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久不見次公詩,忽得其來函,有近作數首。 《寄心與》云:「不見詩人何水部,秋來為句定何如?孤弦豈待成三嘆?出手還應敵萬夫。 小札伶俜隨雁去, 空山寂寞憶吾無。 西風仔細塵相污,莫遣黃花負酒鱸。 」附註云:「念聖頗知近代砌詩之非,而筆意亦復不能切近,甚願有以詔之。 」次公詩向來過於苦澀,方思道之使出,此作卻甚切近,迪不似往日之作矣。 憶前年與次公談心與詩,頗以余為過許。 去年忽言心與不易得,吾知次公眼力漸能放寬,筆意漸能放出矣。 句云:「看人檐蝠翻今夜,與子秋蛩共一。 」又《秋後十日登陶然亭因題二絶句》之一云:「題壁江亭得幾回?平肩草樹欲灰。 詩人別有登高眼,不在尋常庾賦哀。 」 《十三夜坐月》云:「皓月不易覯,流雲空夕陰。 居人黯無寐,下榻赴相尋。 觸足蟆爭奮,傷高雁恐喑。 幽憂誰解似?還與夜沈沈。 」皆不入晦澀者。 六、近來致力為詩者,梓方、師曾、敷庵,大半辦香黃、陳,而出入於宛陵、 荊公,月率有新作數篇,遠來請商酌。 敷庵尤苦吟,如《呈伯嚴丈》云:「散原晶節匡山峻,老主詩盟一世雄。 天宇冥鴻避繒繳,蘧廬萬象入牢籠。 欲同無己尊雙井,每過斜川問長公。 曾酌西江微辨味,伐毛從與乞玄功。 」此首可謂雅切精微。 《同內子游崇效寺看牡丹》云:「趨人巧勝住長安,佳日攜持得小歡。 著語花間忘漸老,追春蘭若故相干。 當門未減芳菲意,坐對真同耆舊看。 閒裹不妨歸轡緩,騁懷猶蹋六街寬。 」「著語」、「坐對」二語有意味。 《乙卯上巳集十剎海分韻得服字》云:「性癖‧散誕,起倒不供俗。 勝日偏著忙,疲腳為遊目。 不愁春路泥,去覓河橋曲。 得水如得寶,渺然在濠濮。 矧茲水可師,自潔而納濁。 相攜就風漪,寧用兼竹肉?隔年煩穢跡,祓除苦不速。 一嬉捐百憂,臨流岸巾幅。 驗候鳴禽變,視景隙駒促。 日昏可微寒,及此未春服。 」此詩佳處有數。 自癸丑上巳任公集部下數十人,修楔於萬生園,於是歲有是舉,數見不鮮,師曾以為循例之集,難得好詩者也。 今如「隔年」云云,則一年一修禊,真嫌少不嫌多矣。 十剎海水本不深,今年尤濁,今雲「得水如得寶」,又云「自潔而納濁」,為水占身分,即為己解嘲。 至路遠人多酬酢繁,「勝日著忙」一韻盡之矣。 余是日亦與,嫩作詩,以意授暨兒使代作,云:“今年節序晚,三日春氣王。 柳綠花亦紅, 新水鴨頭漲。 主人誠好事,選勝費供張。 主十客則百,百種采時望。 熙熙疑啖名, 矯矯類高尚。 所請客有不至者。 平生樂游意,魚鳥且相忘。 酒杯偶借人,詩筆吾自放。 詩成人得之,人得我何喪?臨水復須臾,天際雨雲釀。 ” 七、今年中秋前一夕雨,中秋日小雨,雨止猶陰,其夜忽大晴,坐月南窗下, 四更方寢,欲得一詩不成。 次日樊山見過,攜示《中秋喜晴》一律云:「南山莫復詠朝臍,離合陰晴理不齊。 隔宿廣寒施膏沐,今宵世界入玻璃。 經年大隱依金馬,滿院秋香扇木犀。 說餅移花兒女事,老人拈取作詩題。 《通考》:中秋為移花日。 」是雨後次夜得月詩,三四真所謂如祖腹中語者矣。 敷庵一律亦佳,云:「天公作勢不教晴,失喜雲開皎月生。 蓄意預期今夕樂,舉頭忽動故鄉情。 倚欄曆落看星斗,照屋東西有弟兄。 報答秋光無別事,長謡真欲到天明。 」‧東云:「風雨方愁敗月明,層陰將夕翳高城。 長空忽遣浮雲盡,萬里相看秋氣清。 兒女中庭分芋慄,鄰家深夜沸琴箏。 遙憐玉臂清寒甚,水宿吳江第幾程?內子方自廣州北來,計程當至上海也。 」樊山並示《中秋前夕雨》云:「五水殘荷葉葉鳴,鳳城一夜雨連明。 建昌約略無多柳,第一難禁是此聲。 」「燈火笙歌滿帝都,中秋兒女競嬉娛。 從來天意人難料,明日焉知月有無。 」「淺注茶甌深閉門,吳綿桂布有餘溫。 寫經窗外芭蕉雨,不信能消衲子魂。 」「有酒盈尊粟滿瓶, 夜編詩草曉溫經。 老年物物俱平等,苦雨酸風盡可聽。 」「節物催人稱老懷,彩旗金兔滿天街。 嫦娥見慣渾閒事,轉愛清秋雨滴階。 」余夙謂樊山今之白樂天,觀此數詩,愛月亦復喜雨,真白傅性情矣。 八、師曾詩時有深厚可誦者。 如《讀大人攜家集河舫詩感賦》云:“幽居藹暮春,懷歸念彌切。 昏夜夢到家,白日腸百結。 高軒眺空翠,小幾坐統腕。 暖雨開昭晴,初花美可擷。 出門臨大路,障面塵滿壁。 奔騰咫尺地,萬事一飄瞥。 昨者弟書至,函中父詩出。 全家健游衍,江南佳氣節。 雲光漾簪裾,逸興動城闕。 秦淮數篙水,恍與蓬瀛接。 嗟我滯東海,定省久隔絶。 廢澀片幅紙,捧讀若造膝。 曠哉望波濤,怒焉生怵惕。 所求已微茫,荏苒送歲月。 長懷擁殘卷,短景羡飛翮。 乾坤未寇亂,骨肉竟闊別。 妻孥置天外,弟妹渺難集。 人生信隨化,聖跖亦溷跡。 漂泊無東西,甘苦喻魂魄。 何以慰親歡?頑健強加食。 ”《雨夜至龍泉寺晤柳翼謀凌宴池兩君》云:“拾磴見凌子,入門揖柳侯。 僧房若桃源,容我漁人舟。 各吐所歷事,刺刺夜不休。 柳侯謂予言,寅也嘗同遊。 翼謀宮同六弟游臥佛寺。 其時建子月,嚴寒凍氈裘。 曉日雪色白,晶瑩燦林邱。 佛尚闔眼臥,浮閻幾沈浮。 豈復得此會,咄吒非人謀。 嗟余獨後來,路險窮冥搜。 雨涇垂天雲,蒙蒙匝四周。 步出靈光寺,暗葉鳴我頭。 踏足翻蹄涔,髻窺龍湫。 石竇薜荔仄,一燈射兩眸。 層霄漏微月,一見不復留。 第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