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初意雲州晤楊州尊,即東南窮瀾滄下流,以《一統志》言瀾滄從景東西南下車裡,而于元江府臨安河下元江,又注謂出自禮社江,由白崖城合讕滄而南。 余原疑瀾滄不與禮社合,與禮社合者,乃馬龍江及源自祿豐者,但無明證瀾滄之直南而不東者,故欲由此窮之。 前過舊城遇一跛者,其言獨歷歷有據,曰:「潞江在此地西三百餘里,為雲州西界,南由耿馬而去,為渣裡江,不東曲而合瀾滄也。 瀾滄江在此地東百五十里,為雲州東界,南由威遠州而去,為撾龍江,不東曲而合元江也。 」於是始知撾龍之名,始知東合之說為妄。 又詢之新城居人,雖土著不能悉,間有江右、四川向走外地者,其言與之合,乃釋然無疑,遂無復南窮之意,而此來雖不遇楊,亦不度也。 B初十日平明起飯。 出南門,度一小坑橋,即西南循西山坡而行。 二里余,漸折而沿其南坑之崖西向上,二里余,南盤崖嘴。 此嘴東北起為峰頂,分兩丫,即所謂馬鞍山也;東南下為條岡,直扼舊城溪而東逼東山,界兩城之間,為舊城龍砂,新城虎砂者也。 此乃順寧東山之脈,由三溝水西嶺過脊南下而盡于此者。 由此循峰西向北上,又二里,始平行峰西。 一里,出馬鞍峰後,為馬鞍嶺。 有寺倚峰北向,前有室三楹當嶺頭,為茶房。 從嶺脊西向峻下,二里始平,又半裡及山麓,有澗自東北小峽來,西注順寧河,此已為順寧屬矣。 蓋雲州北界,新城以馬鞍山,舊城以函宗南小尖束水之坳,其相距甚近也。 渡澗北上坡,盤北山西麓行,四里,東西崖突夾,順寧溪搗其中出,路逾其東崖而入。 又北一里,其坡西懸塢中,是為花地,其坡正與翁溪村東西遙對,中墜為平塢,則田塍與溪流交絡焉。 乃西北下坡,半裡及塢,又有澗自東北小峽來,西注順寧溪。 路從溪北西向行塢中,三里余,將逼翁溪村之麓,大溪自北峽出,漱西麓而界之,當從此涉溪上翁溪村,出來時道,見溪東有路隨北峽入,遂從之。 又裡余,路漸荒。 又裡余,墜崖而下,及于溪,即斷橋處也。 新城之道,實出於此,不由翁溪,從東崖墜流間架橋以渡;自橋為水汩gǔ淹沒,乃取道翁溪,以溪流平塢間,可揭而涉也。 臨溪波湧不得渡,乃復南還三里,西渡翁溪。 然溪闊而流漲,雖當平處,勢猶懸激,抵其中流,波及小腹,足不能定,每一移趾,輒幾隨波蕩去。 半晌乃及西岸,復由田塍間上坡。 一里,西抵村下大路,乃轉而北,即來時道也。 循西山躡坡而下,三里,有岐自峽中來合,即斷橋舊境矣,於是隨大路又六里,過把邊關,瀹湯而飯。 下坳東北一里余,渡小橋。 又一里,復與大溪遇,溯其西崖,北十里而至鹿塘。 時才過午,以暑氣逼人,遂停舊主人樓作記。 十一日由鹿塘三十里,過歸化橋。 從溪東循東山麓行,五里,入普光寺。 余疑以為即東山寺也,入而始知東山寺尚在北。 乃復隨大路三里,抵南關坡下亭橋,即從橋東小徑東北上坡。 又二里而東山寺倚東山西向,正臨新城也。 入寺,拾級而上。 正殿前以樓為門,而後有層閣,閣之上層奉玉帝,登之,則西山之支絡,郡堞之回盤,可平揖而盡也。 下閣,入其左廬,有一僧曾于龍泉一晤者,見余留同飯。 既飯而共坐前門樓,乃知其僧為阿祿司西北山寺中僧也,以聽講至龍泉,而東山僧邀之飯者。 為余言,自少曾遍歷撾龍、木邦、阿瓦之地,其言與舊城跛者、新城客商所言,歷歷皆合。 下午乃出寺。 一里,度東門亭橋,入順寧東門。 覓夫未得,山雨如注,乃出南關一里,再宿龍泉寺。 十二日飯于龍泉。 命顧仆入城覓夫,而于殿後靜室訪講師。 既見,始知其即一葦也。 為余瀹茗炙餅,出鷄葼zōng植物名松子相餉。 坐間,以黃慎軒翰卷相示,蓋其行腳中所物色而得者。 下午,不得夫,乃遷寓入新城徐樓,與蒙化妙樂師同候駝騎。 十三日與妙樂同寓,候騎不至。 薄暮乃來,遂與妙樂各定一騎,帶行囊,期明日行。 駝騎者,俱從白鹽井駝鹽而至。 可竟達鷄足,甚便。 時余欲從蒙化往天姥岩,恐不能待,止僱至蒙化城止。 十四日晨起而飯,駝騎以候取鹽價,午始發。 出北門,東北下涉溪。 約二里,過接官亭,有稅課司在焉。 其岐而西者,即永昌道也。 時駝騎猶未至,余先至,坐覽一郡形勢,而並詢其開郡始末。 順寧者,舊名慶甸,本蒲蠻之地。 其直北為永平,西北為永昌,東北為蒙化,西南為鎮康,東南為大侯。 此其四履之外接者。 土官猛姓,即孟獲之後。 萬曆四十年,土官猛廷瑞專恣,潛蓄異謀,開府高級武官陳用賓討而誅之。 大侯州土官俸貞與之濟逆,遂並雉獮zhì xiǎn伏法治罪之,改為雲州,各設流官,而以雲州為順寧屬。 今迤西流官所蒞之境,以騰越為極西,雲州為極南焉。 龍泉寺基,即猛廷瑞所居之園也,從西山垂隴東下。 寺前有塘一方,頗深而澈,建水月閣于其中。 其後面塘為前殿。 前殿之右庭中皆為透水之穴,雖小而所出不一。 又西三丈,有井一圓,頗小而淺,水從中溢,東注塘中淙淙有聲,則龍泉之源矣。 前殿後為大殿,余之所憩者,其東廡也,皆開郡後所建。 舊城即龍泉寺一帶,有居廬而無雉堞。 新城在其北,中隔一東下之澗。 其脈亦從西山垂隴東下,謂之鳳山。 府署倚之而東向。 余入其堂,欲觀所圖府境四止,無有也。 第3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