泚又召弟滔趨洛陽,滔遣使至回紇乞師,回紇許發騎兵三千人,入塞助滔。 看官閲過前文,應知回紇與郭子儀聯盟,已經兩國結好,為何此時轉助朱滔呢?原來德宗初年,回紇可汗移地健,唐曾封為英義建功可汗。 為從兄頓莫賀所弒,自立為合骨咄祿毗伽可汗,遣使朝唐。 德宗曾冊頓莫賀為武義成功可汗。 可汗有女嫁奚王,奚王被亂眾刺死,女得脫歸,道出平盧,滔盛設供帳,錦繡夾道,待回紇女到來,慇勤款待,且微露求婚意。 女見他禮意周到,狀貌偉岸,遂願委身相事,隨滔入府,成為夫婦。 嗣是滔通使回紇,修子婚禮。 回紇甚喜,報以名馬重寶。 及滔欲入洛,因向回紇乞師,翁婿相關,求無不應。 滔又遣約同田悅,共取河洛。 悅方與王武俊等,上表謝罪,仍受唐封,當然不肯從行。 滔遂與回紇兵攻掠悅境,奪去館陶平恩諸縣,置束而去。 悅閉城自守,不敢出兵。 會德宗遣孔巢父為魏博宣慰使,巢父至魏州,為眾申陳利害,悅及將士皆喜。 田承嗣子緒,任魏博兵馬使,素性凶險,嘗遭杖責,免不得與悅有嫌。 悅宴巢父,夜醉歸寢,緒與左右密穿後垣,入室殺悅,並悅母妻等十餘人,當下假傳悅命,召行軍司馬扈萼,判官許士則,都虞侯蔣濟議事。 濟與士則,不知有變,聞召即入,統被砍死。 緒率左右出門,遇悅親將劉忠信,領眾巡邏,緒即大呼道:「劉忠信與扈萼謀反,刺殺主帥!」眾不禁大嘩,忠信方欲自辯,已是飲刀而斃。 扈萼聞亂,方招諭將士,共謀殺緒。 緒登城呼眾道:「緒系先相公子,諸君受先相公恩,若能立緒,賞二千緡,大將減半,士卒百緡,限五日取辦。 」將士貪利僥功,竟殺了扈萼,統願歸緒。 軍府已定,乃至客館語孔巢父,巢父不假細問,便命緒權知軍事,自還梁州。 直至過了數日,魏博將士,方知緒實殺兄,但木已成舟,也只好將錯便錯,領取賞銀,暫顧目前富貴罷了。 誤人畢竟是金錢。 滔聞悅死,喜為天假,自率兵攻貝州,遣部將馬寔等攻魏州,一面使人誘緒,許為本道節度使。 緒正躊躇莫決,適李抱真王武俊等,也遣使白緒,願如前約,有急相援。 緒乃上表行在,守城待命。 至德宗授緒為魏博節度使,緒遂壹意拒滔,並向李抱真王武俊處乞援。 抱真因再遣賈林,往說武俊道:「朱滔志吞貝魏,倘不往救,魏博必為滔有了。 魏博一下,張孝忠必轉為滔屬,滔率三道兵進臨常山,益以回紇兵士,明公尚能保全宗族麼?不若乘魏博未下,與昭義軍連合往援,戮力破滔,滔既破亡;朱泚勢孤,必為王師所滅,鑾輿反正,天下太平,首功當專歸明公了。 」賈林兩次說下武俊,功名不亞魯仲連。 武俊甚喜,即使賈林返報抱真,約會南宮。 抱真得報,即自臨洺往會武俊,武俊已至南宮東南,與抱真相距十里。 兩軍尚有疑意,抱真欲徑詣破俊營,賓佐相率勸阻,抱真不從,且囑行軍司馬盧俊卿道:「今日一行,關係天下安危,若不得還,領軍事以聽朝命,惟汝是望,勵將士以雪仇恥,亦惟汝是望。 」俊卿奮然允諾。 抱真遂率數騎徑行,至武俊營,武俊盛軍出迎。 抱真下馬,握武俊手,慨然與語道:「朱泚李希烈,僭竊帝號,滔又進攻貝魏,反抗朝廷,足下明達,難道舍九葉天子,不願臣事,反向叛徒屈膝麼?況國家禍難,天子播越,公食唐祿,寧忍安心?」說至此,淚下交頤。 武俊亦不禁感泣,左右相率淚下,莫能仰視。 武俊邀抱真入帳,開筵相待,抱真即與武俊約為兄弟,誓同滅賊。 武俊稱抱真為十兄,且泫然道:「十兄名高四海,前蒙開諭,令武俊棄逆效順,得免死罪,已是感激萬分。 今又不嫌武俊為胡人,辱為兄弟,武俊將何以為報呢?惟十兄為國效忠,武俊願執戈前驅,力破逆賊,報國家便是報十兄了。 」抱真見武俊意誠,很是欣慰,暢飲了數巨觥,饒有醉意,便入武俊帳後,酣寢多時。 並非真醉。 武俊越加感激,至抱真醒悟,出來相見,款待益恭,且指心對天道:「此身已許十兄死了。 」不枉十兄一行。 抱真告別回營,兩下里拔營同進,共救貝州。 朱滔聞兩軍將至,急令馬寔解魏州圍,合兵抵敵。 寔兼程至貝州,人馬勞頓,請休息三日,然後出戰。 滔遲疑未決。 會回紇部酋達干,引兵到來,入帳與滔語道:「回紇與鄰國戰,嘗用五百騎破敵數千騎,與風掃落葉相似,今受大王金帛牛酒,前後無算,願為大王立效,明日請大王立馬高邱,看回紇兵翦滅敵騎,務使他匹馬不返哩。 」番酋亦喜說大話耶?滔部下有常侍楊布,及將軍蔡雄亦在旁進言道:「大王武略蓋世,親率燕薊全軍,鋭然南向,勢將掃河洛,入關中,今見小敵,尚不急擊,如何能定霸中原?況內外合力,將士同心,難道尚不能破敵麼?」又是兩個性急鬼。 滔被他激動,決計出戰,翌日晨刻,鼓角一鳴,全軍齊出。 回紇驟馬先進,直撲武俊抱真軍營,武俊抱真,已列陣待着,武俊軍在前,抱真軍在後。 回紇部酋達干,毫不在意,驅着番兵,殺入武俊陣內。 武俊並不攔阻,反麾兵分趨兩旁,讓他過來。 回紇兵喜躍而前,穿過武俊壘中,迫抱真軍。 抱真卻堅壁不動,回紇兵正擬衝突,不防武俊軍又復趨合,左右夾擊,殺死回紇兵無算。 回紇酋達干,料不可支,只好勒兵退還。 第2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史演義》
第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