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忙了數日,無非是安頓行裝,排設器具,毋庸細說。 到了十月朔,順治帝親詣南郊,祭告天地社稷,並將歷代神主,奉安太廟,隨即升武英殿,即中國皇帝位。 滿漢文武各官,拜跪趨蹌,高呼華祝,正是說不盡的熱閙。 漢代衣冠一旦休。 禮畢,遂頒詔天下,大旨為「國號大清,定都燕京,紀元順治」等語。 這是滿清入主中原之始,故不憚詳述。 是日,即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因他功跡最高,特命禮部建碑勒銘,並定攝政王冠服宮室各制。 另定攝政王宮室制度,恐多爾袞尚未快意。 又加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名為加封,實是降級。 晉封阿濟格為武英親王,復肅親王豪格爵,賜吳三桂平西王冊印。 諭旨一下,多爾袞因豪格復爵,心中未免不樂,恰又不便攔阻,只好緩緩設法。 是日親王及各大臣家屬,亦統同到京。 前文未敘及肅王福晉,故特補敘一筆,非閒文也。 畿內已定,復令直隷巡撫衛國允等,平定畿外,於是決議遠略。 聞李闖西奔入陝,遂授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同吳三桂、尚可喜等,由大同邊外,會諸蒙古兵,入榆林延安,攻陝西的背後。 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同孔有德等,由河南趨潼關,攻陝西的前面。 兩路進兵,都用漢將為前導,以漢攻漢,的是妙計。 只可惜這平西王又要與愛姬話別了。 兩將軍率兵去訖,多爾袞又遣豪格出師山東,語首特加多爾袞三字,閲者勿滑過。 豪格不敢違慢,亦即奉令而去。 那時朝政始稍稍閒暇,多爾袞隨時入宮,與吉特太后共敘離情。 一日,正自大內回邸,忽由洪承疇入見,報稱江南遣使左懋第、陳洪範、馬紹愉等,攜帶白金十萬兩,綢緞數萬匹,來此犒師。 多爾袞道:「何處的軍士,要他犒賞?」承疇道:「說來可笑。 他說是犒我朝軍士呢!還有史可法一封覆書。 」說至此,即袖出一書呈上,多爾袞拆開一閲,不禁驚嘆起來。 正是: 河山半壁留殘局,簡牘千秋表血誠。 畢竟書中如何說法,且看下回自知。 順治帝之入關,人謂由多爾袞之力,吾不雲然。 不由多爾袞,將由吳三桂乎?應之曰唯唯否否。 三桂初心,固未嘗欲乞援滿洲也,為一愛姬故,迫而出此。 然則導清入關者,非陳圓圓而誰?圓圓一女子耳,乃轉移國脈如此。 夏有妹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圓圓殆其流亞歟?若多爾袞之經略中原,入關定鼎,亦自吉特太后激厲而來,是又以一婦人之力,肇成大統者,孰功孰罪,閲此書者當於夾縫中求之。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 且說清攝政王多爾袞,展閲史可法覆書,不禁驚嘆,因史公來書,是洋洋二大篇,比原書字數還要加倍。 當即交洪承疇朗誦,承疇遂徐聲念道: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演義》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