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余元得了此寶,離了碧游宮,借土遁而來;行得好快,不須臾已至汜水關,有報事人報入關中:「有餘道長到了。 ”韓榮降階迎接到殿。 欠身言曰:「聞老師失利,被姜子牙所擒,使末將身心不安。 今得觀尊顏,韓榮不勝幸甚。 」余元曰:「姜尚用鐵櫃,把我沈於北海;幸吾借小術,到吾師尊那所在,借得一件東西,可以成功。 可將吾五雲駝,收拾打點出關,以報此恨。 」余元隨上騎,至周營轅門,坐名只要懼留孫。 報馬報入中軍:「啟元帥!余元搦戰,只要懼留孫。 」幸而懼留孫不曾回山。 子牙大驚,忙請懼留孫商議。 懼留孫曰:“余元沈海,畢竟借水遁潛逃至碧游宮,想通天教主必定借有奇寶,方敢下山。 子牙,你還與他說話,待吾再擒他進來,且救一時燃眉之急。 若是他先祭其寶,則吾不能支耳。 」 子牙曰:「道兄之言有理。 」子牙傳令點炮,帥旗展動,子牙至軍前,余元大呼曰:“姜子 牙!我與你今日定見雌雄。 “催開五雲駝,惡狠狠的飛來直取。 姜子牙手提劍赴面交還,只一合,懼留孫祭起捆仙繩,命黃巾力士將余元拿下,只聽下一聲響,又將余元平空拿了去。 正是:秋風未動蟬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余元不堤防暗中下手,子牙見拿了余元,其心方安;進營將余元放在帳前,子牙與懼留孫共議:「若殺余元,不過五行之術,想他俱是會中人如何殺得他?倘若再走了,如之奈何?」正所謂:「生死有定,大數離逃。 」余元正應封神榜上有名之人,如何逃得?子牙在中軍,正無法可施,無籌可展,忽然報:「陸壓道人來至。 」子牙同懼留孫出營,相接至中軍。 余元一見陸壓,只嚇得仙魂縹緲,面似淡金,余元悔之不及。 余元曰:「陸道兄!你既來,還求你慈悲我。 可憐我千年道行,苦盡工夫,從今知過必改,再不敢幹犯西兵。 」陸壓曰:「你逆天行事,天理難容,況你是封神榜上之人,我不過代天行罰。 」正是:不依正理歸邪理,仗你胸中道術高;誰知天意扶真主,吾今到此命難逃。 陸壓謂曰:「取香案。 ”陸壓焚香爐中,望崑崙山下拜,花籃中取出一個葫蘆,放在案上,揭開葫蘆蓋,面一道白光如綫,起在空中;現出七寸五分,橫在白光頂上,有眼有翅。 陸壓口道:「寶貝請轉身。 」那東西在白光之上,連轉三匹轉,可憐余元斗大一顆首級,落將下來。 有詩單道斬將封神飛刀,有詩為證:“先煉真元後運功,此中玄妙配雌雄;惟存一點先天訣,斬怪誅妖自不同。 」 話說陸壓用飛刀斬了余元,他一道靈魂,進封神台去了。 子牙欲要號令,陸壓曰:「不可,余元原有仙體,若是暴露,則非體矣!用土掩埋。 」陸壓與懼留孫辭別歸山。 且說韓榮打聽余元已死,在銀安殿,與眾將共商曰:「如今余道長已亡,再無可敵周將者,況兵臨城下,左右關隘俱失與周家。 子牙麾下,俱是道德術能之士,終不得取勝;欲要歸降,不忍負商朝之爵位,如不歸降,料此關難守,終被周人所擄。 為今之計,奈何奈何?」旁有偏將徐忠曰:「主將既不忍有負成湯,決無獻關之理。 吾等不如將印綬掛在殿庭,文冊留與府庫,望朝歌拜謝皇恩,棄官而去,不失盡人臣之道。 」韓榮聽說,俱從其言,隨傳令眾軍,卻將府內資重之物,打點上車,欲隱跡山林,埋名邱壑。 此時眾將官,各自去打點起行,韓榮又命家將,搬運金珠寶玩,扛抬細軟衣帛。 紛紲喧曄,忽然驚動韓榮二子在後園中,設造奇兵,欲拒子牙。 弟兄二人,聽得家中紛紛然哄亂,走出庭來,只見家將扛抬箱籠,問其緣故?家將把棄關的話,說了一遍。 二人聽罷曰:「你們且放,我自有道理。 」二人齊來見父親。 不知是何吉凶?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關 萬刀車凶勢莫當,風狂火驟助強梁;旗着焰皆逢劫,將士遭殃盡帶傷。 白晝已難遮半壁,黃昏安可護三鄉;誰知督運能催命,二子逢之刻下亡。 話說韓榮坐在後廳,吩咐將士亂紛紛的,搬運物件,早驚動長子韓升,次子韓變。 二人見父親如此舉動,忙問左右曰:「這是何說?」左右將韓榮前事,說了一遍;二人忙至後堂,來見韓榮曰:「父親何故,欲搬運傢俬,棄此關隘,意欲何為?」韓榮曰:「你二人年幼,不知世務,快收拾離此關隘,以避兵燹,不得有誤。 」韓升聽得此言,不覺失聲笑曰:「父親之言差矣!此言切不可聞於外人,空把父親一世英名污了。 父親受國家高爵厚祿,衣紫腰金,封妻蔭子,無一事不是皇恩。 今主上以此關,托重於父親,父親不思報國酬恩,捐軀盡節,反效兒女子之計;貪生畏死,遺譏後世,此豈大丈夫舉止,有負朝廷倚任大臣之意。 古云:「在社稷者死社稷,在封疆者死封疆。 」父親豈可輕議棄去。 孩兒兄弟二人,曾蒙家訓,幼習弓馬,遇異人頗習異術,未曾演熟,連日正是習演。 今日方完,意欲進兵,不意父親有棄關之舉,孩兒願效一死,盡忠於國。 「韓榮聽罷,點頭嘆曰:」忠義二字,我豈不知?但主上昏聵,荒淫無道,天命有歸。 若守此關,又恐累生民塗炭,不若棄職歸山,救此一方民耳。 況姜子牙門下,又多異士,余化、余元,俱罹不測,又何況其下者乎?此雖是你們兄弟二人,忠肝義膽,我豈不喜?只恐畫虎不成,終無補於實用,恐徒死無益耳。 第2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封神演義》
第2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