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相賈顯智心地不端,為人反覆,雖有高官厚祿,恐不得善終。 然五人雖貴,指揮總出大家也。 相畢,恰好搬出酒肉。 六人正在饑渴時候,一齊坐下,飽吃一回。 然後起身謝了,便即告別,上馬而行。 行有裡許,六渾道:「此婦大賢,日後倘有好處,當報此一飯之德。 惜未問其姓名,當轉去問之。 」六人並馬而回,及到舊處,茅屋全無,哪有一個人影,唯有大樹數株依然在望。 六人大驚道:「原來三個俱非凡人,乃是神仙化來指示吾等的。 」劉貴道:「若應其言,我們固有好處。 高兄日後定有帝王之分,豈非大幸。 」蓋當時稱天子曰大家,故貴以為六渾賀。 一路說說笑笑,行至沃野鎮。 是夜,同宿劉貴家。 明日,各自回去。 六渾回到家中,因對昭君訴說昨日之事。 昭君且驚且喜道:「據老婦言,君必大貴。 但當保身有為,不可乘危蹈險,以致不測之憂。 」六渾點頭稱是。 從此歡益自負,遠近聞其事者,益傾心六渾,待之有加。 正光五年,昭君又生一女,名曰端愛,即魏靜帝后也。 先時高澄生時,昭君夢見雲中白龍一條分為兩斷,慮其後雖貴,立業不終。 及生端愛時,夢見明月墜於杯中,吸之立盡,知其後亦必貴。 三朝後,親友 作賀飲酒。 飲罷,共往白道南山採獵。 卻說其時正值拔陵攻破武川,因殺了他大將衛可孤,泄怒于一方,令眾將各領人馬四處抄掠,殺害百姓。 又差大將韓樓統兵十萬,自五原而來,去與廣陽交戰,打從白道村經過,村中攪得粉碎,房屋被燒,人民死者死,逃者逃。 內干百萬財產,頓時化為烏有。 六渾同了婁昭等數人正在南山打圍,離家約有三十里,忽見火光衝起,黑煙連雲。 六渾大驚,知有賊兵到了,急與眾友莊兵五六十人飛奔回村,果見賊人縱兵大掠,殺人放火,喊殺之聲如沸。 六渾對眾人道:「此處已有賊兵阻住。 你看重重疊疊,約有十萬人馬,如何過去?我們須要齊心併力,有進無退,殺入村中,或救得各家性命。 不然,徒死無益也。 」眾皆領命。 六渾當先,婁昭押後,一齊捨命衝入。 賊眾見是數十鄉兵,不以為意,便來擋住去路。 六渾舞動神槍,連傷賊兵數十,眾皆闢易。 於是眾人隨了六渾殺出垓心。 及到村中,但見煙火迷目,屋宇無存,各家眷屬都不知何往。 六渾失色,婁昭馬上大哭。 二人正在淒惶,只見一人飛馬前來,高叫道:「二位官人勿在此耽擱了,兩家人口都逃在南山樹林中,專望二位官人前去救護。 」其人乃婁家內丁,頗有膽勇,故此尋來通信。 二人聞知大喜,率領眾人即奔往南山。 哪知賊兵旌旗滿路,山前山後已結滿營寨。 六渾謂昭曰:「兩家眷屬男女俱在水火之中,今夜或可救之,明日皆被擄矣。 」忙同婁昭奮勇而前,大叫:「來軍放我上山,各不相犯。 」賊兵見其驍能,且日色已昏,恐損士卒,不與爭鋒,乃分開一路,放他過去。 二人引了莊兵,尋路上山,直至山頂之上,見無數逃難人民都避在樹林中。 見了六渾皆高叫道:「高大官人來, 可救我等性命矣。 」六渾尋見家屬,人人都在,單失散了高澄一人。 昭君不勝悲切,六渾嗟嘆幾聲,可惜此子喪于賊手。 因語婁昭道:「失去只索罷了。 現在兩家人口在此,總非安身之所。 須當保護下山,方有生路。 」婁昭見夜黑難行,猶豫不決。 忽喊聲大起,滿山一片火光,樹木皆焚。 二人急忙上馬。 百姓強壯者及莊兵人等各執槍刀,六渾親自約束,分為數隊,在前領路,殺下山來。 賊兵抵敵不住,並得逃脫。 招呼眾人速往牛豆山去。 此山在南山之北,地僻而險。 山上有菩提寺,寺極廣大,可以容眾,故六渾領眾往避。 至寺,僧皆逃竄,眾遂屯聚寺中。 當夜驚魂未定,過了一宵,不見賊兵到來,人心始安,共慶更生。 唯有昭君不知高澄下落,思欲遣人尋覓,猶恐賊兵阻路。 後有上山來者報說,賊兵雖去,村中焚掠幾盡,老幼無存,房屋皆為白地,眼見高澄性命定然不保了。 昭君聞之,悲哭不已。 只見一個喜鵲飛向檐前,對了她喳喳地亂噪。 昭君止了眼淚,便對鵲祝道:「鵲兒,你莫非知我兒子下落尚未喪命,特來報信麼?如果未死,你須飛下地來,向我長噪三聲。 」那鵲果然飛下,長噪三聲,向南飛去。 昭君道:「鵲兒向南飛去,此兒必在南方。 」忙急喚人往南尋覓。 但未識高澄果在南路,可以尋得着否,且俟下回再看。 第十捲 五原路破胡斬將安亭道延伯捐軀 話說六渾失去高澄,正在寺門外指點去路尋覓,忽有數十騎人馬上山。 前面是段榮,後面有人抱著小廝,坐在馬上,卻像高澄模樣,得得而來。 連忙接榮入寺,高澄亦隨後進來,俱各大喜。 六渾忙問榮道:「此子昨夜已失,君從何處救得?」段榮道:「拔陵在武川、懷朔等處屯紮兵馬。 武威相去不遠,因此在家備禦,不敢遠出。 昨早知賊將韓樓領兵十萬,去與廣陽交戰,打從五原而往。 我知此間必遭兵火,慌帶家人三十騎前來看視。 今早到得村中,果見屍橫遍地,房屋皆毀。 第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演義》
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