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連年到石頭,孤衾聽雨慣扁舟。 今宵宿處添清夢,帆影江聲海岳樓。 」第一首句好意微不達。 《依微》一律云:「怪得依微漏點清,枕函邀夢兀難成。 春歸始信花無謂,夜短終疑月不情。 十二碧城迷處所,兩三紅袖自生平。 銀潢咫尺滄波迥,奈此流雲葉葉聲。 」此首能兼溫李所長;「春歸」十四字,是揚州夢中人似覺非覺語。 省旃為少仲撫部方‧子,年少有才華,以拔萃應廷試第一。 聲名藉甚,然貌寢而日顛倒于花叢,中年落魄金盡,群雌頗厭苦之,而省旃非此不樂也。 《程樂‧陶補孫告歸田裡,相約同行,賦詩見意》云:「自笑真同水上萍,歸哉甘作老明經。 故人望氣應能識,從此長安晦酒星。 」《阻風燕子磯》句云:「壓林奇石噓雲氣,出寺秋鐘帶水聲。 」《登永濟寺觀音閣,復下由小徑至上台洞而還》有云:「山勢欲飛去,高閣凌空起。 」又「山風起前途,木葉紛如駛。 病骨畏高寒,知為山靈恥。 」《贈人》句云:「君看翻覆手,我當去來潮。 」 語皆超脫,省旃一字元俠。 二四、久檢陳孝威贈余長古不得,昨讀元俠《蕉鹿吟稿》,見有贈孝威詩,因復搜舊篋,乃得之。 詩云:「吳癭昔居梅福市,久聞君名在兩耳。 湖湘死友歐陽‧,劇飲狂談世無比。 與我相逢黃鶴樓,誇君當代之奇士。 出城尋君不見君,乃見虞農彼哉彼。 君兒聲漸在天津,與我頗兒共硯幾。 一朝拳哄聯軍來,我兒逃歸君兒死。 嗟乎僧慧我最驕,六歲乃化陸園鬼。 海藏弔君癭弔我,思子奇文一何詭。 前年識君上斜街,癭公嘯公同戾止。 眼中高叟成古人,使我清淚如鉛水。 去年吾宗偶一歸,歡言握手衙齋裹。 深尊相對語未終,忽復忽忽戒行李。 是時頗兒從兒,遊學歐洲幾萬里。 弟兄並肩共寫真,吾宗見之誇不已。 海波拍天需壓裝,臨別丐我贈此紙。 我與君情若季昆,頗兒看作君家子。 海外歸來定見君,拜君膝下君應喜。 君今寄我五言詩,道我葡萄酒甚美。 我已枯腸生芒角,殘兵何敢摩君壘?嗟我半生親牘背,法曹蠻府人老矣。 聞君愛住秣陵城,何不卜築蔣山趾?我今布莢窮海邊,簿書左右紛填委。 願得拂衣返故丘,埋頭蓬顆以沒齒。 黃塵擾擾亂如雲,高枕風湍堅不起。 」孝威瀏,一字亮伯,又字寂園。 與余相見晚而意甚親。 此詩敘述如話,末註云:「作成不果寄,恐傷其心,以奇吾癭公。 瘦公讀之,又當苦念吾公穆,奈之何哉!」彥復轉以示余。 公穆,彥復子,穎異,亦早夭也。 孝威居官精鑷,為吾閩鹺使,度支責籌款,持商家急,既叢怨,轉以去官,計亦拙矣。 要余贈詩,前四句云:「彷彿陳同甫,深尊酒屢溫。 能令人欲殺, 自信我猶存。 」君詩所謂「道我葡萄酒甚美」也。 君江浦人,與秣陵一水之隔,故有「卜築蔣山」、「高枕風湍。 云云。 又有一絶句云:“聞說宜軒老畫師,空函不答耐人思。 從今牘背流余墨,只寄斜街數首詩。 」首二句別有本事也。 二五、丹徒丁叔衡立鈎自出守沂州,病蹇歸,主講南菁書院,遂不復相見。 從子培、蘇堪求其遣詩不可得。 庚戌,其侄ウ公傳靖共事禮學館。 喜為詩,學梅村,有《擊築草》一卷,茲采其有新意者數首。 《偶成》云:「徐福當年早見幾,載書東渡去如飛。 那知異代焚坑禍,轉在童男泛海歸?」于留學生之蔑棄舊學者,可謂譫而虐矣。 《讀新刑律》云:「櫻花一夢記模糊,眼底心頭意自殊。 寄語從今桑濮上明珠但莫贈羅敷。 」《南歸雜詠》云:「良鄉塔影望中遙, 往日郵程第一宵。 三百年來題壁驛,唐家渭水宋陳橋。 」「當時博野幾純儒,北學榛蕪啟徑途。 顏李遺書競傳習,偏無人道尹元孚。 ” 「趙佗此地有先廬,守塚人來帝號除。 西漢文章光日月,開山作手兩封書。 」「相公節鈸鎮漳濱,晝錦堂開爛縵春。 怎怪孫曾思北伐,安陽門第亦胡塵。 」「黃流終古困宣防,今日虹橋百丈強。 海水群飛河轉定,一杯我欲問蒼茫。 」「廣武山前咽暮笳,步兵醉語太槎櫥。 羡他絶代王摩詰,不詠興亡詠落花。 」“客路三千未覺賒,忽忽漢上已停車。 平生看慣金焦水,一見江流似到家。 」 ●卷一一 一、廣雅相國敘歷內外數十年,舍高陽李相國鴻藻外,孤立無助,而最有憾于翁叔平相國同鉢,嘗有《抱冰堂弟子記》百餘則,中言之頗詳。 己酉自定詩集,于《送同年翁仲淵殿撰從尊甫藥房先生出塞》詩,自注詩後云:「藥房先生在詔獄時,余兩次入獄省視之,錄此詩以見余與翁氏分誼不淺。 後來叔平相國一意傾陷,僅免于死,不亞奇章之於贊皇。 此等孽緣,不可解也。 」其《過張繩‧宅》四絶句末首云:「什年奇氣伏菰蘆,虎豹當關氣勢粗。 知有衛公精爽在,可能示夢儆令狐。 」首句謂幼樵獲譴後二十年不起用,次句言皆叔平阻之。 幼樵,後所喜;叔平,帝黨也。 後二句用贊皇示夢事,則以令狐絢譬叔平,縐亦牛黨,陷德裕至死者也。 德裕既歿,見夢令狐絢曰:「公幸哀我,使得歸葬。 」絢語其子滴,漓曰:「執政皆其憾可乎?」既夕又夢,絢懼曰:「衛公精爽可畏, 不言禍將及。 」白於帝,得以喪還。 其實幼樵卒時,叔平亦早已罷斥。 廣雅尚不能忘情,怨毒之於人甚矣哉。 又《讀盛伯希集》云:「密國文詞冠北燕,西亭博雅萬珠船。 不知有意還無意,遺稿曾無奏一篇。 」當時朝官略分南北兩派,稍前一輩,若廣雅、幼樵諸人,高陽主之;稍後一輩,若伯熙、可莊諸人,常熟主之。 第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