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時,蜀漢得他征平孟獲,不傷害一個黎民,百姓沾感他恩,是以建立廟宇把享。 」狄帥大悅,厚賞老民而去,帶喜色道:「這是天子的洪福,感動神明前來託夢。 這武侯乃後漢一忠臣也,他指示說,要破此陣除非段紅玉。 前者她已有意投降,思我兒為婚,但今不知她在於何處,實難尋見。 」又想,神聖吩咐,不可不信,何不前去進香謝謝神明,求籤再探消息便了。 五指推算來,今日壬戌,明日癸亥,後日甲子又到。 次日,狄帥說與王元帥知之,王元帥說道:「此乃南蠻之地,若去,必改換去戎裝悄悄而行才好。 」狄帥說:「本帥此去,只帶大將一員,暗藏兵刃假扮商人,在客店一宵,暗中密訪。 」言罷,狄元帥即令石玉換過衣裝,暗藏兵器,別過眾人而去。 王元帥放心不下,又差孟定國、高明、楊唐三將,帶領精兵二千在半途埋伏,以防不測,又差五十名小軍,在富青山四方周圍打聽,若有急事,即速奔回,以便救應。 且言狄元帥與石玉一路言談,不覺天色已晚。 二人進了飯店,用過晚膳,寄宿一宵。 次日,備了香燭,一程跑了二十里方纔到了山前,果然好一派山景。 二人也無心看玩,一程上到山中進廟,慢表。 先說王蘭英公主說起富春山武侯靈驗,呼姐姐去叩謁同往。 段小姐大喜,呼聲:「賢妹,愚姐屢聞父親說,武侯神聖靈感,禍福無差,乃一尊正直之神。 離此不過五十里之路,明早去燒香許願,于狄公子婚姻之事,果然神聖準我奴家心願,即死亦甘心。 」王蘭英聽了笑道:「姐姐,你我一閨中之女,焉能自擇婚姻自尋佳偶。 我想,這員小將雖然生得美貌,他乃中原大國的貴公子,猶恐他從小有了親事。 姐姐一心念他,只怕後來懊悔不及,做大反小,不遂你心願的。 倘姐姐聽我所諫良言,且將狄龍公子丟在一邊,免得你日日懷思苦念,壞了身體,你道如何?」段小姐聽了,無言可答,滿面通紅。 王蘭英看見她長籲不語,便呼:「姐姐,奴先間之言多多有罪。 只因你我交結情深,勝如骨肉,是以傾肝吐膽盡忠告之言,望姐姐休得見怪。 」段紅玉說:「賢妹何出此言!你我姐妹情深,有善相助,有過相規,正當如是。 但奴前生欠下牽連債,故以此段姻緣蹉跎不就。 但奴今生不得與狄公子相配,自願終身守貞,誓不適人。 」王公主見她心如鐵石,不覺好笑,說:「姐姐,你伶俐一世懵懂一時,豈不聞姻緣前生所定,人事焉得強為?姐姐今堅守無二,可謂鐘於情也。 」段小姐說:「賢妹可為知奴肺腑。 」說完,命丫鬟帶備香燭,家丁數十人,二人上轎,登程而去。 先說狄元帥、石將軍二人到山頂,一程進了廟門。 頭座乃是後漢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位尊神;過了頭進,穿下丹墀就到大殿。 只見香煙靄瑞,燈燭輝煌,幾個道士在大殿一旁並立,殿中端坐此位尊神,上有牌匾,書云:後漢諸葛武侯。 狄帥看罷,頂禮祝完,石將軍答叩,下階與道士見禮。 這些道人見那兩個人打扮不同,相貌不俗,連忙下階頂禮相迎,說:「二位居士貴處何方,哪裡人士,尊姓大名?乞道其詳。 」狄元帥說:「承老師們下問,吾乃遠處湖廣人氏,賤姓王,名青,此位舍弟。 因為置辦貨物路經此山,聞得武侯靈感,是以虔心前來進香。 」眾道士說:「原來二位乃中國之人,小道失敬了。 」連忙請他上客堂上坐待茶。 忽有本廟侍者來報:「老師來了。 」眾道士聽了慌忙起位,吩咐侍者:「款待尊客,小道少刻再來奉陪。 」說完,個個奔去了。 狄帥見此心疑,忙問傳者:「這老師父來了,因何你們如此慌張跑去的?」不知侍者如何答應,且看下回便知。 第二十四回 祈神祇翁媳相逢 因情義金蘭助力 詩曰: 神明指示狄元戎,翁媳富青山上逢。 大破純陽歸降日,姻緣得遂兩情深。 當下這侍者聞狄帥動問,便說:「二位上客乃遠方中國人,不知來歷。 這位老師父乃本廟中一尊活佛,道行非常,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在本山南角小蓬萊回光洞居住,但凡本廟有禍福與有緣的貴人降臨,老師父方纔下山到來,今日不知何故又下山的,所以合廟道士前去迎接。 如今怠慢二位,休得見怪。 」狄帥聽了大喜,說道:「這老師有多大年紀,道號何名?」侍者道:「聞人說,老師父乃殘唐時郭威的軍師王樸也,後出家訪道至此,道號靜雲,見本山幽雅清靜,在此修行,後來見本廟人多,故遷往小蓬萊閉戶不出……」侍者說未完,有先時見過的二位道士進來,呼聲:「二位貴人,小道奉老師父之命,前來請相見。 」狄爺、石將軍聽了,心下驚疑,只隨同道士一路到了一間靜室,只見一個道士紅顏白髮,已在室堂外恭迎。 狄爺二人見這道人仙姿古貌,上前迎接,老道連忙答禮。 到了室中坐下,老道說:「狄王爺、石將軍今日駕臨,故貧道下山相迎,莫道無因卻有因,且喜今日甲子期,令公子良緣有機會了。 ”狄爺聞言,實見驚怪,說:「老師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果不虛也。 今日弟子心事難以相瞞,後事還望老師指點一二。 」老道人微笑曰:「不勞千歲吩咐,小道此來,一者為大宋天子平定南方,二來助成令公子一段萬裡姻緣,是以貧道特來饒舌。 」狄爺大悅,道:“弟子何幸,得逢老師!」 第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五虎平南》
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