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屢捷,合圍江寧,賊勢窘蹙,四出求援。 偽忠王李秀成乃謀竄浙,分大軍之勢,由安徽廣德徑趣杭州。 倉猝城陷,惟將軍瑞昌守駐防內城未下,詔促桂清、和春遣軍速援。 於是檄提督張玉良率兵馳赴,至則內外夾擊,賊遽走。 臨安、孝豐、安吉諸城相繼復。 詔嘉桂清功,予優敘。 時賊已圍金壇,陷江陰,遣總兵馬得昭、熊天喜、曾秉忠,副將劉成元水陸分路禦賊,兵分益單。 賊乃合眾十餘萬出建平、東壩,一由東壩趨江寧,一由溧陽窺常州,桂清聞之,幾失所措。 會馬得昭、周天孚分援蘇、常,賊已趨金壇,陷句容。 句容為大營後路,自此隔絶。 張玉良回軍抵常州,和春飛檄調援大營,桂清留勿遣,復調馬得昭,亦莫之應。 王有齡已擢浙江巡撫,貽書桂清戒勿離常州一步,且曰:「事棘時危,身為大臣,萬目睽睽,視以動止。 一舉足則人心瓦解矣。 」蓋規之也。 會大雨雪,大營兵凍餒,索餉不得,乃譟亂,相率盡潰。 和春、張國樑退守丹陽。 桂清疏陳:「丹陽以上軍務,和春、張國樑主之;常州軍務,臣與張玉良主之。 」部署稍定,即進規溧陽,而賊已逕犯丹陽,國樑死之,和春奔常州,桂清大驚。 總理糧台查文經等希其意,請退保蘇州。 桂清即疏陳軍事付和春,自駐蘇州籌餉。 將行,常州紳民塞道請留,從者槍擊,死十餘人,始得脫。 張玉良留守,尋亦走。 士民登陴,數日城陷,屠焉。 桂清至蘇州,巡撫徐有壬拒勿納,疏劾其棄城喪師狀。 和春退至無錫,傷殞。 桂清託言借外兵,遂之上海。 蘇州亦陷,有壬殉之,遺疏再劾桂清,詔褫職逮京治罪。 會各國聯軍犯京師,車駕幸熱河,遷延兩年。 王有齡及江蘇巡撫薛煥皆其故吏,疊疏為乞恩,不許。 言官數劾奏,同治元年,始就逮下獄,讞擬斬監候。 大學士祁俊藻等十七人上疏論救,尚書李棠階力爭,讞乃定。 桂清援司道稟牘為詞,下曾國籓察奏。 國籓疏言:「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宜以僚屬一言為進止。 大臣以心跡定罪,不必以公稟有無為權衡。 」是冬,遂棄市。 桂清由侍從出任疆事,才識明敏。 在兩江值英吉利構釁,迭陳應付之策。 偕大學士桂良等議稅則,多中肯綮,亦不能盡用其言。 晚節敗裂,誤國殄民,雖廷議多有袒之者,卒難撓公論雲。 論曰:陸建瀛、何桂清皆以才敏負一時之望,膺江表重寄。 建瀛當軍事初起,不能預有規畫,臨事倉皇。 桂清無料敵之明,又失效死之節。 二人者身名俱隕,罪實難辭。 青麟受事於危急之秋,艱難支拄,終以越境被誅,論者猶有恕詞焉。 列傳一百八十五 宗室祥厚 霍隆武 福珠洪阿 恩長 陳勝元 祁宿藻 陳克讓 劉同纓 瑞昌 傑純 錫齡阿 宗室祥厚,隷鑲紅旗,襲騎都尉世職,授鑾儀衛整儀尉。 累擢鑲紅旗蒙古副都統,歷山海關、熊嶽、金州副都統。 道光二十八年,擢江寧將軍。 鹹豐三年正月,粵匪既陷武昌,兩江總督陸建瀛赴上遊督師,祥厚偕江蘇巡撫楊文定留守江寧。 賊已蔽江而下,壽春鎮總兵恩長戰歿,建瀛遽退,文定亦不候旨逕赴鎮江。 祥厚偕副都統霍隆武、提督福珠洪阿、布政使祁宿藻疏言:「督臣藉口江寧吃緊,趕回佈置,沿途險要,並不屯紮,上駛師船,一概撤回,專守水路之東西梁山。 蕪湖為江蘇門戶,亦不設防。 十八日隻身抵省,遂致闔城驚擾。 臣等函勸速統舟師迎擊,乃督臣晏坐衙齋,三日不覆。 撫臣執意移駐鎮江,輓留不顧,民情加倍驚惶。 自今固結民心,尚恐緩急難恃;若任其紛紛遷徙,土匪因而竊發,奸細尤易勾結。 是未禦外侮,將成內變。 現在督撫臣首鼠兩端,進退無據,以致省城震動。 雖有旗兵志切同仇,無如兵力太單。 賊船順流下竄,朝發夕至,守禦萬分緊迫,督同道府等官及八旗協領,激勵官兵,安慰居民,竭盡血誠,認真辦理。 請飭琦善、陳金綬迅速繞出賊前,協力堵剿,以固省城根本,維持南北大局。 」疏入,詔逮建瀛治罪,命祥厚兼署總督,與霍隆武、福珠洪阿、祁宿藻悉心防禦,以在籍前廣西巡撫鄒鳴鶴熟悉賊情,命同籌辦。 江寧城周九十六里,合旗、漢兵僅五千,城外江寧鎮、龍江關、上河分駐鄉勇不及三千,臨時召募,皆不足恃。 賊過蕪湖,福山鎮總兵陳勝元率舟師戰歿,遂無禦者,長驅直抵城下,四面環攻。 守逾旬,賊於儀鳳門穴地轟城,傾十餘丈,復由水西門、旱西門、南門緣梯而登,城遂陷。 祥厚偕霍隆武斂兵守駐防城,婦女皆助戰,逾日亦陷。 祥厚手刃數賊,身被數十創,死之。 