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嬪禦至宣宗朝尊封者,又有信妃,劉佳氏;恩嬪,烏雅氏;榮嬪,梁氏:皆自貴人進。 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自常在進。 宣宗孝穆成皇後,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 宣宗為皇子,嘉慶元年,仁宗冊後為嫡福晉。 十三年正月戊午,薨。 宣宗即位,追冊謚曰孝穆皇後。 初葬王佐村,移寶華峪,以地宮浸水,再移龍泉峪,後即於此起慕陵焉。 鹹豐初,上謚。 光緒間加謚,曰孝穆溫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後。 孝慎成皇後,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 宣宗為皇子,嫡福晉薨,仁宗冊後繼嫡福晉。 宣宗即位,立為皇後。 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謚曰孝慎皇後,葬龍泉峪。 鹹豐初,上謚。 光緒間加謚,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女一,殤。 、一等男頤齡女。 後事宣宗,冊全嬪。 累進全貴妃 • 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二等侍。 道光十一年六月己醜,文宗生。 十三年,進皇貴妃,攝六宮事。 十四年,立為皇後。 二十年正月壬寅,崩,年三十三。 宣宗親定謚曰孝全皇後,葬龍泉峪。 鹹豐初,上謚。 光緒間加謚,曰孝全慈敬寬仁端 • 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後。 子一,文宗。 女二:一殤,一下嫁德穆楚克紮布。 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 後事宣宗為靜貴人。 累進靜皇貴妃。 孝全皇後崩,文宗方十歲,妃撫育有恩。 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 鹹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後。 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 上謚,曰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後,不繫宣宗謚,不祔廟。 葬慕陵東,曰慕東陵。 穆宗即位,祔廟,加謚。 光緒、宣統累加謚,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後。 子三:奕綱、奕繼、奕。 女一,下嫁景壽。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事宣宗,為常在。 進琳貴人,累進琳貴妃。 文宗尊為皇考琳貴太妃。 穆宗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 同治五年,薨,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謚曰莊順皇貴妃,葬慕東陵園寢。 德宗朝,迭命增祭品,崇規制,上親詣行禮。 封三代,皆一品。 子三,奕枻、交硉、奕譓。 女一,下嫁德徽。 彤貴妃,舒穆嚕氏。 事宣宗,為彤貴人。 累進彤貴妃。 復降貴人。 文宗尊為皇考彤嬪。 穆宗累尊為皇祖彤貴妃。 女二,一下嫁紮拉豐阿,一殤。 宣宗諸妃有子女者:和妃,納喇氏。 初以宮女子,事宣宗潛邸。 嘉慶十三年,子奕緯生。 仁宗特命為側室福晉。 道光初,封和嬪。 進和妃。 祥妃,鈕祜祿氏。 事宣宗,為貴人。 進嬪,復降。 文宗尊為皇考祥妃。 穆宗追尊為皇祖祥妃。 子一,奕脤。 女二,一殤,一下嫁恩醇。 他無子女而受尊封者: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皆事宣宗,為貴人,進嬪,復降。 歷鹹豐、同治二朝進封:常妃,赫舍哩氏,以貴人進封;順嬪,失其氏,以常在進封。 恆嬪,蔡佳氏;豫妃,尚佳氏;貴人李氏,那氏:以答應進封。 文宗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 文宗為皇子,道光二十七年,宣宗冊後為嫡福晉。 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薨。 文宗即位,追冊謚曰孝德皇後。 權攢田村,同治初,移靜安莊,旋葬定陵,上謚。 光緒、宣統屢加謚,曰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 事文宗潛邸。 鹹豐二年,封貞嬪,進貞貴妃。 立為皇後。 十年,從幸熱河。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後。 