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牧師內森·索德布羅姆,曾經是諾貝爾的生前好友,後來做了瑞典的大主教。 他在諾貝爾別墅主持了葬禮儀式。 在諾貝爾的靈柩旁邊,索德布羅姆牧師發表了演說。 節錄如下:“諾貝爾有着永不滿足的精神,為此,他犧牲了許多世人所追求的安逸。 這裡,是他塵世生活的靈光突然熄滅的地方,也是今天為他舉哀的場所。 “大量讚美之詞,很快穿過諾貝爾的靈柩。 人們回憶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成就,幫助人類征服自然的神奇才能。 他為遠方的祖國贏得了榮譽,名揚四海。 他為促進文化,解除貧困,貢獻了大量來之不易的錢財。 他熱愛研究的敏鋭才幹,始終以探索人類力所能及的最大範圍為目的。 “由於偶然的機會,我在他去世前,讀過他的一些詩稿。 其中幾句用在他身上,竟是如此適當。 「這幾句詩的內容是:『在寂靜中,我站在死神的祭壇前。 人世間的生活和陰府的生活,永遠都是神秘的。 當我們的生命之火行將熄滅時,我們必然感到猶豫。 但是,除了信仰以外,一切都已不存在,這是永恆之說。 』」“於是,在這個靈柩的旁邊,名譽和喧嚷的頌揚,平靜下來了。 死亡,對於百萬富翁和身無分文者,對於天才和愚笨,一視同仁。 當末日來臨之時,我們全都是平等的。 “我們既不能攜帶我們的財產,也不能拿着我們的成就到陰府去生活。 我們所要做的是,給後人留下幸福。 “他的選擇,或者說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孤獨地生活着,孤獨地逝去。 他沒有美滿的家庭,沒有子女的幫助,也沒有溫柔體貼的妻子。 “然而,他並沒有因為金錢而變得麻木,因為孤獨而改變了性格。 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之時,處世待人,依然熱情和藹。 “現在,諾貝爾走完了他通向死陰幽谷的最後旅程。 “正如他自己曾經說過的,除了信仰以外,各種願望在死神祭壇前都已湮滅。 真正的信仰,最終還是他所說的,『我即教義,上帝和靈魂』。 「諾貝爾聽見了他周圍世界的騷動。 他恭敬地傾聽著。 」 在諾貝爾別墅,舉行了短暫的告別儀式之後,鋪蓋着鮮花的靈柩被運送回國。 12月29日,下午,斯德哥爾摩。 市內主要街道,全都變成了常春藤和棕櫚樹相互纏繞下的小徑。 奇花異木,使這座城市13世紀的建築物增添了光彩。 萬人空巷。 瑞典知名人士,諾貝爾國外企業的經理,全都出席了隆重、肅穆的葬禮儀式。 靈柩周圍,擺滿了各界人士敬送的花圈。 葬禮結束後,靈車在高擎火炬的騎手引導下,緩緩駛向斯德哥爾摩市北面的火葬場。 斯德哥爾摩北方公墓。 諾貝爾同他的先前已經入葬的父母和弟弟埃米爾,合葬在一個墓室裡。 後來,諾貝爾基金會將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12月10日,定為每年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同時舉行諾貝爾獎授獎儀式的日期。 第九章 遺 囑11896年諾貝爾的財產諾貝爾依靠他自己的發明,科技開發,創辦企業,不斷開拓市場 ,最終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成為一個大企業家。 1896年,諾貝爾去世時,他在20個國家擁有諾貝爾總公司,大大小小的工廠幾百個。 其中比較重要的工廠有93個,它們分佈在如下地區:澳大利亞:墨爾本;奧地利-匈牙利:諾裡斯多夫,普雷斯堡,聖蘭普雷特,索伯斯多夫,扎姆基,楚恩多夫;比利時:阿倫東克,巴倫,大馬塔涅;巴西:馬卡庫斯;加拿大:阿卡迪亞,蒙特利爾,渥太華;法國:阿布隆,庫格尼,傑內弗萊,翁弗勒爾,保利勒,聖馬丁,維拉弗蘭卡;德國:阿爾特貝倫,安兆森,本斯貝格,邦默倫,頓撒爾,敦瓦爾德,德米茨,埃爾,弗賴貝格,福德,蓋爾,戈斯韋格,克魯梅爾,克魯巴穆爾,萊姆巴哈,盧塞德,奧普拉登,拉德貝格,賴恩斯多夫,隆薩爾,施萊佈施,文格斯特,瓦恩;英國:阿迪爾,阿克洛,法弗舍姆,海爾,彭佈雷,佩倫波斯,皮齊,沃爾瑟姆阿比;希臘:比雷埃夫斯;意大利:阿維利亞納,森喬,奧內利亞;日本:平塚;挪威:恩格尼,利薩克爾;葡萄牙:特拉法里亞;俄羅斯-芬蘭:漢科,葉卡捷琳堡,施盧塞爾堡;南非:利方廷,莫德方廷;西班牙:阿里戈維亞加,布爾西納,博南薩,埃斯孔佈雷拉,菲格拉斯,加爾達卡諾,新曼雷薩,奧維耶多,聖福斯托,聖巴巴拉;瑞典:波福什,于托普,格蘭厄斯貝里,佩什貝里,溫特維肯;瑞士:伊斯爾頓;美國:法明代爾,霍帕康,肯維爾,內斯克霍寧,舊金山,湯姆斯里弗;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城。 1896年,93家工廠生產的各型炸葯總產量為 66500噸,產值大約為1億瑞典克朗。 諾貝爾留下的財產達 3300萬瑞典克朗。 這些財產分佈于如下國家和地區:瑞典 5796140.00挪威 94472.28德國 6152250.95奧地利 228754.20法國 7280817.23蘇格蘭 3913938.67英格蘭 3904235.32意大利 630410.10俄羅斯 5232773.45總計瑞典克朗 33233792.20諾貝爾生前談到私人財產的繼承問題時,曾經說道:「我特別認為,大宗遺產不過是件阻礙人類才能發展的禍事。 一個擁有財富的人,只應將小部分財產付與和他有關係的人。 至于子女,如果除去必需的教育費用,另外還留給他們許多錢財,我認為是錯誤的,這不過是在獎勵懶惰。 這樣做的結果,將會阻礙自己的子女發展他們個人的獨立才幹。 」 2諾貝爾三立遺囑諾貝爾生前,曾經先後立過三次遺囑。 第一次是在1889年。 這年,他的母親謝世,上一年他的二哥路德維希辭世。 這段時間是諾貝爾最感痛苦的時期。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諾貝爾傳》
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