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建昌撫州,已被清降將金聲桓,率兵攻克。 益王朱由本、永寧王朱慈炎俱竄死。 長江上下游略定,捷報紛紛到京,提心吊膽的攝政王,又稍稍稱快。 只魯、唐二王,尚踞浙閩,不得不再行進攻。 意欲遣豪格前去,適流賊張獻忠,盤踞四川,任情屠掠,難民流徙他處,紛紛泣籲清廷。 多爾袞遂趁這機會,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不如加他綠頭巾。 令偕平西王吳三桂等西略四川。 浙閩的軍事,仍令博洛前行,封他為征南大將軍,偕都統圖賴,貝子屯齊,南下杭州。 小子不能並敘,只好先敘博雒南下事:博洛奉命南下,仍到杭州,聞魯、唐二王,自相水火,不覺大喜。 看官!你道這魯、唐二王,何故相仇呢?唐王是叔,魯王是侄,唐王欲魯王退就藩屬,嘗遣使賫餉銀十萬兩,犒勞浙東軍士,魯王不納。 這餉銀卻被方國安劫去,強盜行為,何知禮義?浙、閩遂成仇敵。 博洛聞此消息,正好乘隙進攻,漁人來了。 率兵渡錢塘江涉江將半,東南風起,來了一隻乘風鼓浪的大艦,艦首立着一位盔甲鮮明的主將,正是故明兵部尚書張國維。 特為表暴。 兩下麾眾摶戰,不一時,博洛的坐船,被明軍擊了一個大窟窿,驚駛回岸,清兵亦相率奔回,登岸返城。 國維乘勝至城下,竭力攻打,忽報方國安擁了魯王已至東岸,國維只得退回迎駕,暫時休息。 可巧馬士英、阮大鋮二人,亦奔到國安營,國安與他臭味相投,便在魯王面前,力為保薦,又要這兩賊來送浙東了。 又請調國維守義烏。 國維一去,清兵遂運舟載炮,大舉渡江。 國安不敢力拒,亟挾魯王遁回紹興。 清兵渡江而進,國安大恐,馬、阮二人,遂勸他降清,且嗾執魯王以獻。 幸虧魯王察覺,單身走脫,至石浦,遇著故定西侯張名振,航海東去。 方國安竟率馬士英、阮大鋮等,赴清營投降。 大鋮復導清兵進攻金華,金華城守未堅,被清兵用炮轟入,殺戮甚慘,故明大學士朱大典闔門殉節。 轉攻義烏,張國維抵死守禦,無如勢孤力弱,餉匱兵虛,相持數日,漸漸支撐不住。 國維知不可為,遙望江南,拜別明陵,作了絶命詩三章,投水而死。 浩氣千秋。 清兵遂入義烏,進拔衢州,明知府伍經正等皆死節。 浙東已定,博洛遂下令移師福建,眼見得唐王也保不住了。 唇亡齒寒。 且說唐王據守福建,頗思振作,不似弘光帝的昏庸,宮內也沒有什麼嬖寵,只有王妃曾氏,知書達禮,好算一位賢內助。 當時長江下游的民兵,統已淪亡,只楊廷麟尚固守贛州,受唐王封為兵部尚書,又有故湖廣總督何騰蛟,收降李闖餘眾,與湖南巡撫堵胤錫,上書唐王,力謀恢復。 唐王封騰蛟為定興伯,兼東閣大學士,胤錫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 騰蛟請唐王移都湖南,被鄭芝龍等所阻。 芝龍系海盜出身,崇禎初,始投降明朝,代平海寇,明朝擢封為南安伯。 他仗着擁戴功勞,握了重權,挾制唐王。 唐王無奈,命大學士黃道周出關募兵,為扈衛計。 道周手無寸鐵,只帶著幕客數員,閒關跋涉,直抵婺源。 偏這洪承疇偵悉行蹤,竟遣兵襲擊中途,將他截獲。 那時忠誠貫日的黃道周,怎肯做承疇第二?迫降不允,但從容賦詩,書絶命詞于衣帶間。 臨刑這一日,過東華門,立住不走,向監斬官道:「此處與高皇帝陵寢相近,便是道周死地,不必他去。 」監斬官憐他忠烈,就在東華門外行刑,幕下士賴雍、蔡紹謹、趙士超等皆從死。 唐王聞道周殉難,痛哭一場,決意冒險赴湘,自福州出發,直至延平。 其時楊廷麟亦遣使迎駕,怎奈鄭芝龍嗾使軍民,劫王留閩,自願出關拒敵。 唐王行推轂禮,送他出關。 他一到關前,適洪承疇遣使招降,許他侯爵,他遂假托海寇入犯,須往備禦,拜疏即行。 何不叫唐王再行推轂禮。 守關將士,多隨了芝龍前去,仙霞嶺二百餘里,空無一人。 清貝勒博洛遂自衢州出發,率兵過嶺,長驅入關。 方國立、馬士英、阮大鋮三人,引導入金衢,未得褒賞,怏怏失望,有不願隨行的意思。 清兵迫令速行,大鋮稍為遲慢,被清兵推入崖下,腦裂身死。 該死久了。 國安、士英,隨至建寧,密議通閩,被博洛搜出私書,將二人雙雙斬首。 好為崇禎弘光出氣。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演義》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