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說過,一國商業資本,自然會尋求(如果可這樣說)最有利於國家的用途。 倘若它投在運送貿易上,那末它所屬的國家,將成為它所經營的各國貨物貿易的中心市場。 這資本所有者,必願盡其所能,把這貨物的大部分,在國內售脫。 他這樣就省免了輸出的麻煩、危險與費用,並因此放,盡管在國內市場,所得價格比輸出後所可望獲得的價格小得多,而所得利潤亦比輸出後所可望獲得的利潤小,他總必願意在國內市場售賣。 所以,他當然盡其所能,設法使運送貿易變作消費品國外貿易。 此外,他的資本如果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他又必為了同一理由,願意盡其所能,把他搜集來准備輸到外國市場去的國內貨物的大部分,在國內售脫,因而盡其所能,設法使消費品國外貿易變成國內貿易。 各國的商業資本,都自然會尋求近的用途,而避開遠的用途;尋求往返次數多的用途,而避開往返遲遠的用途;尋求能雇用所屬國或所在國最大生產性勞動量的用途,而避開僅能雇用所屬國或所在國最小生產性勞動量的用途。 總之,它自然會尋求在普通場合最有利於國家的用途,而避開在普通場合對國家最無利的用途。 第4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4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