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南,又得西來大路,循之。 其東南一里,又有溪自北而南,其大與清水溪相似,有大木橋架其上。 度橋東,遂南行。 二水俱西曲而合,受龍王塘之水,東折于板橋之南焉。 路南行塍中,又二里半而出板橋街之中。 由街稍南過一小橋,則沿小溪東上。 半裡,越溪上梗,東南二里半,漸逼東山。 過一村,稍南又東,半裡,有小溪自東北流西南,涉之。 從溪東岸,又東南二里,直逼東山下,復有村倚之。 從村南東向入,有水舂踞岡上。 岡之南,即有澗自木鼓山北峽來,繞岡南西去,有亭橋跨其上,此大道也;小徑即由北脊入峽,盤岡東下。 遂溯溪岸東行。 一里,有小木橋平跨上流,乃南度之。 又東上坡,一里而至金鷄村。 其村居廬連夾甚盛,當木鼓山之東南麓。 村東有泉二池,出石穴中,一溫一寒。 居人引溫者匯于街中為池,上覆以屋。 又有正屋三楹臨池之南,庭中紫薇二大樹甚艷,前有門若公館然。 乃市酒餐于市,而後浴于池。 池四旁石甃,水止而不甚流,亦不甚熱,不甚清,尚在永平溫泉之下,而有館有門則同也。 從村後東南循峽上嶺數里,自金鷄村逾嶺東下,通大寨、瓦渡之路也;從村後直東,上木鼓西南峰,二十里,有新建寶頂寺。 余不及登,遂從村西南下。 三里,北折,度亭橋北,隨溪西南行塍中。 五里,西值大溪,溪之東有村傍之,乃稍溯之北,度大木橋而西行塍中。 又四里而至見龍裡。 其南有報功祠甚巨,門西向,而祠樓則南面。 入其中,祠空而樓亦空,樓上止文昌一座當其中。 寺僧雲,昔有王靖遠諸公神位,覓之不見也。 由此又十里,入拱北門。 又二里而返會真。 令人往訊打聽安仁,已西往騰越矣。 十五日憩會真樓。 十六日往晤閃知願。 還拜劉北有,留飯,即同往太保山麓書館。 館中花木叢深,頗覺幽閒。 坐久之,雨過,適閃知願送《南園錄》並《永昌志》至,即留館中。 北有留余遷寓其內,余屢辭之,至是見其幽雅,即許之,約以明日。 雨止,劉以鑰匙付余,以劉將赴秋闈wěi科舉,不暇再至也。 余乃別,還會真。 十六日閃知願再候宴,並候其兄太史及其族叔孩識同宴。 深夜乃別。 十八日遷館于山麓西南打索街,即劉北有書館也。 其館外有賃居者租房子住的人,以日用器進作為租金,亦劉命也。 余獨坐館中,為抄《南園漫錄》。 既而馬元中又覓《續錄》至,余因先抄《續錄》。 乘雨折庭中花上花,插木球腰孔間輒活,蕊亦吐花。 花上花者,葉與枝似吾地木槿,而花正紅,似閩中扶桑,但扶桑六七朵並攢為一花,此花則一朵四瓣,從心中又抽出疊其上,殷紅而開久,自春至秋猶開。 雖插地輒活,如榴然,然植庭左則活,右則槁枯幹,亦甚奇也。 又以杜鵑、魚子蘭、蘭如真珠蘭而無蔓,莖短葉圓,有光,抽穗,細黃,子叢其上如魚子,不開而落,幽韻同蘭。 小山茶分植其孔,無不活者。 既午,俞禹錫雨中來看,且攜餐貰酒,贈余詩有「下喬」之句。 謂會真樓高爽,可盡收一川陰晴也。 余答以「幽棲解嘲」五律。 謂便于抄書也。 十九日抄書書館。 閃知願以竹紙湖筆饋,以此地無紙筆,俱不堪書也。 二十日抄書麓館。 二十一日孩識來顧。 二十二日抄書麓館。 二十三日晨,大雨。 稍霽,還拜孩識,並謝劉北有。 下午,赴孩識之招招待,閃、俞俱同宴。 深夜乃別。 二十四日絶糧。 知劉北有將赴省闈,欲設酌招余,余乃作書謂:「百杯之招,不若一斗之粟,可以飽數日也。 」 二十五日新添邱術士挾一劉姓者至,邱自謂諸生,而以請仙行。 招游九龍池,遂泛池中亭子。 候劉攜酌不至,余返寓抄書。 北鄰花紅正熟,枝壓牆南,紅艷可愛。 摘而食之,以當井李。 此間花紅結子甚繁,生青熟紅,不似余鄉之熟輒黃也。 余鄉無紅色者,「花紅」之名,俱從此地也。 下午,北有以牛肉鬥米饋,劉、閃、馬俱教門,不食豬而食牛。 劉以素餚四品饋。 二十六至二十九日俱抄書麓館。 俱有雨,時止時作,無一日晴也。 滇游日記十一 己卯公元1639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日抄書麓館,亦無竟日之晴。 先是俞禹錫有仆還鄉,請為余帶家報家信。 余念浮沉之身,恐家人已認為無定河邊物,若書至家中,知身猶在,又恐身反不在也,乃作書辭告訴之。 至是晚間不眠,仍作一書,擬明日寄之。 初四日送所寄家書至俞館,而俞往南城吳氏園。 余將返,其童子導余同往。 過南關而西,一里,從南城北入其園。 有池有橋,有亭在池中。 主人年甚少,昆仲二人,一見即留酌亭中。 薄暮與禹錫同別。 始知二主人即吳麟征之子,新從四川父任歸者。 麟征以鄉薦,初作教毗陵,升南部,故與俞遇,今任四川建昌道矣。 初五日又絶糧。 余作中寄潘蓮華,復省中吳方生,潘父子以初八日赴公車進京會試。 且與潘索糧。 不及待,往拜吳氏昆仲,不遇,即乘霽出龍泉門,為乾海子之遊。 由九龍池左循北坡西向上,一里,出寺後,南瞰峽中馬家園,即前日閃太史宴余其中者,昔為馬業,今售閃氏矣。 從此益西向上,一里,瞰其北峽,乃太保新城所環其上者,乃知其西即寶蓋山之頂,今循其南岡而上也。 又迤邐上者三里,始隨南峽盤坡入。 二里,路北之樹木,森鬱而上,路南之樹木,又森鬱而下,各有莊舍于其中。 其北者為薛莊,其南者為馬莊,其樹皆梨柿諸果。 第3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3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