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入朝,告桓公曰:「臣觀虛危之間,文星晦滅,臣命當盡!”桓公大驚,曰:「仲父何出不利之言!」仲曰:「臣少年時,行過西周驪山下,遇一仙者,自號馮長先生,相臣之貌,許臣壽止五旬,位居宰輔。 今蒙聖恩,備位宰相,年過五十,故臣上察天星,追思馮長之言,知是命之當盡也。 」公曰:「仲父不必憂慮,巫言何足信哉?」管仲謝恩出朝,是夕遂有疾不起。 次日,桓公聞管仲有疾,憂悶不已。 高奚奏曰:“仲父昨言,遇仙子于驪山,談其生死富貴,今果遇疾,主公何不差使,往西周扣其應驗。 」 桓公遂差大司田寧越,往驪山來訪馮長,其鄉人云:「山迤西,有一老叟,上通天文,下達地理,識陰陽吉凶之道,鬼神出沒之機。 自言周宣王時人,莫非此老?若詢馮仙則無矣!」 越知是此人,遂托鄉人引至,深谷優處有一所草廬,竹籬茅舍,甚是優雅。 鄉人指曰:「此即老翁處也。 ”越入,見一老叟,形狀古怪,鶴髮童顏,端坐躁琴,越不敢擅入,忽左邊一引香童子,告老叟曰:「師父言今日有齊使至,莫非門外之客耶?」 老翁點頭,越自思:「此老未卜先知,真當世之仙也!」遂入下拜,老叟忙扶曰:「吾乃村落老叟,何敢辱大夫下拜。 」越曰:「吾奉齊侯之命,特來求先生相管仲吉凶,以便回報。 」 老叟曰:「管上卿之生死富貴,三十年前已與之親談矣,今日何必再問?」遂隱而不答。 越再三哀告:「先生如不賜一言,吾不敢返命。 」老叟取紙筆,寫十六字付越曰:「龍逢水位,鼠從火興,一虎歸窟,蛟蚓埋井。 」 越受之,不解其意,拜辭歸國,將此十六字呈與桓公。 桓公不解其意,問于群下,中軍諮謀寧戚進曰:「此明仲父當盡之謡也。 」公曰:「何以知之?」戚曰:「龍者人君之象,水者納音之號,當今周王七年,歲在丙子,丙子納音屬水,故曰龍值水位也。 鼠者子之生肖,火者丙子所屬,今年丙子太歲,故曰鼠位火興。 一虎歸窟,蛟蚓埋井者,人臣去世之義。 此臣所以知仲父今歲必終也。 」桓公聞戚之言,遂往仲宅問病。 時仲甚危,不能起伏,公就其臥榻問曰:「仲父病體若何?」管仲曰:「臣將與世相絶,但上負主公之恩,下負叔牙之德。 」 桓公曰:「仲父與叔牙何德?」仲曰:「臣少與叔牙同賣,分金常多與臣,不以為貪,知臣家貧也。 臣常謀事窮困,不以臣為愚昧,知臣有不利也。 臣常一戰三北,不以臣為怯弱,知臣將留命而奉老母也。 臣常三仕三見逐,叔牙不以臣為不肖,知時有不遇也。 生臣者父母,知臣者惟鮑子一人而已。 」公曰:「誠哉是言!非叔牙薦仲父,寡人焉能強大其國!然仲父倘有不虞,群臣誰可代相者?」仲曰:「知臣莫如君,臣不能盡識,然臣嘗觀群臣之行,易牙則殺子要君,開方則指父逃國,豎刁則自刑求位,三者皆非人情,不可擢用。 」公曰:「叔牙、隰朋、寧戚、賓胥無四臣何如?」仲曰:“叔牙好善,胥無好直,寧戚能事,然皆不能以定國政,至于隰朋,則知有其國,而不知有其家,若代臣治政,其惟隰朋可也!」 仲言畢,又嘆數聲,曰:「朋也!牙也!天生二子為吾喉舌,吾身將斃,而喉舌安得獨存耶?」遂卒。 時,周襄王七年,歲在丙子,秋八月,年五十一歲。 桓公大哭,歸朝謂群臣曰:「夫天不欲吾安天下也!何奪吾仲父之速耶?」命以侯禮葬之,又詔滿朝文武及齊都百姓,俱各掛孝一日。 百姓聞訃,閉門痛哭,如喪父母。 列國諸侯皆感其德,盡以大禮來祭。 桓公感管仲之言,欲封隰朋為上卿,隰朋退朝謂家人曰:「吾與管仲,德業相信,今仲段,吾將休矣!」是夕遂卒。 鮑叔牙不數日亦相繼而卒。 皆如管仲臨死之言,後人參馮仙長「一虎歸窟,蛟蚓埋井」之言,或謂管仲乃尾火虎,隰朋乃角木蛟,叔牙為軫水蚓,蓋皆天上之星宿也。 後人有詩曰:三宿當年共降齊,馮仙未卜早先知,匡扶齊國霸成日,蛟蚓埋塵虎亦離。 話分兩頭,卻說晉獻公-諸,唐叔虞之後,武公之子,駕坐絳州,文有荀息、裡克、丕鄭、士-、趙夙、趙衰、狐突、狐偃;武有畢萬、先軫、先友、先丹、木羊舌、罕夷、顛頡、介子推、魏-等。 獻公生有五子。 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奚齊、卓子。 雄兵五十萬,戰將一千員,虎視列國。 一日,獻公升殿,文武山呼已畢。 公謂群臣曰:「昔者吾伐驪戎,驪戎曾以女事吾。 吾驪姬賢德,可以毋儀一邦,今又生二子,奚齊、卓子,吾欲立驪姬為夫人,卿等何如?」群臣背曰:“不可! 主公內有賈夫人與姜夫人,更立驪姬為夫人,則貴賤不敵,恐生內亂。 「公聞群臣不從,默然不悅。 有近臣宦官梁五、東關五二人曰:」主公立下宮女為夫人,此乃內事,何必決疑于臣子?“公從其言。 候文武退朝,二太監奉冊拜驪姬為夫人。 驪姬大悅,賜二臣金帛。 問曰:「汝等能設一計,令奚齊為太子,以易申生,久後得嗣大位,汝等富貴,豈不久哉!」梁五進曰:「臣有一計,能令王立公子奚齊。 」姬曰:「汝計何如?」梁五日:「左右耳目所在,不必言明,但請夫人次日與主公同宴,臣請獻計。 」姬悅。 次日,命設大宴于後宮,獻公退朝,驪姬迎人飲宴,惟梁五、東關五侍側。 酒至半酣,驪姬起告曰:「主公虎視列侯,百姓樂業,聊備小酌,以為慶賀。 」公大悅,命樂工優施起舞。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周朝秘史》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