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裡,稍平。 是脊北自定西嶺南下,東挾白崖、迷渡之水,為禮社江,南由定邊縣東而下元江;西界蒙化甸頭之水,為陽江,南由定邊縣西而下瀾滄,乃景東、威遠、鎮沅陽江並未流入瀾滄江,此為徐霞客引明《一統志》所致諸郡州之脈所由度者也。 東向下者四里余,有數家居峽中,是為石佛哨,乃飯。 又三里,有三四家在北坡,曰桃園哨。 於是曲折行峽中,隨水而出,或東或北。 不二里,輒與峽俱轉,而皆在水左。 如是十里,再北轉,始望見峽口東達川中,峽中小室纍纍,各就水次,其瓦俱白,乃磨室也,以水運機,磨麥為面,甚潔白,乃知迷渡川中,饒稻更饒麥也。 又二里,度橋,由溪右出峽口,隨山南轉半裡,乃東向截川而行。 其川甚平拓,北有崇山屏立,即白崖站也,西北有攢峰橫亙而南。 即定西嶺南度之脊也。 兩高之間,有坳在西北,即為定西嶺。 逾嶺而西,為下關道,從坳北轉,為趙州道。 余不得假道于彼,而僅一涉禮社上流,攬迷渡風景,皆駝騎累之也。 東行平堤三里,有圍牆當路,左踞川中,方整而甚遙,中無巨室,乃景東衛貯糧之所,是曰新城。 半裡,其牆東盡,復行堤上三里,有碑亭在路右,乃大理倅cuì副職王君署事景東,而衛人立於此者。 又東半裡,有溪自北而南,架木橋于上,水與溪形俱不大,此即禮社之源,自白崖定西嶺來,南注定邊,下元江,合馬龍,為臨安河,下蓮花灘者也。 時川中方苦旱,故水若衣帶。 從此望之,川形如犁尖,北拓而南斂,東西兩界山,亦北高而南伏,蓋定邊、景東大道,皆由此而南去。 又東半裡,入迷渡之西門。 其牆不及新城之整,而居廬甚盛,是為舊城,有巡司居之。 其地乃趙州、洱海、雲南縣、蒙化分界,而景東之屯亦在焉。 買米于城。 出北門,隨牆東轉一里,有支峰自東南繞而北,有小浮屠在其上。 盤其嘴入東塢中,又一里,其中又成一小壑,曰海子。 有倚山北向而居者,遂投之宿。 二十日平明,飯而行。 又東一里,入峽,其中又成一小壑。 二里,隨壑北轉,漸上坡。 再上再平,三里,逾嶺頭,遵岡北行。 又三里,有村在西坡腋間,為酒藥村。 又北循坡行,其坡皆自東而西向下者,條岡縷縷,有小水界之,皆西出迷渡者。 再下再上約十里,有賣漿者廬岡頭,曰飯店,有村在東山下,曰飯店村。 又北逾一岡,二里,坡西於是有山,與東坡夾而成峽,其小流南下而西注迷渡。 路乃從峽中溯之北,二里余,轉而東北上,二里余,陟而逾其坳。 此烏龍壩南來大脊,至此東度兩轉,而峙為水目者也。 脊頗平坦,南雖屢升降坡間,而上實不多,北下則平如兜,不知其為南龍大脊。 余自二月十三從鶴慶度大脊而西,盤旋西南者半載余,乃復度此脊北返,計離鄉三載,陟大脊而東西度之,不啻如織矣! 脊北平下半裡,即清華洞,倚西山東向。 再入之,其內黃潦盈瀦,及于洞口。 余去年臘月十九日,當雨後,洞底雖濘,而水不外盈,可以深入;茲方苦旱,而水當洞門,即外台亦不能及,其內門俱垂垂浸水中,止此穿一隙,其上亦透重光,不如內頂之崇深也。 稍轉而北,其上竇即黑暗而窮,其下門俱為水沒,無從入中洞也。 此洞昔以無炬不能深入,然猶踐濘數十丈,披其中透頂之扃,茲以張望門而止,不知他日歸途經此,得窮其蘊藏否也。 出洞,北行半裡,逾嶺即西向白崖大道,仍舍之而北。 二里,有池一方,在西坡下,其西南崖石嶙峋,亦龍潭也。 又北一里,過一村聚,村北路右有牆一圍,為楊土縣之宅。 又北一里,即洱海衛城西南隅。 從西城外行半裡,過西門,余昔所投宿處也。 又隨城而北半裡,轉東半裡,抵北門外,乃覓店而飯。 先是余從途中,見牧童手持一鷄葼,甚巨而鮮潔,時鷄葼已過時,蓋最後者獨出而大也。 余市之,至是瀹湯為飯,甚適。 洱海往鷄山道,在九鼎、梁王二山間,余昔所經者,騎夫以家在蕎甸,故強余迂此。 蓋洱海衛所環之塢甚大,西倚大脊崇岡,東面東山對列,東南匯為青龍海子,破峽而繞小雲南驛為水口,其南即清華洞前所逾南坳。 其北即瀹王山東下之支,平伏而橫接東山者,自洱海北望,以為水從此泄,而不知反為上流。 余亦欲經此驗之,於是北行田塍間,西瞻九鼎道,登緣坡,在隔澗之外數里也。 六里,抵梁王山東支之南,有寺在其西腋,南向臨川,曰般若寺。 路乃東向逾岡,一里余,有村廬倚西山而居,曰品甸。 由其東一里余,再北上坡,乃一堤也。 堤西北山回壑抱,東南積水為海,于時久早,半已涸矣。 從堤而東半裡,一廟倚堤而北懸海中,為龍王祠。 又東半裡轉北,堤始盡。 復逾東突之坡,一里,復見西腋尚蟠海子支流。 平行嶺脊,又北三里,則東峽下墜,遙接東山,腋中有水盈盈,則周官些海子也。 其北則平岡東度,而屬於東山,此海實青龍海子之源矣。 梁王之脈,由此東度,不特南環為洱城東山,即蕎甸北賓川東大山崇窿,為鐵索箐、紅石崖者,皆此脊繞蕎甸東而磅礴之。 余夙聞洱城北有米甸、禾甸、蕎甸之名,且知青海子水經小雲南隨川北轉,經胭脂壩,合禾、米諸甸水而北入金沙,意此脊之北,蕎甸水亦東北流。 第3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3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