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金冠鶴氅,絲□左「糸」右「條」雙結乾坤;雄寶劍手中掄,八卦仙衣內襯。 善能移山倒海,慣能撒豆成兵;仙風道骨果神清,極樂神仙臨陣。 張桂芳又見寶纛下,武成王黃飛虎,坐騎提,心中大怒;一馬闖至軍前,見子牙而言曰:「姜尚!你原為商臣,曾受恩祿;為何又背而助姬發作惡?又納叛臣黃飛虎,復施詭計,說晁田降周。 惡大罪深,縱死莫贖。 吾今奉詔征討,速宜下馬受縛,以正欺君叛國之罪。 倘敢抗拒天兵,只待踏平西土,玉石俱焚,那時悔之晚矣。 」子牙馬上笑曰:“公言差矣!豈不聞賢臣擇主而仕,良禽擇木而棲?天下盡反,豈在西岐;料公一忠臣也,不能輔紂王之稔惡。 吾君臣守法奉公,謹守節度,今日提兵侵犯西土,乃是公來欺吾,非吾欺足下。 倘或失利,貽笑他人。 深為可惜。 不如依吾拙謀,請公回兵,此為上策。 毋得自取禍端,以貽伊戚。 「桂芳曰:」聞你在崑崙,學藝數年,你也不知天地間有無窮變化。 據你所言,就如嬰兒作笑,不識輕重,實非智者之言。 「令:」先行官與我把薑尚拿來。 “風林走馬出陣,衝殺過來,只見子牙門角下,一將連人帶馬,如映金赤白瑪瑙一般,縱馬舞刀,迎敵風林,乃大將南宮也。 不答話,刀棒並舉,一場大戰。 怎見得? 二將陣前把臉變,催回戰馬聲不善;這一個指望萬載把名標,那一個聲留在金鑾殿。 這一個鋼刀起去似寒冰,那一個棒舉紅飛驚紫電;自來惡戰果蹺蹊,二虎相爭心膽顫。 話說二將交兵,只殺的征雲四起,鑼鼓喧天。 且說張桂芳在馬上,又見武成王黃飛虎,在子牙寶纛腳下,怒納不住,縱馬殺將過來。 黃飛虎也把五色神牛催開,大罵:「逆賊!怎敢沖吾陣腳!」牛馬相交,雙併舉,惡戰龍潭。 張桂芳仗胸中左道之術,一心要擒飛虎。 二 將酣戰,未及十五合,張桂芳大叫:「黃飛虎不下馬,更待何時?」飛虎不由自己撞下鞍□左「革」右「喬」,軍士方欲上前擒獲,只見對陣上一將,乃是周紀,飛馬衝來,掄斧直取張桂芳。 黃飛彪、飛豹二將齊出,把飛虎救去。 周紀大戰桂芳。 張桂芳掩一就走,周紀不知其故,隨後趕來。 張桂芳知道周紀,大叫一聲:「周紀不下馬,更待何時?」周紀跌下馬來,及至眾將救時,已被士卒生擒活捉,拿進轅門。 且說風林戰南宮;風林撥馬就走,宮也趕去,被風林如前,把口一張,黑煙噴出,煙內現碗口大小一粒珠,把南宮打下馬來,生擒去了。 張桂芳大獲全勝,掌鼓回營。 子牙收兵進城,見折了二將,鬱鬱不。 且說張桂芳升帳,把周紀、南宮,推至中軍。 張桂芳曰:「立而不跪者,何也?」南宮大喝曰:「狂詐匹夫!我將身許國,豈惜一死!既被妖術所獲,但憑汝為,有甚話說。 」桂芳傳令:“且將二 人因於陷車之內,待破了西岐,解往朝歌,聽聖旨發落。 「不題。 次日,張桂芳親往城下搦戰,探馬報人丞相府曰:」張桂芳搦戰。 「子牙因他開口叫名,便落下馬,故不敢傳令,且將免戰牌掛出去。 張桂芳笑曰:」姜尚被吾一陣,便殺得免戰高懸。 「故此免戰不動。 且說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坐碧游床,運元神,忽然心血來潮,早知其故。 命:」金霞童兒! 請你師兄來。 「童兒領命來桃園,見哪吒,口稱:」師兄!師父有請。 “哪吒至蒲團下拜。 真人曰:「此處不是久居之地,你速往西岐,去佐你師叔姜子牙,可立你功名事業。 如今叄十六路兵伐西岐,你可前去,輔佐明君,以應上天垂象。 」哪吒滿心歡喜,即刻辭別下山。 上了風火輪,提火尖,斜掛豹皮囊,往西岐來。 怎見得好快?有詩為證: 「風火之功起在空,遍游天下任西東;乾坤頃刻須臾到,妙理玄功自不同。 」 話說哪吒頃刻來到西岐,落了風火輪,找問相府。 左右指引,小金橋頭是相府。 哪吒至相府下輪,左右報入:「有一道童求見。 」子牙不敢忘本,傳令請來。 哪吒至殿前,倒身下拜,口稱:「師叔。 」子牙問曰:「你是那裡來的?」哪吒答曰:「弟子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徒弟,姓李名哪吒。 奉師命下山,聽師叔左右驅使。 」子牙大喜,未及溫慰,只見武成王出班,稱謝前救援之恩。 哪吒問:「有何人在此伐西岐?」黃飛虎答曰:「有青龍關張桂芳。 左道驚人,連擒二將,姜丞相故懸免戰牌在外。 」哪吒曰:「吾既下山來佐師叔,豈有袖手旁觀之理?」哪吒來見子牙曰:「師叔在上,弟子奉師命下山,今懸免戰,此非長策。 弟子願去見陣,張桂芳可擒也。 」子牙許之。 傳令去了免戰牌,彼時探馬報與張桂芳,西岐摘了免戰牌。 桂芳謂先行風林曰:「姜子牙連日不出戰,那裡取得救兵來了?今日摘去免戰牌,你可去搦戰。 」先行風林領令出營,城下搦戰。 探馬報入相府,哪吒答言曰:「弟子願往往。 」子牙曰:「是必小心。 桂芳左道,呼名落馬。 」哪吒答曰:「弟子見機而作。 」即登風火輪,開門出城,見一將藍靛臉,硃砂發,凶惡多端,用狼牙棒,走馬出陣,見哪吒腳踏二輪問曰:「汝是何人?」哪吒答曰:「吾乃姜丞相師侄李哪吒是也。 爾可是張桂芳,專會呼名落馬的?」風林曰:「非也,吾乃是先行官風林。 」哪吒曰:「饒你不死,只喚出張桂芳來。 」風林大怒,縱馬使棒,來取哪吒,手內兩相架隔,輪馬相攻,棒並舉,大戰城下。 有詩為證: 第1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封神演義》
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