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根栽。 」言生有自來,本從五台山來,故亦往五台山去也。 自「此山蓄靈異」至「中坐一天人,吐氣如旃檀。 寄語漠皇帝,何苦留人間」諸句,言來去明白,與山中見此天人,寄語勸皇帝出家,脫屣萬乘也。 「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 惜戰善財洞,未得誇迎鑾」四句,言非光明正大捨身出家,乃託言升遐也。 第四首自「嘗聞穆天子」云云,至「殘碑泣風雨」,言古天子之遠遊求仙,及佳人難再得,遂棄天下臣民者,以譬實系出家而‧言升遐之事,不然如安南國王陳日博傳位世子,出家修行, 庵居安子山紫霄峰,自號「竹林大土」者,正可比例也。 至「天地有此山」以下, 則明言皇帝在五台山修行矣,故有「怡神在玉幾」及「羊車稀復幸,牛山竊所鄙。 縱灑蒼梧淚,莫賣西陵履」各云云也,於是相傳為章皇帝、董妃之事。 然滿洲蒙古無董姓,於是有以《董貴妃行狀》,與《影梅庵憶語》相連刊印者。 有謂《紅樓夢》說部雖寓康熙間朝局,其言賈寶玉因林黛玉死而出家,即隱寓此事者。 《紅樓夢》中諸閨秀結詩社、各起別號,獨黛玉以瀟湘妃子稱。 冒闢疆《寒碧孤吟》為小宛而作,多言生離,而序言「太白之才,明皇能憐之;貴妃可侍,巨‧可奴」,末又言「旦夕醉倚沉香,詔賦名花傾國。 當此捧硯脫靴時,猶然憶寒碧樓否耶」。 《憶語》則既有與姬決舍之議,又有獨不見姬與數人強去之夢,恐其言皆非無因矣。 一三、近見‧東有《漁洋秋柳詩注》一段甚詳,系清遠朱聘三汝珍手錄曲阜鄭鴻舊注,而‧東加以刪削者。 援據鮮新可喜,鴻稱生長新城,聞于漁洋後人號超峰所述,自足傳信。 但以余所聞,「南雁」自指南中諸遺老,「西烏」指亭林在山西時,「夜飛」謂暗中煽動,「風流枚叔,迴首違心」指牧齋。 廣雅相國又言山東巡撫署為明濟南王故宮,漁洋《秋柳詩》為故王作。 大抵事隔二百餘年,傳聞異詞矣。 一四、竹‧《風懷詩二百韻》,相傳為其小姨作者。 別有《鴛水仙緣》一小說詳其事,聞沈乙‧有一鈔本,又為何人持去矣。 案竹‧年十七,贅于馮教諭鎮鼎家。 馮孺人名福貞,今《風懷詩》雲「巧笑元名壽」,則當名壽貞矣。 馮孺人字海媛,今詩云「妍娥合喚嫦」,則當字海娥矣。 馮孺人生於辛未年,肖羊,今詩云「問年愁豕誤」,則當生於乙亥年,小馮孺人四歲矣。 其詩云「慧比馮雙禮」, 則明言馮姓也。 詩云「裡是碧鷄垃」,則明言宅在碧漪坊也。 詩云「居連朱雀巷」, 則明言碧漪坊去朱文恪第近止百步也。 詩云「次三蔣侯妹」,則明言其為馮孺人之妹也。 楊炯《少姨廟碑》云:「蔣侯三妹,青溪之軌跡可尋。 」則明言其為小姨也。 詩云「偶作新巢燕」,則隱言新就贅也;「何心敝笱魴」,則隱言齊子歸止,其從如水,古者以侄娣從也。 詩云「連江馳羽檄,盡室隱村艙」,則乙酉年避兵馮村五兒子橋也。 詩云「嬌同左蕙芳」,則左思《嬌女詩》雲「其姊字蕙芳」, 言其有姊也。 其餘「蘿蔫情方狎,萑苻勢忽猖」,則言年十七時避兵練浦,如蔫與女蘿之相依。 己丑二十一歲,萑苻四起,乃挈馮孺人至塘橋,所居隘,遂賃梅裡宅,移居之,詳《靜志居詩話》及《年譜》。 詩又云「廡改梁鴻賃,路豈三橋阻?孟裡經三徙,樊樓又一廂。 同移三畝宅,並載五湖航。 天定從人欲,兵傳迫海疆。 為園依錦裡,相宅夾清漳」,皆言其離合蹤跡,最明者為「練浦一舟蕩」句,五兒子橋在練浦塘東也。 余非確實可據者,亦無煩牽合矣。 一五、饅執亭《題顧俠君先生小秀野圖》四首云:「茂京妙繪無由見,上吉遣圖有舊題。 《秀野草堂圖》,乃王麓台臨董文敏廬鴻單堂舊本。 此圖則康熙三十五年禹鴻臚之鼎所作。 百四十年池館盡,落花如雪覆春泥。 」「分得崑山宅畔蕉,軟紅塵土此中消。 竹‧集有《題副相徐公種蕉圖》詩,亦禹鴻臚筆。 定知投轄留賓地,城鼓三嚴徹永宵。 」「古字應須問仲舒,酒龍詩虎劇狂疏。 草堂終有歸來賦,敢戀清塵第七車。 」「小山窠石野王家,清露戎葵隱士花。 留取《水屯阝》重寫本,魏坤《水村第二圖》,塹城、秀水皆有題跋。 一時佳句滿京華。 圖首竹‧八分,小秀野題詩者凡十九人。 」此圖乃俠君先生玄孫杏樓水部屬題者。 余留都下五年,皆寓居草堂,補種桃、杏、楊、柳甚多,朋輩往來,富有題詠,既屢見前數卷中。 壬子癸丑,重至京師,屋已歸鄉人林少頊參事。 有《重過小秀野草堂故居和哲維舊歲之作》云:「五載斜街舊草堂。 篇栽桃杏共垂楊。 壞垣未補猶山色,頽榭全傾只石廊。 陳跡履綦塵漠漠,歸魂環珮月荒荒。 夜闌秉燭分攜處,佳句曾勞寄數行。 」哲維原作云:「悲烽一夕江關,垂老詩人掉臂還。 過客已憐江令宅,壞垣能見翠微山。 懸知畎畝終吾事,便惋塵沙未算閒。 南望戰雲初不極,欲移歸夢入刀銀。 」屋後一帶高坡短垣,望西山最好。 哲維句寫得如畫,使人諷誦不厭。 芷青亦有《臘月二十三日獨遊斜街花市感賦》云: 「為愛斜街特地來,暫憑馨逸洗坌埃。 殘年雪意連髡柳,小市風光入綺梅。 劫後重遊殊自惘,花前萬念不如灰。 草堂舊句吾能記,夢裹春明總可哀。 」哲維先有五言一首云:「驕兵墮名城,眾志悉潰渙。 養癬累百年,積毒快一旦。 哀時老詞客,歸淚進珠彈。 翩然別秀野,秋卉若含惋。 神州果瓦碎,淨土孰可逭?未如臥故山,陶江淼以漫。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