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回覆媒婆道:「叫他放心,速速央人來說。 老爺許了就罷,萬一不許,叫他進京之後,見我們大爺二爺,他兩個是憐才的人,自然肯許。 」媒婆得了這句話,就去回覆吉人。 吉人大喜,即便央人說合,但不知可能就允。 看官們看到此處,別樣的事都且丟開,單想詹家的事情,吉人如何知道?是人是鬼?是夢是真?大家請猜一猜。 且等猜不着時再取下回來看。 第二回 冒神仙才郎不測 斷詩句造物留情 吉人知道事情的緣故,料想列位看官都猜不着。 如今聽我說來。 這個情節,也不是人,也不是鬼,也不全假,也不全真,都虧了一件東西替他做了眼目。 所以把個肉身男子假充了蛻骨神仙,不怕世人不信。 這件東西的出處,雖然不在中國,卻是好奇訪異的人家都收藏得有,不是什麼荒唐之物。 但可惜世上的人都拿來做了戲具,所以不覺其可寶。 獨有此人善藏其用,別處不敢勞他,直到遴嬌選艷的時節,方纔築起壇來,拜為上將;求他建立膚功,能使深閨艷質不出戶而羅列于前,別院奇葩才着想而爛然于目。 你道是件什麼東西?有《西江月》一詞為證: 非獨公輸炫巧,離婁畫策相資。 微光一隙僅如絲,能使瞳人生翅。 制體初無遠近,全憑用法參差。 休嫌獨目把人嗤,吵者從來善視。 這件東西名為千里鏡,出在西洋,與顯微、焚香、端容、取火諸鏡同是一種聰明,生出許多奇巧。 附錄諸鏡之式于後:顯微鏡大似金錢,下有二足。 以極微極細之物置於二足之中,從上視之,即變為極宏極巨。 蟣虱之屬,幾類犬羊;蚊虻之形,有同鸛鶴。 並蟣虱身上之毛,蚊虻翼邊之彩,都覺得根根可數,歷歷可觀。 所以叫做「顯微」,以其能顯至微之物而使之光明較着也。 焚香鏡其大亦似金錢,有活架,架之可以運動。 下有銀盤。 用香餅香片之屬置於鏡之下、盤之上,一遇日光,無火自燃。 隨日之東西,以鏡相逆,使之運動,正為此耳。 最可愛者,但有香氣而無煙,一餅龍涎,可以竟日。 此諸鏡中之最適用者也。 端容鏡此鏡較焚香、顯微更小,取以鑒形,鬚眉畢備。 更與游女相宜,懸之扇頭或系之帕上,可以沿途掠物,到處修容,不致有飛蓬不戢之慮。 取火鏡此鏡無甚奇特,僅可于日中取火,用以待燧。 然邇來煙酒甚行,時時索醉,乞火之仆,不勝其煩。 以此伴身,隨取隨得,又似於諸鏡之中更為適用。 此世運使然,即西洋國創造之時,亦不料其當令至此也。 千里鏡此鏡用大小數管,粗細不一。 細者納于粗者之中,欲使其可放可收,隨伸隨縮。 所謂千里鏡者,即嵌于管之兩頭,取以視遠,無遐不到。 「千里」二字雖屬過稱,未必果能由吳視越,坐秦觀楚,然試千百里之內,便自不覺其誣。 至于十數裡之中,千百步之外,取以觀人鑒物,不但不覺其遠,較對面相視者更覺分明。 真可寶也。 以上諸鏡皆西洋國所產,二百年以前不過貢使攜來,偶爾一見,不易得也。 自明朝至今,彼國之中有出類拔萃之士,不為員幅所限,偶來設教於中士,自能製造,取以贈人。 故凡探奇好事者,皆得而有之。 諸公欲廣其傳,常授人以製造之法。 然而此種聰明,中國不如外國,得其傳老甚少。 數年以來,獨有武林諸曦庵諱某者,系筆墨中知名之土,果能得其真傳。 所作顯微、焚香、端容、取火及千里諸鏡,皆不類尋常,與西洋土著者無異,而近視、遠視諸眼鏡更佳,得者皆珍為異寶。 這些都是閒話,講他何用?只因說千里鏡一節,推類至此,以見此事並不荒唐。 看官們不信,請向現在之人購而試之可也。 吉人的天資最多奇慧,比之聞一知十則不足,較之聞一知二則有餘。 同是一事,別人所見在此,他之所見獨在彼,人都說他矯情示異,及至做到後來,才知道眾人所見之淺,不若他所見之深也。 一日,同了幾個朋友到街上購買書籍,從古玩鋪前經過,看見一種異樣東西擺在架上,不識何所用之。 及至取來觀看,見着一條金箋,寫者五個小字貼在上面,道:西洋千里鏡。 眾人間說:「要他何用?」店主道:「登高之時取以眺遠,數十里外的山川,可以一覽而盡。 」眾人不信,都說:「哪有這般奇事?」店主道:「諸公不信,不妨小試其端。 」 就取一張廢紙,乃是選落的時文,對了眾人道:「這一篇文字,貼在對面人家的門首,諸公立在此處可唸得出麼?」眾人道:「字細而路遠,哪裡唸得出?」店主人道:「既然如此,就把他試驗一試驗。 」叫人取了過去,貼在對門,然後將此鏡懸起。 眾人一看,甚是驚駭,都說:「不但字字碧清可以朗誦得出,連紙上的筆畫都粗壯了許多,一個竟有幾個大。 」店主道:「若還再遠幾步,他還要粗壯起來。 到了百步之外、一里之內,這件異物才得盡其所長。 只怕八詠摟上的牌匾、寶婺觀前的詩對,還沒有這些字大哩。 」眾人見說,都一齊高興起來,人人要買。 吉人道:「這件東西,諸公買了只怕不得其用,不如讓了小弟罷。 」眾人道:「不過是登高憑遠、望望景緻罷了,還有什麼用處?」吉人道:「恐怕不止於此。 等小弟買了回去,不上一年半載,就叫他建立奇功,替我做一件終身大事。 一到建功之後,就用他不着了,然後送與諸兄,做了一件公器,何等不好。 」眾人不解其故,都說:「既然如此,就讓兄買去。 我們要用的時節,過來奉借就是了。 」吉人問過店主,酌中還價,兌足了銀子,竟袖之而歸。 第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十二樓》
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