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了飯,又下樓逛了一會,過了小山,過了石樑,便是 留春塢。 就在留春塢內煮茗清談。 寶珠對子云將琴言的師娘要他出師,及蕙芳、素蘭的主意說了一遍。 子云道:「若果如此,倒也很好。 」便問蕙芳道:「你們有這力量作此義舉麼?」蕙芳道:「若說力量,原也勉強,但集腑成裘,也還容易。 我與瑤卿、香畹三人可以湊得六百金,王氏弟兄、佩仙、庚香可以湊得四百金。 」次賢道:「我來一分,出二百金,前舟可出三百金,庸庵、竹君二人可出三百金。 庚香、湘帆、劍潭不必派他,湊起來已得一千八百了。 若要三千,還少一千二百兩,不消說是度香包圓了。 」子云道:「難道華星北倒乾乾淨淨,一文不花,這麼便宜。 」蕙芳道:「據我說,不必要他出錢。 如今與他講,就是一總要他拿出來,他也肯,但是玉儂只好在他家一輩子了。 」子云點頭道:「說得是。 我想你們都不甚寬余,一時仗義擠了出來,恐後來自己受困。 如今通不用費心,在我一人身上,只要你們去講。 講妥了,銀子現成,叫他們來領就是了。 但以速成為妙,一來玉儂假期已滿,也不宜常在外邊,適或進去了,再找他出來也費事。 明日你們就去,盡其所欲,自無不妥的。 」三旦皆應了幾個「是」。 琴言見子云如此仗義,感激不盡,不覺流下淚來,便跪下拜謝。 子云連忙攙起,見琴言如此光景,頗覺惻然,說道:「玉儂何必傷感,我看你終非風塵中人。 不過一舉手之勞,何足稱謝!」三旦見琴言的淒惻是生於感激,子云之慷慨是生於憐愛,都也棖觸起來,淚珠欲墮。 子云問道:「這話誰去講呢?須得個老成會說話的。 若你們去,恐不中用。 」蕙芳道:「此事少不得葉茂林,玉儂是他同來的,又是他教的戲,他也老成,會說話。 」琴言連連點頭道:「必得他去才妥。 」子云道:“既如此,你們早些回去罷。 今晚就請葉茂林去,講妥了,我明日聽信,碰玉儂的運氣何如。 我宅裡還有點事;不能陪你們,要過那邊去。 ”子云帶了家人 先出園去了,回到住宅。 這邊四旦個個喜歡,辭了次賢,也同去找了葉茂林,告知此事。 茂林一口應承,又對蕙芳道:“停一會兒,你與我同去。 我年紀老了,笨嘴笨舌的,恐說不圓轉,你在旁幫個腔兒。 那位慶奶奶嘴裡,好像畫眉哨的一般,我有幾分怯他。 ”蕙芳道:「人說他倒是個直性人,順了他的毛,倒也易的很的。 」琴言、寶珠、素蘭先回去了。 蕙芳與茂林練了一番話,約定晚飯後同去,蕙芳也便回來。 卻值田春航來看蕙芳,蕙芳即與他吃了飯,談了一會,春航去了。 茂林已在外面候了多時。 定更後了,茂林提了燈籠,照着蕙芳,到了長慶家。 也不找琴言,找了伍麻子,請了長慶媳婦出來。 蕙芳見他紮了白包頭,穿了孝衫,下面倒是條長綠綢褲子,白布弓鞋,黃瘦臉兒,長挑身材,三十來歲年紀,像個嘴尖舌利的人。 見了蕙芳卻不認識,問茂林道:「這位是誰?」 茂林道:「這是班裡的蘇大相公。 」蕙芳上前見了禮,叫了嬸娘。 長慶媳婦還了禮,請他坐下,問葉茂林道:「你們二位,什麼風吹進這冷門子來?」茂林笑嘻嘻的說道:“竭誠來與嫂子請安的。 為我曹大爺沒了,嫂子究竟是個不出閨門的婦道家。 適或外面有什麼使喚我處,可以叫伍老麻來說聲,我是閒着,盡可效勞。 ”長慶媳婦道:“阿喲喲,言重言重!多謝你看顧我們的好心。 我想我們當家的在日,那間屋子裡,一天至少也有十幾個人,圍着那盞燈,一個起來,一個躺下,倒像吏部裡選缺一樣,挨着次序來。 到他死了,不要說是人,連狗也沒有一個上門。 那兩個孩子也不好,麻子又戇頭戇腦的不在行。 我想這個門戶也支不起,心上想另作別計。 我娘家在揚州,娘今年才五十歲。 大兄弟開了個估衣鋪,聞得很好。 我想回去,手內又沒有錢。 你兄弟在日,是東手來,西手去,不要說別的,單 這一盞燈,一年就一千多弔,還有別樣花消,一家的澆裹呢。 這兩個傻孩子賠飯賠衣裳,一月掙得幾個錢?昨日有兩個生人來打茶圍,他們就留他喝酒吃飯,吃了就走。 麻子跟了他去,才開發了三弔錢,你想這買賣還作得作不得?想起來直臊死了人。 ”葉茂林道“如今事情也難,不比從前了,都是打算盤的。 你看那家寓裡到晚沒有人來?就是空坐的多,吃酒的少。 你方纔說回南方的主意倒好,究竟是個婦道家,住在京裡,無親少故的,要支持這個門戶原也不容易。 不如帶幾千兩銀子,與令弟開個大鋪子,倒是個上策。 ”長慶媳婦笑道:「阿喲喲,你倒說得好!若有幾千銀子,我也不着急了。 原是為的兩手空空,所以為難。 我前日不是和琴言商量麼,我說我要靠你的了,你去對華公子說,可一月給我二百弔錢。 他又說不能,也不敢去對他說。 我說你既不能拿錢回來,難道將我弔在西風裡麼?況且華公子在他面上也沒花過什麼錢。 我說你何不請個人去對他講,拿個三五千兩銀子來出了師,以後就由你怎樣。 我有了這一總銀子,也可過得一世,自然不向你要養老送終了。 他又支支吾吾的,沒有爽爽快快的一聲。 」蕙芳道:「嬸娘,果然要他出師麼?如今倒有個湊趣的人。 今日原為著這件事來與嬸娘商量。 」長太慶媳婦道:「是那一處人,現作什麼官?」蕙芳隨口說道:“是個知縣,是江南人,這個人甚好,就是不大有錢。 前日見了琴言,很讚他,想他作兒子,所以肯替他出師。 第1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品花寶鑒》
第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