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追隨父後,見父畢命,亦痛不欲生,索性突入敵陣,格殺叛黨數十名,身上各受重創,相繼捐生。 部下將壷屍搶回,舁入壷家,母裴氏撫屍大慟道:「父為忠臣,子為孝子,諒無遺恨,只恨我年已老,尚見此慘劇哩。 」壷字望之,系濟陰冤句人,陣亡時,年四十八。 還有丹陽尹羊曼,守住雲龍門,與黃門侍郎周導,廬江太守陶瞻,統皆戰死。 庾亮在宣陽門內,麾兵佈陣,尚未及列,眾皆散走,不得已挈弟三人,及郭默趙胤,俱奔尋陽。 臨行時,顧侍中鍾雅道:「後事一概委公。 」雅答道:「棟折榱崩,究是何人所致?」亮愀然道:「事已至此,也不必再言了。 」閙得一塌糊塗,竟以一走了之,真好計策。 說著,匆匆出城,趨駕小舟。 亂兵沿途劫掠,亮執弓射賊,誤中舵工,應弦即倒。 技藝又如此不精。 船上各相驚失色,亮獨不動,且徐徐道:「此手何可使著賊?」你手不可著賊,人家的性命,如何視同草菅?眾見他形態雍容,方纔心定,駛舟而去。 峻兵突入台城,毀去台省及諸營寺署,焚掠一空。 司徒王導,馳入宮廷,急語侍中褚(上羽下夾)道:「至尊當速禦正殿,君可啟烖,請禦駕出來。 」烖即詣(上羽下夾)中,抱掖成帝,出登太極前殿。 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寔,共登禦床,夾衛幼主。 左衛將軍劉超,及侍中鍾雅褚(上羽下夾),站立兩旁。 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廟。 峻兵呼噪而至,叱令褚(上羽下夾)下殿。 (上羽下夾)兀立不動,還聲呵斥道:「蘇冠軍來覲至尊,軍人怎得侵逼?」峻兵被他一斥,倒也面面相覷,不敢闖入殿門。 小立多時,待峻不至,乃轉往後宮。 宮中統是女侍,如何阻擋,被亂兵東牽西扯,劫去多人。 所有珍玩衣飾,亦遭擄掠,甚至庾太后宮中,亦膽敢搜索。 左右女侍,稍有姿色,便難幸脫。 亂兵奪得子女玉帛,一擁出宮,復去劫掠豪門,任意凌侮,不但奪取財貨,還要驅役官僚,令他肩挑背負,送往蔣山,稍一遲延,便加鞭撻。 前江州刺史王彬,去職入都,受職光祿勛,索性抗直,與亂兵爭論數語,亂兵即鞭捶交下,幾至擊死。 最可悲的是宦家婦女,多被他掖往僻處,褫去衣服,污辱一番,且赤條條的任她們臥着,自往別處搶掠。 婦女含羞忍恥,或覓得敝席壞氈,少蔽身體,無氈無席,用土自覆,哀號聲震動內外。 蘇峻並不加禁,縱兵橫行。 宮中所藏布帛二十萬匹,金銀五千斤,錢億萬,絹數萬匹,穀米數百斛,一古腦兒搬往峻營,只留禦廚中食米數石,聊供禦膳。 或語侍中鍾雅道:「君性亮直,必不為寇賊所容,何不見幾趨避?」雅答道:「國亂不能救,君危不能扶,尚欲趨避求生,朝廷要用甚麼臣子呢?」還是硬漢。 既而峻稱詔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赦例。 平素頗推重王導,故仍使為原官,自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 令祖約為侍中太尉尚書令,許柳為丹陽尹,馬雄為左衛將軍,祖渙為驍騎將軍。 弋陽王羕,徒步見峻,稱述峻功,峻當然心喜,仍封羕為西陽王,兼官太宰,錄尚書事。 峻復遣兵攻吳國內史庾冰。 冰系亮弟,所以峻不肯幹休。 冰不能禦,棄郡奔會稽,行至浙江,追兵尚不肯舍。 幸有吳卒引冰下船,覆以草薦,吟嘯鼓棹,泝流而去。 每過邏所,輒用棹叩船,口作吳歌道:「蘇將軍,懸賞緝庾冰,庾冰正在此,奈何不問儂?」岸上邏兵,見他舟中無人,還道他是酒醉胡言,由他過去。 冰得倖免,往依會稽內史王舒。 庾亮奔抵尋陽,宣太后詔,命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鑒為司空。 嶠愴然道:「今日當以滅賊為急,若無功加官,何以服天下?」遂辭官不受。 一面分兵給亮,涕泣誓師,志在討峻,且先遣使奉表建康,慰問二宮起居。 偏蘇峻已經防着,出屯湖陰,不容外使出入,嶠使只得返報。 其實太后庾氏,已不堪憂鬱,得病身亡,年僅三十二歲。 太后性本仁惠,兼美容儀,臨朝一事,曾推讓再三,不得已乃受。 咸和元年,有司請追贈後父琛及母邱氏,又由太后固讓,終不見從。 只是陰教雖嫻,難語治國,名為訓政,實都歸庾亮一人主持,釀成叛亂,終至憂憤而崩。 小子有詩嘆道: 洶洶亂黨入宮城,母后遭凶飽受驚。 三十二年悲短命,九原應自怨親兄。 欲知建康能否再安,且待下回再表。 王敦甫平,蘇峻又亂。 敦見忌于元帝,遂蓄異圖,峻見忌于庾亮,乃生變志。 推原禍始,皆由朝廷馭將無方,釀成巨釁。 然庾亮之失,較元帝為尤甚。 峻雖有不臣之心,但觀其聞召之始,遣使白亮,自願外遷,乃征命已下,又復乞補荒郡,倘亮許為通融,尚未敢稱兵犯闕,大禍潛消,未可知也。 乃一再不許,激之為亂,溫嶠郗鑒,求入衛而俱卻之,孔坦陶回,謀截擊而復不從,事前無弭變之方,臨事無禦賊之策,卒至忠臣戰死,亂黨入都,憑陵宮闕,劫掠府庫,辱官吏,污士女,而亮反駕舟遠逸,竄匿尋陽,謀人家國者,果可若是之躁妄粗疏、輕狂狡猾耶?故吾謂蘇峻之亂,亮實首禍,而峻猶其次焉者也。 第三十九回 溫嶠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 卻說建康為蘇峻所困,內外不通,宮中一切情事,外人無從得聞。 江州刺史溫嶠,原想進兵討逆,無如京城消息,一無所知,也不好冒昧前進。 可巧有都人范汪,從間道奔至尋陽,報稱:「蘇峻政令不壹,貪暴凶橫。 人情憤怒,共願誅峻,朝廷亦待援甚急,宜速進討」云云。 第1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晉演義》
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