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日飯于莘野,即再過蘭宗,欲竟所徵,而蘭宗不在。 愛玄明雨花閣精潔,再過之,仍瀹茗劇談。 遂扶筇杖西一里,過望台嶺。 此嶺在獅林之西,蓋與旃檀嶺為界者,亦自嶺脊南向而下,即大覺寺所倚之岡也,自獅杯西陟其嶺,即可望見絶頂西懸,故以「望」名。 與其西一嶺,又夾壑為塢,諸靜室緣之,層累而下,是為旋旃檀嶺。 先是鷄山靜室,只分三處,中為獅子林,西為羅漢壁,東為九重崖,而是嶺在獅林、羅漢壁之間,下近於寂光,故寂光諸裔,又開建諸廬,遂繼三而為四焉。 蓋其諸廬在峽間,東為望台嶺,西為旃檀嶺,此嶺又與羅漢壁為界者,又自嶺脊南向而下,即寂光寺所倚之支也,是為中支。 蓋羅漢壁之東,回崖自嶺脊分隤南下,既結寂光,由其前又南度東轉,為觀音閣、息陰軒,峙為瀑布東嶺,於是又度脊而南,為牟尼庵,又前突為中嶺,若建標于中,而大士閣倚其端,龍潭、瀑布二水口交其下,一山之脈絡,皆以茲為綰轂wǎngǔ控扼路口雲。 逾望台嶺西三里,由諸廬上盤壑而西三里,又盤嶺而南北轉一里,北崖皆插天盤雲,如列霞綃,而西皆所謂羅漢壁也。 東自旃檀嶺,西至仰高亭峽,倒插于眾壑之上,當其東垂之褶zhě摺疊者,幻空師結廬處也。 真武閣倚壁足,其下曲徑縱橫,石級層疊,師因分箐為籬,點石為台,就閣而憩焉。 其下諸徒闢為叢林,今名碧雲者也。 余前已訪幻空返,憶閣間有陳郡侯天工詩未錄,因再過錄之。 師復款談甚久,出果餉之榻間。 閣兩旁俱有靜室旁通,皆其徒所居,而無路達西來寺,必仍下碧雲。 由山門西盤崖坡,又一里半,北上半裡,抵壁足,則陝西僧明空所結庵也,今名西來寺。 北京、陝西、河南三僧,俱以地名,今京、陝之名幾並重。 以余品之,明空猶俗僧也。 其名之重,以張代巡鳳翮同鄉,命其住持絶頂迦葉殿,而沐府又以中和山銅殿移而畀之,故聲譽赫然。 然在頂而與河南僧不協,在西來而惟知款接朝山男婦,其識見猶是碧雲諸徒流等,不可望幻空後塵也。 然其寺後倚絶壁,雲幕霞標比喻高遠,屏擁天際,巍峭大觀,此為第一。 寺西有萬佛閣,石壁下有泉一方,嵌崖倚壁,深四五尺,闊如之,瀦水中涵,不盈不涸。 萬峰之上,純石之間,匯此一脈,固奇,但不能如白雲龕之有感而出,垂空而下,為神異耳。 觀其水色,不甚澄澈,寺中所餐,俱遙引之西峽之上,固知其益不如白雲也。 寺東有三空靜室,亦倚絶壁。 三空與明空俱陝人,為師兄弟,然三空頗超脫有道氣,留餘飯其廬,已下午矣。 自西來寺東至此,石壁尤竦峭,寺旁崖迸成洞,其中崆峒,僧悉以遊騎填駐其中,不可攔入,深為悵恨。 又有峽自頂剖窪而下,若雲門劍壁,嵌隙于中,亦為偉觀。 僧取薪于頂,俱自此隙投崖下,留為捷徑,不能藉為勝概也。 既飯,復自寺西循崖而去,二里,崖盡而為峽,即仰高亭之上也。 先是余由絶頂經此下,遂從大道入迦葉寺,不及從旁岐東趨羅漢壁,然自迦葉寺回眺崖端,一徑如綫痕,眾竇如雲蓋,心甚異之,故不憚其晚,以補所未竟。 然其上崖石雖飛嵌空懸,皆如華首之類,無可深入者。 乃返,從西來、碧雲二寺前,東過旃檀,仍入獅林,至白雲龕下,尋玄明精舍。 誤入其旁,又得一龕,則翠月師之廬也。 悉檀法眷。 前環疏竹,右結松蓋為亭,亦蕭雅有致,乃少憩之。 遂還宿莘野樓,已暮矣。 初三日晨起,飯。 荷行李將下悉檀,蘭宗來邀,欲竟山中未竟之旨,余乃過其廬,為具盒具餐,遍征山中故跡。 既午,有念誠師造其廬,亦欲邀過一飯。 蘭宗乃輟所炊,同餘過念誠。 路經珠簾翠壁下,復徙倚久之。 蓋蘭宗所結廬之東,有石崖傍峽而起,高數十丈,其下嵌壁而入,水自崖外飛懸,垂空灑壁,歷亂縱橫,皆如明珠貫索。 余因排簾入嵌壁中,外望蘭宗諸人,如隔霧牽綃,其前樹影花枝,俱飛魂濯zhuó魄,極罨yǎn覆蓋映之妙。 崖之西畔,有綠苔上翳,若絢彩鋪絨,翠色慾滴,此又化工之點染,非石非嵐lán山林中的霧氣,另成幻相者也。 崖旁山木合沓,瓊枝瑤干,連幄成陰,雜花成彩。 蘭宗指一木曰:「此扁樹,曾他見乎?」蓋古木一株,自根橫臥丈餘,始直聳而起,橫臥處不圓而扁,若側石偃路旁,高三尺,而厚不及尺,余初疑以為石也,至是循視其端,乃信以為樹。 蓋石借草為色,木借石為形,皆非故質矣。 東半裡,飯于念誠廬。 別蘭宗,南向下之字曲,半裡,又入義軒廬。 義軒,大覺之派,新構靜室于此,乃獅林之東南極處也。 其上為念誠廬,最上為大靜室,即野愚所棲,是為東支。 莘野樓為西南極處,其上為玄明精舍,最上為體極所構新廬,是為西支。 而珠簾之崖,當峽之中,傍峽者為蘭宗廬,其上為隱空廬,最上為唸佛堂,即白雲師之廬也,是為中支。 其間徑轉崖分,綴一室即有一室之妙,其盤旋迴結,各各成境,正如巨蓮一朵,瓣分千片,而片片自成一界,各無欠缺也。 從義軒廬又南向「之」字下,一里余,過天香靜室。 天香,幻住庵僧也,其年九十,余初上覓莘野廬,首過此問道者。 又南一里,過幻住庵,其西即蘭陀寺也,分隴對衡,獅林之水,界于左右,而合于其下焉。 又南下一里余,二水始合,渡之即為大乘庵。 由澗南東向循之,半裡,水折而南,復逾澗東南下,一里,過無我、無息二庵。 第2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