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又道:「你等若都是好人,難道是有鬼麼?」眾侍女道:「只有正宮娘娘到此一行,曾見她坐床撫摩,過一歇便去了。 」武氏便頓足大哭,帶泣帶語,聲聲怨着王皇后。 高宗卻沉着臉道:「皇后未必下此辣手,卿休懷疑!」武后聽了此言,命宮女退出戶外,嗚嗚咽咽的訴說後過,一番蜚語誣衊,煽動高宗怒容,不由的大聲道:「如此悍婦,天理難容,若非卿言,朕尚似做夢一般,朕決意將她廢去便了。 」武氏又故作懼色,忙向高宗搖手,且說道:「廢後是何等大事,陛下不應為了妾言,孟浪舉事。 且盈廷大臣,沒人曉得內情,豈有不出來諫阻?還請陛下三思,寧可逐妾,不可廢後。 」一步逼進一步,語語刻毒。 高宗道:「只有長孫太尉,是朕母舅,且親受先考顧命,朕當向彼一商,便可解決了。 」武氏看高宗已是決意,便欲隨高宗同往。 迫不及待。 高宗當然應允,即於是夕黃昏,挈武氏乘着便輦,偕至太尉長孫無忌第中。 無忌聞高宗猝至,不知為著甚麼事情,一時無從推測,只好亟正衣冠,出門恭迎。 高宗攜武氏下輦,同趨入門。 無忌隨步而入,因有武氏隨駕,只好呼令妻妾,出廳相陪。 彼此閒談多時,高宗並無歸意。 無忌滿腹狐疑,又不便令他虛坐,當下設宴款待,由高宗特旨,令男女合席歡飲,無忌不好違慢,便遵旨列坐。 酒過數杯,武氏問及無忌嗣子。 無忌即出令拜見,長子名沖,已任秘書監,此外尚有庶子三人,俱是無忌寵姬所出,最大的年未逾冠,余不過十餘齡,均未列官。 武氏即旁啟高宗道:「元舅為國家元勛,理應全家受蔭,願陛下推恩加賜,遍及舅門,方是酬庸盛典呢。 」高宗聞言,即面授無忌三庶子,均為朝散大夫。 無忌固辭,高宗不允,乃令三庶子拜謝鴻恩。 既而高宗酒酣,略言皇后無子,且有妒悍情跡。 無忌才有些會意,一味兒裝獃作痴,不答一言,或且用他語支吾。 高宗未免不悅,即令撤席,意欲回宮。 武氏還談笑如常,與無忌妻妾等,握手叮嚀,才隨高宗別去。 笑裡藏刀。 次日,又由宮監押載金寶繒珠十車,送給無忌,無忌冷笑數聲,酌受數物,一大半令他壁還,到了晚間,忽由禮部尚書許敬宗進謁,與無忌密談上意,勸他勉從。 無忌正色道:「這事我不敢與聞。 」敬宗說至再三,轉令無忌動惱,責他逢君為惡,罪無可辭,敬宗乃怏怏自去,又越數日,高宗欲進武氏為宸妃,侍中韓瑗,及中書令來濟,俱上言本朝宮制,只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稱,並無宸妃名號,不應由陛下特增。 於是高宗又不便下詔,暫行罷議。 那時陰柔凶險的武昭儀,日夕營謀,想奪後位,偏被各方面打消,自己又無詞可挾,沒奈何忍耐一時,偏老天有意禍唐,竟令武氏二次懷妊,十月滿足,竟得生男,高宗非常得意,取名為弘。 武氏既得生兒,多了一重希望,便想出一條最凶最毒的法兒,構害正宮。 看官道是何法?她與尚宮以下等人,已經買通一氣,因即囑令備一木偶,上寫高宗禦名,及生年月日,用釘戳住,悄地裡埋在王后床下,然後密白高宗,令高宗自去驗視。 高宗竟入後宮,命內侍發掘床下,果得證物,不由的怒氣衝天,指問王后道:「朕與你何仇?忍用此物魘朕。 」王后莫明其妙,只嚇得渾身亂抖,且跪語道:「妾實不知此事,乞陛下徹底查究!」高宗怒道:「明明在你的床下,還想抵賴麼?」王后又泣道:「妾事陛下多年,陛下亦應知妾,難道無緣無故,謀害陛下麼?」高宗置諸不理,持着木人,竟復至武氏宮內。 武氏瞧那木人兒,裝出許多懊悵,几乎要咬碎銀牙。 及看高宗怒不可遏,反且好言解勸,請高宗息怒保身。 一擒一縱,愚柔如高宗,哪得不墮其術中。 是晚,就服侍高宗安寢,一枕喁喁,語至夜半,方纔息聲。 就中包括無數情事。 翌日早起,高宗出外視朝,長孫無忌褚遂良等,率百官入殿,朝見已畢,高宗顧語無忌遂良及李積于志寧道:「朕有要事待商,卿等且暫留朝堂,待朕召見!」語畢,即返身入內,無忌等退入朝房,當有宮監出來與語,謂:「今日廢後,事在必行,幸勿違旨。 」想是武氏所使。 無忌叱令退去。 俄有內詔傳出,貶吏部尚書柳奭為榮州刺史,擢中書舍人李義府為中書侍郎。 無忌覽詔後,語李積道:「奭系皇后母舅,無端被謫,義府很是陰險,與許敬宗狼狽為奸,我已奏請外謫,今反有詔擢用,上意已可知了。 此次乃是不得不爭,還幸諸公助我!」李積不答。 已起壞心。 遂良介面道:「太尉系是元舅,指無忌。 司空又是功臣,指積。 倘或進言忤旨,反使皇上棄親忘舊,多受惡名。 惟遂良起自草茅,無汗馬功,吞居重位,得奉遺詔,今日若不死爭,如何下見先帝?」言未已,已有旨傳召四人,四人趨入內殿,高宗即面諭道:「皇后敢行巫盅術,謀害朕躬,朕決意將她廢棄了。 」遂良即跪諫道:「皇后出自名家,四德俱嫻,當不致有此情事。 」高宗便袖出木人,且述及發掘情狀。 遂良又道:「安知不是他人搆陷,買通宮中侍女,暗藏床下?陛下若悉心查究,自然水落石出了。 」高宗又道:「就使此事非真,皇后無子,亦犯六出之條,現在武昭儀德性溫柔,且已生有子嗣,正好代主六宮,朕已決計如此了。 」遂良朗聲道:「陛下獨不記先帝遺命麼?先帝彌留時,曾執陛下手,顧語臣等道:」佳兒佳婦,今以付卿。 第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史演義》
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