是時,孝欽、孝貞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以別之。 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 同治八年,內監安得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太後立命誅之。 十二年,歸政於穆宗。 十三年,穆宗崩,德宗即位,復聽政。 光緒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東普祥峪,曰定東陵。 初尊為皇太後,上徽號。 國有慶,累加上,曰慈安端康裕慶昭和莊敬皇太後。 及崩,上謚。 宣統加謚,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 鹹豐元年,後被選入宮,號懿貴人。 四年,封懿嬪。 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懿妃。 七年,進懿貴妃。 十年,從幸熱河。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與孝貞皇後並尊為皇太後。 是時,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以文宗遺命,稱「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政,兩太後患之。 禦史董元醇請兩太後權理朝政,兩太後召載垣等入議,載垣等以本朝未有皇太後垂簾,難之。 侍郎勝保及大學士賈楨等疏繼至。 恭親王奕留守京師,聞喪奔赴,兩太後為言載垣等擅政狀。 九月,奉文宗喪還京師,即下詔罪載垣、端華、肅順,皆至死,並罷黜諸大臣預贊襄政務者。 授奕議政王,以上旨命王大臣條上垂簾典禮。 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 諭曰:「垂簾非所樂為,惟以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 • 承,是以姑允所請。 俟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 」自是,日召議政王、軍機大臣同入對。 內外章奏,兩太後覽訖,王大臣擬旨,翌日進呈。 閲定,兩太後以文宗賜同道堂小璽鈐識,仍以上旨頒示。 旋用禦史徐啟文奏,令中外臣工於時事闕失,直言無隱;用禦史鍾佩賢奏,諭崇節儉,重名器;用禦史卞寶第奏,諭嚴賞罰,肅吏治,慎薦舉。 命內直翰林輯前史帝王政治及母後垂簾事蹟,可為法戒者,以進。 同治初,寇亂未弭,兵連不解,兩太後同心求治,登進老成,倚任將帥,粵、撚蕩平,滇、隴漸定。 十二年二月,歸政於穆宗。 十三年十二月,穆宗崩,太後定策立德宗,兩太後復垂簾聽政。 諭曰:「今皇帝紹承大統,尚在沖齡,時事艱難,不得已垂簾聽政。 萬幾綜理,宵旰不遑,矧當民生多蹙,各省水旱頻仍。 中外臣工、九卿、科道有言事之責者,於用人行政,凡諸政事當舉,與時事有裨而又實能見施行者,詳細敷奏。 至敦節儉,袪浮華,宜始自宮中,耳目玩好,浮麗紛華,一切不得上進。 」「封疆大吏,當勤求閭閻疾苦,加意撫卹;清訟獄,勤緝捕。 辦賑積穀,飭有司實力奉行;並當整飭營伍,修明武備,選任賢能牧令,與民休息。 」用禦史陳彞奏,黜南書房行走、侍講王慶祺;用禦史孫鳳翔等奏,黜總管內務府大臣貴寶、文錫;又罪宮監之不法者,戍三人,杖四人。 一時宮府整肅。 光緒五年,葬穆宗惠陵。 吏部主事吳可讀從上陵,自殺,留疏乞降明旨,以將來大統歸穆宗嗣子。 下大臣王議奏,王大臣等請毋庸議,尚書徐桐等,侍讀學士寶廷、黃體芳,司業張之洞,禦史李端棻,皆別疏陳所見。 諭曰:「我朝未明定儲位,可讀所請,與家法不合。 皇帝受穆宗付託,將來慎選元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嗣子,守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必能善體此意也。 」 六年,太後不豫,上命諸督撫薦醫治疾。 八年,疾愈。 孝貞皇後既崩,太後獨當國。 十年,法蘭西侵越南。 太後責恭親王奕等因循貽誤,罷之,更用禮親王世鐸等;並諭軍機處,遇緊要事件,與醇親王奕枻商辦。 庶子盛昱、錫珍,禦史趙爾巽各疏言醇親王不宜參豫機務,諭曰:「自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用親籓進參機務。 諭令奕枻與軍機大臣會商事件,本專指軍國重事,非概令與聞。 奕枻再四懇辭,諭以俟皇帝親政,再降諭旨,始暫時奉命。 此中委曲,諸臣不能盡知也。 」是年,太後五十萬壽。 十一年,法蘭西約定。 醇親王奕枻建議設海軍。 十三年夏,命會同大學士、直隷總督李鴻章巡閲海口,遣太監李蓮英從。 蓮英侍太後,頗用事。 禦史硃一新以各直省水災,奏請修省,辭及蓮英。 太後不懌,責一新覆奏。 一新覆奏,言鴻章具舟迎王,王辭之,蓮英乘以行,遂使將吏迎者誤為王舟。 太後詰王,王遂對曰:「無之。 」遂黜一新。 第1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