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云,昔有神僧倔多尊者,修道東山峰頂,以鶴川一帶,俱水匯成海,無所通泄,乃發願攜錫杖念珠下山,意欲通之。 路遇一婦人,手持瓢問:「師何往?」師對以故。 婦人曰:「汝願雖宏,恐功力猶未。 試以此瓢擲水中,瓢還,乃可得,不然須更努力也。 」師未信,攜瓢棄水中,瓢泛泛而去。 已而果不獲通。 復還峰潛修二十年,以瓢擲水,隨擲隨回,乃以念珠撒水中,隨珠所止,用杖戳之,無不應手通者,適得穴一百零八,隨珠數也。 今土人感師神力,立寺眾穴之上,以報德焉。 《一統志》作倔多,土人作摩伽陀。 眾水于山腹合而為一,同泄于龍珠之東南麓。 大路過河底橋,即逾龍珠而北,與出入諸水洞皆不相值,以俱在其東也。 余乃欲從橋北,隨流東下,就小徑窮所出洞,令通事及擔者從大路往。 擔者曰:「小徑難覓,不若同行,」蓋其家在入水洞北,亦便于此也。 余益喜,遂同東向隨溪行龍珠山之南。 一里,反越溪南,半裡,又渡溪北。 其路隘甚,而夾溪皆有居者。 又東半裡,楓密河東南瀉峽去,路東北逾龍珠支嶺。 兩下兩上,東北盤嶺共四里,其路漸上。 俯瞰東南深峽中,有水破峽奔決,即合併出穴之水也。 其水南奔峽底,與楓密之水合,而東南經峰頂山之南峽以出,下金沙大江。 然行處甚高,水穴在重崖下出,俯視不見其穴。 令通事及擔者坐待道旁,余與顧仆墜壑東南下。 下半裡,不得路,躑躅徘徊草石間,轉向東箐半裡,又南迂半裡,始下至磵jiàn兩山間的水溝底。 乃西向溯流披棘入,共半裡,則巨石磊落,堆疊磵中,水從石隙,泛溢交湧。 余坐巨石上,止見水與石爭隙,不見有餘穴,雪躍雷轟,交于四旁,而不知其所從來也。 久之,復迂從舊道,一里余,迂上既近,復攀石亂躍,又半裡,登大道,遂東北上。 半裡,轉一峽,見後有呼者,乃通事與擔夫也。 於是北半裡,上攢石間,北過脊,始北望兩山排闥,一塢中盤,漾共江絡其東,又一小水緯其西北,皆抵脊下而不可見。 其兩山之北夾而遙控于東北隅者,是為麗府邱塘關所踞,漾共水所從出也。 乃北下山,一里余而及其麓,有寺懸麓間,寺門北向,其下即入水之穴也。 不及入寺,急問水。 先見一穴,乃西來小流所入,其東又有平土丈餘隔之,東來之漾共江,屢經穴而屢分墜,至是亦遂窮,然則所謂一百八穴者,俱在東也。 余因越水北東向溯流,見其從崖下遇一穴,輒旋穴下灌,如墜瓮口,其聲嗚嗚,每穴遠者丈餘,近者咫尺而已。 既而覆上寺前,乃北下渡西來小流,有小石樑跨之。 北一里,有村當平岡間,是曰甸尾村。 擔者之家在焉。 入而飯于桃花下。 既乃西北行三里余,而入南來大道,即河底橋北上逾嶺者。 於是循西山又北五里,為長康鋪坊。 有河流自西南峽來,巨石橋跨之,有碑在橋南,稱為鶴川橋。 蓋鶴川者,一川之通名,而此橋獨擅之,亦以其冠一川也。 橋北有岐,溯流西南,為大理府大道,故于此設鋪焉。 過橋不半裡,為長康關,廬舍夾道。 是日街子,市者交集。 自甸尾至此,村落散佈,廬舍甚整,桃花流水環錯其間。 其西即為朝霞寺峰,正東與石寶山對。 於是路轉東北,又八里余而入鶴慶南門。 城不甚高,門內文廟宏整。 土人言其廟甲子滇中,亦麗江木公以千金助成。 由其東北行半裡,稍東為郡治。 由其西,又北行半裡,出一鼓樓,則新城之北門也。 其北為舊城,守禦所在焉。 又北半裡而出舊城北門,稍西曲而北一里,復東曲而北四里,為演武場,在路東。 從其西又北五里,過一村,又五里為大板橋。 橋下水頗大而瀦,乃自西而東下漾共江者。 時所行路,當甸塢之中,東山下,江流沿之,西山下,村廬倚之,自此橋之北,甃路石皆齒齒如編,仰管之半,礫lì小石趾難措。 又北六里,為小板橋。 橋小於前,而流亦次之,然其勢似急。 又北七里,為甸頭村之新屯,居落頗盛。 稍轉而東,有王貢士家,遂入而托宿。 王貢士,今為四川訓導學官。 其孫為余言:「其西北山半,有青玄洞甚妙,下有出水龍潭,又北有黑龍潭。 若沿西山行,即可盡觀。 」是日欲抵馮密宿,以日暮遂止此雲。 二十五日昧爽,飯而行。 北二里為馮密村,村廬亦盛,甸頭之村止此矣。 蓋西北有高岡一支,垂而東南下,直逼東山文筆峰下,江流亦曲而東。 高岡分支處,其腋中有黑龍潭之水,亦自西大山出,南流而抵馮密,乃沿高岡之南而東注漾共江,鶴慶、麗江以此為界雲。 馮密之西,有佛宇高擁崖畔,即青玄洞也。 余望之慾入,而通事苦請俟sì等待回日,且云:「明日逢六,主出視事,過此又靜攝不即出。 」余乃隨之行,即北上岡。 四里,有路橫斜而成「叉」字交,是為三岔黃泥岡。 其西南腋中,松連箐墜,即黑龍所托也。 於是西北之山,皆荒石濯濯zhuó光禿禿無草木的樣子,而東北之山,漸有一二小村倚其下,其岡脊則一望皆茅雲。 又北一里為哨房,四五家當岡而踞,已為麗江所轄矣。 又北行岡上八里而下,其東北塢盤水曲,田疇環焉。 下一里,有數家倚西山,路當其前,是為七和南村。 又北二里,有房如官舍而整,是為七和之查稅所。 商貨出入者,俱稅于此。 七和者,麗江之地名,有九和、十和諸稱。 其北又有大宅新構者,乃木公次子所居也。 由其前北向行,又盤一支嶺而北,七里,乃漸轉西北,始望見邱塘關在北山上,而漾共之水已嵌深壑中,不得見矣。 第2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