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校尉尚未動手,早被遼王趨至禦座之前,將手把居正一持舉起半天,大喝道:「奸賊!我王室至親,並無不法,你乃假傳聖旨殺我麼?」說罷,將居正扯下一丟,跌得半死。 朝臣見了,俱來相勸。 那內侍恐驚了龍駕,忙傳達室旨請退班,抱了幼主,退入後宮。 諸臣只得退朝散班。 那居正回府,心中想道:「可恨遼王,今日在朝中把我這等羞辱,我必要把他擺佈。 」心中沉吟半晌,道:「有了,我今點齊鐵甲奇兵一千,圍住他府第。 用一個心腹官員,傳旨將他滿門取斬,方泄我恨。 左右,你去傳兵部陳爺,叫他預先點一千鐵甲奇兵,明日午門候旨。 」左右領命去了。 次日五鼓,居正入朝,即將自己寫的旨意呈上幼主。 那幼主不知,又批一個「斬」字。 居正捧了聖旨,傳宣道:「聖上有旨:着兵部陳文,提禦林軍一千,圍着鎮東遼王府,滿門斬首回奏。 」 陳文接了聖旨,來到王府,大叫道:「聖旨下,跪聽宣讀。 」 遼王忙穿衣冠,接入跪下。 陳文開讀詔書道:「鎮東遼王,欺君慢上,實有反逆之心,應該滿門取斬,以正國法。 欽哉謝恩!」遼王聽了,怒髮衝冠,也不謝恩,站起來大叫道:「先帝呵!滿朝多少忠良,你不付託他輔佐幼主,偏偏托奸賊。 如今把幼主欺騙,把我一門抄斬。 天使大人,待本藩回奏太后,然後就刑罷。 」陳文道:「旨意已下,誰敢遲延?左右動手!」鐵甲奇兵一刀將遼王斬了頭下來。 眾人一齊動手,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兩個;從辰時殺到午時,把一家千餘人殺了罄空。 陳文入朝繳旨。 居正又着人抄沒家產,抄出白銀二百萬兩。 居正命人搬入相府,將王府封鎖。 次日,陳文升為吏部尚書。 居正每日朝罷,進宮教習幼主,這些太監、宮娥,輪流伺候奉侍,日日在宮中飲宴,然後回去。 這一日,太后傳旨說:「太師教習太子有功,內宮賜宴。 」 居正謝恩入宮,吩咐不用太監服侍,只留宮娥斟酒,飲了多時,不覺大醉。 見執壺的宮女花容月貌,十分美色,不覺春心搖動,微微笑道:「你這宮娥過來,我太師問你,你叫什麼名字?」那宮娥走到太師跟前,含笑答道:「奴名叫靈兒。 」太師道:「好一個靈兒!我且問你,你是伺候太后娘娘的,還是伺候先帝的?」靈兒道:「是伺候先帝的。 」太師道:「你年紀多少了?先帝可曾幸過了麼?」靈兒見問此話,臉皮都漲紅了,只得說道:「今年十八歲了,已被先帝幸過三年了。 」太師見了,越覺姿容妖媚,一手把她摟着。 靈兒春心亦覺搖動。 兩邊宮女,俱各走開。 太師色膽如天,兩手抱住靈兒,便扯褲。 靈兒道:「這個使不得。 」太師道:「不妨,我與你幹了此事,異日必另眼看待你。 」靈兒道:「妾雖經先帝寵幸,未經大戰,必須輕些,莫作殘花看待。 」太師道:「我自然曉得。 」靈兒道:「這兒恐有人來不便。 」太師道:「不妨,我與你到龍床之上去。 」 兩人來到龍床,正要行事,忽外面大叫:「太后娘娘駕到!」 居正聽了,大驚失色,慌忙假睡在龍床之上。 太后見居正睡在龍床,心中不悅,命太監傳宣道:「太后娘娘有旨,張太師講書飲酒,如何耽擱許久?速即回府理事,毋得遲延。 」 居正一場沒趣,忙出宮回府,心中想道:「我今日擅睡龍床,被太后娘娘知道,倘相傳出宮,豈不被人評論?我想古來欲謀篡位者,手下必有雄兵猛將,錢糧足備,方能成事。 但在京時預備,恐露人耳目。 荊州是我家鄉,又離京甚遠,叫四孩兒在家密密招集,若京師有個動靜,只須一支令箭調來。 便是錢糧兵備,動費浩大,一時難以湊集。 我想宋朝楊家將的子孫,聚集在岣屺山,田地甚多。 宋朝以楊業有功于國,賜免糧額。 我今差了心腹官員,細細商量,照畝加糧,以備養兵之費。 若遇外方兵起,我就將京中羽林軍盡出,京師空虛,然後令四孩兒提兵入朝,那時取了天下,易如反掌。 」 居正正在思量,只見堂官稟道:「啟太師爺:今有外邦使臣來京進貢,現番使候見。 」居正一聞此言,心中大喜,道:「着他進來。 」堂官引進使臣參見太師,命他坐下,問道:「貴使從貴國到此,有多少日子?」使臣道:「由海外而來三月有餘。 所有進貢禮物,乞大人轉奏萬歲外,更有些微小禮,乞太師笑納。 」未知另送太師何物,下回分解。 第三回 造假寶大廷充貢 賜宮室乳母榮歸 外邦寄寶貢朝廷,巧造工師用意靈。 不是天心偏眷顧,木否棬杞柳那寧馨。 那外邦使臣來到京師進寶,參見張居正。 敘話已畢,就把禮單呈上。 內開走盤珠一百粒,珊瑚樹一雙,貓兒眼寶珠一匣,黃金一千兩。 這是另送太師的。 太師命家人收入,吩咐備酒相待。 席間,太師問道:「貴使進貢萬歲的,不知是何寶物?乞先與老夫看過,方可奏聞。 」使臣道:「領命。 」便叫跟隨的將官:「寶貝扛來!」排列堂上。 太師先取一件問道:「這叫作什麼名?」使臣道:「名為百喜圖。 那爐中有一百個『喜』字,爐內有十二個孔,按定時辰放出煙來。 這是無價之寶。 」太師又指一物問道:「這是何名?」使臣道:「名為醉仙塔。 將塔放在金盤之內,將水從塔頂灌下,就變成酒,人飲一杯,立時醉倒。 」太師又指一物道:「這是何名?」使臣道:「名為醒酒氈。 人若飲醉仙塔之酒,睡而不醒,只消扛在氈上,立刻就醒了。 」 第1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海瑞傳》
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