于道,為去其鎖,二弟曰:「今日始免橫死矣!」棟曰:「倚伏難知,吾猶有懼。 」路遇朱買臣,呼之就船共飲,飲未竟,船忽壞,並沉于水,聞者悲之。 話分兩頭,侯景奔至晉陵,田遷引兵迎之,遂驅掠居民,東趨吳郡。 時謝答仁據富陽,趙伯超據錢塘,知其敗,皆叛之。 第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朝祕史》》
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