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大金環中術被誅 段紅玉奪山救將 詩曰: 行軍首重是關機,有勇無謀不是奇。 輕敵定然遭敗失,小心為勝古規辭。 當時,男女二將殺了二十多合,勝敗未分。 這南將王仁想來詐敗,待她往隱坑跌下,方可取勝,即縱馬向陷坑邊地而逃。 小姐乘雲,離地數寸,往坑中而追,早已趕近,搶上喝聲:「奴才看刀。 」照定腦後雙刀一下,王仁跑閃不及,已砍于馬下。 副先鋒吳智看見王仁被殺,摧開戰馬,挺搶刺去,小姐雙刀架迎,戰有三十合,又被小姐殺于馬下。 大金環見段紅玉一連殺他二將,大怒,持鐵叉刺來,小姐急架相迎,刀槍各碰得叮噹響亮,火粒飛揚。 小姐見他惡狠的叉亂戳,看來抵擋不住,將刀虛砍一下,往下跑走。 大金環拍馬追趕。 小姐用法,使個借影移形之術,向王仁屍骸唸咒幾句,刀一挑,屍骸變作一個段紅玉,她原身一閃,借影已不見了。 這屍骸跨上小姐戰馬,飛跑而逃。 大金環正在追趕段紅玉,一到陷坑邊,只見段紅玉連人帶馬跌于坑中。 大金環心中大喜,哪裡認得出馬上人是屍骸化的,不敢從坑中跑走,只繞道邊趕近向段紅玉陷坑,雙手一叉將屍體切為兩段。 只因用力太猛,將屍骸截斷,鐵叉還刺入泥土二尺多深,定睛一看,乃王仁屍首,方知被段紅玉擺弄,急急轉用力拔叉。 未及拔出泥土,段小姐已在後面雙刀砍下,早已分為兩段。 他手下將一員,名葉惠,渾號開山豹,搶大刀,拍馬殺來,與段小姐不分高下的大戰,他的妻刁氏,又名母大蟲,一見,拍馬追來。 段小姐想來,戰一人尚且費力,何況又添一人相助,不如用仙索擒他罷,急向懷中取出捆仙索,向空中一拋,往這葉惠落下來,捆跌馬下。 母大蟲一見大怒,飛馬搶來,並不答話,大鎚劈頭砍來。 段小姐雙刀一架,紅玉兩手震得疼痛,馬退幾步,說:「不好了,這潑婦力狠錘重,力戰反遭其害的。 」即忙退後,雙刀急掛于馬鞍上,取出葫蘆,放出豆子,撒起空中,口中唸唸有詞。 好仙家妙用,非比尋常,只化成千軍萬馬,紛紛從空中而下,喊殺如雷,向母大蟲殺來。 刁氏見空中落下許多人馬,個個盔甲鮮明,搖旗喊殺,就堆湧來,心中大怒,罵聲:「賤人,你使妖術拿老娘,只怕萬不能了。 」也住了大鎚,向袖中取出一條綠綾帕,口念真言往空中一丟,登時之間,就滾長有十餘文,好不厲害,變化作一條大蟒龍,眼睛圓睜,竟向神兵陣直闖去,沖得些神兵紛紛自亂。 此時,段小姐見母大蟲用帕化成蟒怪,衝亂她神兵,喝聲:「潑婦,你要耍弄法力麼?」即念真言,把五指一放,半空中響亮一聲大雷,大喝:「逆畜,還不回頭!」五雷齊震。 果然,邪不勝正,這蟒怪被小姐五雷正法降它,就不敢向前,竟奔回向刁氏撲來。 刁氏心中慌亂,即唸咒收回綠綾帕。 段小姐見她收回綠帕,揮動神兵一齊殺去。 小姐又拿出紅絨套丟起,萬丈紅光冒落刁氏身中,實時綁于馬下。 只剩二員南將,一名關奇,一名雲海,看見主帥已死,母大蟲如此厲害也被她擒了,我二人如何迎敵,只得願降。 小姐說:「既然你們投降了,這三員宋將在於何處?」關奇說:「現在山寨中。 」小姐說:「你們既降順,須回山傳渝眾將兵知之,奴然後進山。 」二將與眾兵人人領命去訖。 小姐見他投順了,即收回神兵,來到葉惠夫婦跟前,說:「你合山人馬俱已投降了,你二人今要生或還死?」葉惠夫妻說:「段小姐,如今我主將已死,眾人既已投降,何獨於我夫妻二人?況小姐法力武藝非凡,我夫婦一時冒犯,但求寬恕,足見大恩。 」小姐見他願降,大悅,忙收回法寶。 夫婦得放,起來拜謝。 山中又有兩將,一名梅聘,一名賈青,一同二十萬軍,內有一半自願回家去的,小姐也不勉強。 當時,眾人引進她山寨中,升了大堂,眾兵參見。 當時,小姐早已命人帶至三員宋將。 小姐一看,只見三人被她囚牢,人人聞目。 段小姐離座,呼聲:「三位將軍,奴段紅玉來遲,有賴三位多受磨難,幸今得脫虎口,此地相逢,直乃得幸也。 」三人聽得「段紅玉」三字,一齊二目睜開一看,果見段紅玉立在跟前,便喝:「丫頭,昨天被你逃脫,今日反來拿我們麼?」小姐說:「你三人不知緣由,只因奴在武侯廟遇見狄千歲,說明鐵頭王和尚擺下一陣,將五位英雄困于陣中,奴即許投順千歲,與蘆台關王蘭英帶領人馬大破此陣,救出眾將軍,只因倉忙,未曾說明詳細,反被眾位疑心,將奴拿住,幸奴用法逃走了。 不料眾位將軍錯走路途,卻被此處陷坑拿了。 千歲不見眾將回營,限奴三日,命我找尋。 幸得途中遇著焦、岳二位將軍,說三位被擒,故奴找尋到此,殺了本山守將,合山人馬投降了。 搭救來遲,奴多有罪。 」吩咐:「快將三位放下。 」葉惠眾人將繩索割去。 三位聽了小姐之言如夢初覺。 李義、張忠說:「原來小姐投降了我元帥,今又蒙搭救,活命深恩,不敢有累。 」三人深深打拱的相謝。 段小姐回視說:「均皆一殿之臣,何必言謝。 」張忠說:「昨夜得蒙搭救,實出不知,反將小姐捉拿,乞祈恕罪。 」小姐說:「不知不罪,焉有恨心。 」三人大喜。 小姐又吩咐備辦酒筵。 第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五虎平南》
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