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按照這計劃,雖然殖民地人民無正當理由可憂懼,他們對國家的負擔,和他們國內同胞的負擔比較,會超過適當的比例,但英國卻有正當理由憂懼,殖民地對國家的負擔不會達到這適當的比例。 法國對於有權組織議會的那些省份的統治權已經鞏固,但英國在過去若幹時期內,卻沒有確立同樣的統治權。 殖民地議會,若不十分樂意(除非巧妙地加以控制,否則他們是不大會十分樂意的),仍有許多借口來逃避或拒絕國會最合理的派征。 假定說,一次對法戰爭爆發了,必須立即征收一千萬鎊,來保衛帝國中心地。 這個款項,必須由國會以某項基金為擔保,支付利息,向人民貸借。 這基金的一部分,國會提議在英國國內課稅抽征,另一部分則向美洲和西印度各殖民地議會派征。 殖民地議會離戰地遙遠,而且有時認為與這事件無多大關系,而這個基金的募集,部分又取決於殖民地議會的高興,那末人民肯不肯立即根據這個基金的擔保,而貸借款項呢?由這樣一個基金所貸得的貨幣,也許不會多於英國國內課稅被設想可以償還的數額。 這樣,戰時所借債務的全部負擔,就會象往昔一樣,總是落在大不列顛身上,換言之,落在帝國的一部分,不落在帝國的全部。 自有世界以來,也許只有英國一國,開疆辟土,只增加其費用,從沒增加它的資源。 其他國家,大都以帝國防衛費絕大部分,課在自己的從屬地方,從而解除自己的負擔。 英國卻一向以這費用的幾乎全部課在本國,從而解除從屬地方的負擔。 要使大不列顛與法律一向認為是隸屬大不列顛的殖民地享有平等的地位,國會在派征賦稅計劃上,似乎必須有手段,使其派征立即生效,不致為殖民地議會所逃避、所拒絕。 至於這種手段是什麼,卻不是容易想得出來,而且是個未曾闡明的問題。 第4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4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