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帶領精騎,到了大淩河,掘濠豎柵,四面合圍,令貝勒阿濟格等率兵往錦州,遮擊山海關援兵。 邱禾嘉聞滿軍已至,急率總兵吳襄、宋偉等,自寧遠趨錦州,是時阿濟格軍尚在中途,錦州城下,未見敵人蹤跡。 禾嘉令吳襄、宋偉,率兵進發,到長山口,遇著滿軍,彼此交戰,不分勝負。 兩邊鳴金收軍,各紮住營寨,準備明日廝殺。 是夕,滿洲太宗亦到阿濟格營內,親自督戰。 次日,天色微明,滿兵已張開兩翼,向明營撲來。 明總兵宋偉,堅壘不動。 滿軍連沖數次,都被宋偉的營兵,槍炮打回。 宋偉亦能。 太宗命轉攻吳襄營,吳襄忙令營兵,齊放槍炮,滿兵亦槍炮迭施。 正轟擊間,忽東北角上,颳起一陣狂風,頓時飛石揚沙,天昏如墨,襄軍乘風舉火,烈焰騰騰,撲入滿軍。 滿軍正在着急,俄見大雨奔下,風隨雨轉,火勢反向襄軍撲回。 襄軍出其不意,霎時大亂,滿軍乘風猛攻,殺得襄軍零零落落,吳襄忙率殘兵逃走。 豈真天意。 滿軍復馳向宋偉營,此時偉軍見襄軍敗走,已自膽怯,怎禁得滿軍踴躍前來?不消一個時辰,被滿軍衝入營內,宋偉左右阻攔,爭奈支撐不住,也只得向後退下。 滿軍隨後趕來,兩路殘軍,抱頭疾走。 約數里,忽前面來了一支人馬,統是滿洲服式,當住去路,後面追兵又至,吳襄、宋偉只得拼了性命,向前衝突;等到殺出重圍,已失去了監軍張道春,副將祖大樂,將士傷亡,不計其數,疾忙趨回錦州。 邱禾嘉見了敗軍,驚惶萬狀,弄得束手無策;自是大淩河城,雖連章告意,禾嘉裝作痴聾一般,全不理睬了。 這樣無能,何苦與孫承宗反對。 且說大淩城守將,便是祖大壽、何可綱二人。 他們本是怨恨明帝,只因孫承宗面上,堅守此城。 聞援兵已經敗還,格外懊喪。 只大壽有一兄弟名叫大弼,曾官副總兵,有萬夫不當之勇,軍中稱為萬人敵,又因他素性粗莽,不管死活,別號作「祖二瘋子」。 他仗着勇力,一意主戰,夜率死士百二十人,易服辮髮,縋城而下,來襲滿營。 此公頗有機智,不是一味瘋癲。 適值太宗未寢,在帳中閲視文書,大弼執着大刀,當先入帳,把大刀左右亂劈,斫倒滿侍衛兩員。 太宗見大弼入帳行兇,忙拔腰下佩劍,擋住大弼的大刀。 幸虧太宗有些武力。 當下交戰數合,太宗力不逮大弼,漸漸退後。 大弼手下的死士,亦陸續入帳,太宗正在着忙,虧得阿濟格等帶領侍衛十員,趕來護駕。 一場酣鬥,滿侍衛中,尚有一人被斫斷半臂。 極寫大弼。 至滿軍越來越眾,大弼始呼嘯一聲,沖圍而出,此時大壽始知大弼出城劫營,出兵接入城去。 大弼檢點黨與,不折一人,只有數名負傷。 甘寧百騎劫曹營,祖大弼可謂媲美。 次晨,太宗遂下令急攻,大壽可綱抵死擊退。 又過數日,滿軍運紅衣大炮至,擊壞城外數堡,復接連轟城。 城上短堞,一半被毀,城中猶是固守。 直到冬季,大淩糧盡,食牛馬;牛馬又盡,人自相食。 大壽日盼援師,只是不至。 惟滿主招降書,屢射入城來,大壽未免動心,與可綱密議。 可綱不從,大壽此時,也顧不得可綱了。 賣國賣友,我恨大壽。 夜間令部下親兵,縋城至滿營,投書願降,即于次夕獻城。 可綱聞知,急來攔截,被大壽一箭射倒,由滿軍擒捉而去。 城內兵士,非降即走。 可綱見了太宗,勸降不允,從容就刑。 算一個烈士。 大弼不服兄意,早率同志出城去了。 大壽叩見太宗,太宗格外優待,命之起坐,親賜禦酒一樽。 是夕,大壽仍宿大淩城,夢寐間只見何可綱索命。 賊膽心虛。 及至驚醒,自覺賣友求榮,於情理上很過不去。 想是夜氣發現。 當時躊躇了一回,又懺悔了一回。 翌晨,起見太宗,正值太宗升帳,會議進取錦州。 大壽獻計道:「取錦州不難。 臣的家小,亦在錦州,現在錦州的守將,尚未知臣降順天朝,若臣佯作潰奔狀,歸賺錦州,作為內應,陛下發兵為外合,取錦州如反掌。 臣的家小,亦可藉此取來。 」言甘心苦。 太宗道:「你不要誑語!」大壽設誓允諾,太宗當即命出發。 到了錦州,聞邱禾嘉已經被劾,調往南京。 關上督師孫承宗亦被言官彈擊,乞休回裡。 承宗又罷。 大壽又把錦州繕城固守,詭報滿洲太宗,說是:「心腹人甚少,各處客兵甚多,巡撫巡按,防守甚嚴,請緩發兵為是。 」太宗乃班師而去。 是年冬,孔有德大閙登州,逐登萊巡撫孫元化,殺總兵張可大。 越年,明兵四萬攻登萊,有德等不能敵,馳書滿洲告急。 太宗以朝鮮已服,登萊無用,覆書令有德等仍返滿洲。 有德遂偕耿仲明把子女玉帛載了數船,直到瀋陽,應前回。 見了太宗說:「遼東旅順,乃是要塞,現在守備空虛,可以襲取。 」太宗遂發兵千名,偕孔、耿二人往襲旅順。 過了數日,軍中報捷,說是旅順已下,殺死明總兵黃龍,招降副將尚可喜。 太宗大悅,即令孔、耿二人回國,留尚可喜居守旅順。 孔、耿奉命回國,孔受封為都元帥,耿受封為總兵官,嗣後可喜亦得封總兵。 從此耿、尚、孔三將,居然做滿洲開國功臣了。 譏諷得妙。 第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演義》
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