事聞,贈太子太保,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謚忠勇。 入祀京師昭忠祠,於江寧建專祠,死事者附祀焉。 霍隆武,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福州駐防。 由武舉前鋒校歷官福建水師旗營協領。 鹹豐元年,擢江寧副都統。 賊圍城,偕祥厚登陴固守,歷十餘晝夜,外城陷,同守內城,策馬督戰,受傷墮,力竭陣亡,贈都統,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謚果毅。 當時駐防旗兵戰最力。 錫齡額者,事母孝,將軍本智異之,擢為參領。 曰:「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事急,戒其妻:「國家豢養,無所報;脫不利,當闔門死。 」自守城,即不返家,舉室皆殉。 炳元,官佐領,勇力冠軍。 儀鳳門之陷,率死士奮鬥,賊為之卻,忽有狙擊者,殞於陣。 賊破內城,屠戮尤慘,男婦幾無孑遺。 福珠洪阿,蘇完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副都統佛安子。 由鑾儀衛整儀尉累擢總兵,歷鎮筸、伊犁、西寧、天津諸鎮。 道光末,授江南提督,調陝西。 粵匪起,江南籌防,仍調回舊任,駐守省城,所部兵僅數百人。 地雷發,迎擊於城缺,斬悍賊,而諸門先後破。 賊四面至,往來巷戰,死之。 贈太子少保,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謚壯敏。 恩長,赫舍裡氏,滿洲鑲紅旗人。 由親軍、十五善射,累遷安徽寧國營副將。 道光中治江防,被獎。 累擢壽春鎮總兵。 初率兵守安慶,陸建瀛赴九江上遊,調充翼長,為軍鋒。 與賊戰江中,毀賊船三十餘艘,眾寡不敵,死之。 贈提督,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謚武壯。 陳勝元,福建同安人。 由行伍歷官福建參將。 捕洋盜有功,累擢江南福山鎮總兵。 率水師防江,賊至太平四合山,迎擊,追至蕪湖,中砲落水,死之。 贈提督,予騎都尉世職,謚剛勇。 祁宿藻,字幼章,山西壽陽人,大學士俊藻弟也。 道光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以召對受宣宗知,特簡授湖北黃州知府,調武昌。 連年大水,城幾沒,堵禦獲全。 治急賑,煮粥施錢及衣棺藥餌,全活災民甚眾,政聲最。 超擢廣東鹽運使,遷按察使,又遷湖南布政使。 會韶州數縣土匪起,詔留宿藻督兵往剿,七戰皆捷,匪首就擒。 事平,賜花翎。 調江寧布政使。 鹹豐元年,河決豐北,山東、江北皆被水。 大學士杜受田奉命臨賑,疏請以宿藻督辦江北賑務,章程出其手定,奏頒兩省行之。 及粵匪將東下,宿藻馳返江寧,括庫儲治軍械,盡移兵糈及南門外商市囤米入城,號召義勇之士備戰守。 見督撫倉皇失措,各存意見,勸諫不聽,乃偕祥厚等密疏上聞。 建瀛既被罪失眾心,宿藻獨任事,賊至,力疾登陴指揮,歷三晝夜,城大兵單,援師不至,知事不可為,在城上嘔血數升,卒。 文宗悼惜,加等優血卩,贈右都禦史,廕一子以知州用。 同治初,江南平,兄俊藻遣尋其遺櫬,得之城北僻地。 曾國籓以聞,請附祀祥厚專祠,追諡文節。 當城陷時,署布政使鹽巡道塗文鈞、江安糧道陳克讓、江寧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程文榮、上元知縣劉同纓、江寧知縣張行澍同死之。 克讓,奉天承德人。 道光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 累擢四川綏遠知府,調成都。 鹹豐元年,擢江安糧道,居官清正。 賊將至,或勸以督運出。 克讓曰:「江寧東南都會,失則大局危。 去將焉往?」又請徙其孥,其妻泣曰:「去為民望,不如死!」宿藻死而不瞑,克讓撫之曰:「庫尚有儲金,當募死士以成君志。 」克讓守清涼山,督兵戰,殞於陣。 弟克誠,子松恩,同遇害。 妻李,自經死。 賜恤,予騎都尉世職,本籍請建專祠,追諡忠節。 第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