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一國所訂立以保證其所屬殖民地的專營貿易的條例,亦往往在較大程度上有害於此種條例所要惠益的國家,而在較小程度上有害於此種條例所要妨害的國家。 對他國產業不正當的壓迫,反過來(如果我可以這樣說)落在壓迫者頭上,並以更大的程度破壞他們的產業。 例如,根據此等條例,漢堡商人必須把要送到美洲去的亞麻布送往倫敦,並把要送到德國去的煙草,從倫敦帶回,因為此等商人不能直接把亞麻布送到美洲,亦不能直接從美洲帶回煙草。 由於這種限制,此等商人也許不得不以稍稍低廉的價格售賣亞麻布,而以稍稍昂貴的價格購買煙草,其利潤也許因此縮減若幹。 但是,即使我們假定,美洲還款不象倫敦那麼准時――這絕不是事實――漢堡與倫敦貿易,商人資本的往返,也許要比直接與美洲通商,要快得多。 這樣,排斥漢堡商人,使不能直接與美洲通商,反使漢堡商人的資本,能在德意志繼續雇用大得多的勞動量。 這樣雖可減少他個人的利潤,卻不會減少他的國家的利益。 但對英國,情形就全然兩樣了。 獨占自然會吸引(如果我可這樣說)倫敦商人的資本,使流入對自己更有利而對國家卻更不利的用途,因為往返緩慢。 歐洲各國雖都企圖用各種不正當方法獨占所屬殖民地貿易的全部利益,但沒有一個國家,除了擔負平時維持和戰時保衛其對殖民地的統治權所開支的費用以外,能單獨得到什麼。 由占有此等殖民地而產生的困難,應有盡有,由此等殖民地貿易而產生的利益,卻不得不與其他國家分享。 乍看起來,對美洲大貿易的獨占,似乎當然是一種無上價值的獲得。 在無辨別力的輕優野心家看來,在紛雜的政爭及戰爭中,那自然會作為一種很值得爭奪的迷人的目標出現。 但是,這目標的炫人外觀,這貿易的巨大,使獨占此種貿易具有有害的性質,換言之,獨占使一種用途比大部分其他用途對國家利益更少,但卻吸收了比自然狀態下更大部分的國家資本。 第4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4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