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制造業工人、商人,只能由節儉來增加社會的收入與財富,或按這種學說的說法,只能由克己,即自行剝奪自己生活資料基金的一部分,以增加社會的收入或財富。 他們每年所再生產的,只是這種基金。 所以,倘若他們每年不能節省若幹部分,倘若不能每年自行剝奪若幹部分的享受,則社會的收入與財富,就絲毫不能因他們的勞動而有所增加。 反之,農業家及農村勞動者卻可享受其自己生活資料基金全部,同時仍可增加社會的收人與財富。 他們的勞動,除了給自己提供生活資料以外,還能每年提供一種純產物;增加這種純產物,必然會增加社會的收入與財富。 所以,象法國、英國那樣以地主和耕作者占人民中大部分的國家,就能由勤勞及享樂而致富。 反之,象荷蘭、漢堡那樣以商人、工匠和制造業工人占人民中大部分的國家,卻只能由節儉與克己而致富。 境況如此不同的國家,利害關系也極不相同,所以普通國民性也極不相同。 在前一類國家中,寬大、坦白和友愛,自成為普通國民性的一部分。 在後一類國家中,自會養成偏狹、卑鄙和自私心,厭惡一切社會性娛樂與享受。 不生產階級,即商人、工匠、制造業工人的階級,是由其他兩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及耕作者階級――維持與雇用的。 這一階級工作的材料,由他們供給,這一階級的生活資料基金,由他們供給,這一階級在工作時所消費的穀物和牲畜,亦由他們供給。 不生產階級一切工人的工資以及他們一切雇主的利潤,最終都須由地生及耕作者支付。 這些工人和這些雇主,嚴格地說,是地主和耕作者的傭人。 他們與家仆的區別,僅為一在戶外工作、一在戶內工作。 這兩種人依賴同一主人出資來養活。 他們的勞動,都是不生產的,都不能增加土地原生產物總額的價值。 它不但不能增加這總額的價值,還是一種必須從這總額中支付的支出。 第4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4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