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載周拾嘗問劉杳曰:「着紫荷橐,相傳雲挈囊,竟何所出?」杳曰:「《張安世傳》雲,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 注曰,橐,囊也。 」蓋人徒見《南史》有着紫荷囊四字,遂作一句讀之,殊未知《晉書》「荷紫」之義也。 元結刺道州,承兵僦‧幔‧髀薀┲兀‧癲豢懊‧‧鰲遏┝晷小貳F淠┰疲骸昂穩瞬蓢‧L,吾欲獻此詩。 ”以傳攷之,結以人困甚不忍加賦,嘗奏免稅租及和市雜物十三萬緡,又奏免租庸十餘萬緡,因之《歷代詩話》本作「睏乏」流亡盡歸。 乃知賢者所存,不特空言而已。 王儉少年,以宰相自命,嘗有詩云:「稷契康虞夏,伊呂翼商、周。 」又字其子曰元成,取仍世作相之義。 至其孫訓亦作詩云:「旦、奭康世功,蕭、曹佐甿俗。 」大率追儉之意而為之。 後官亦至侍中。 史載宋之問、冉祖雍並賜死於桂州。 之問得詔,震汗不引決《歷代詩話》本作「決」。 祖雍請於使者曰:「之問有妻子,幸聽決《歷代詩話》本作「訣」。 」使者許之,而之問荒悸不能處家事。 及攷之文集,有《登大庾嶺詩》云:「兄弟遠謫居,妻子咸異域。 」則之問赴貶時,未嘗以妻子行也。 又有發藤州及昭州二詩,二州皆在桂州之南,則賜死之地,非桂州明矣。 豈史之誤與? 黃魯直詩云:「世有捧心學,取笑如東施。 」梅聖俞云:「曲眉不想西家樣,餒腹還如二子清。 」《太平寰宇記》載西施事雲,施其姓也。 是時有東施家、西施家。 故李太白《效古》云:「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 」而東坡《代人留別詩》乃云:「絳蠟燒殘玉斝飛,離歌唱徹萬行啼。 它《歷代詩話》本作「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儂家舊姓西。 」似與《寰宇記》所言不同,豈為韻所牽邪? 杜子美《栢中丞除官制詩》舊注以為栢耆,又以為貞節。 按杜詩云:「紛然喪亂際,見此忠孝門。 蜀中寇亦甚,栢氏功彌存。 三止褰‧校‧毲逵駢淨琛!碑斒怯泄‧妒裾摺7絞菚r,段子璋反於上元,徐知道反於寶應,而貞節為邛州刺史,數有功,則是貞節無疑矣。 杜集又有《栢學士茅屋栢大兄弟山居詩》,議者皆以謂貞節之居,然詩中殊不及功名之事,但皆稱其為學讀書爾。 《茅屋》云:“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山居》云:「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風騷。 」疑是邛州立功之前。 張籍居韓門弟子之列,又以愈薦為國子博士。 東坡所謂「汗流湜、籍《歷代詩話》本作「籍湜」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得望」者。 而籍作祭愈詩乃云:「公文為時師,我亦有微聲。 」而後之學者,或號為「韓張」何耶? 張籍《送區弘詩》云:「韓公國大賢,道德赫已聞。 昨出為陽山,爾區來趨奔。 韓官遷法曹,子隨至荊門。 韓入為博士,崎嶇從羈輪。 」觀其游從之久,疑得于韓者深也。 然攷其文章議論之際,乃不得預籍、湜之列何耶?韓集有《送區弘南歸詩》云:「我遷於南日周圍,來見者心‧老 k加袇^子熒熒暉,觀以彞訓或從違。 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斤引纆徽《歷代詩話》本訛作「落以斧引以纆徽」。 雖有不逮驅騑騑。 」 觀此數語,則韓雖以師道自任,而區受道之質,蓋有所未至也。 其後又勉之以「行行正直勿脂韋,業成志立來頎頎。 」其誨之者至矣。 集中又有《送區冊序》,《韓文辯證》云:「冊即弘也。 」未知孰據爾。 韓退之《雙鳥詩》多不能曉。 或者謂其詩有「不停兩鳥鳴,百物皆生愁。 不停兩鳥鳴,大法失九疇。 周公不為公,孔丘不為丘」之句,遂謂排釋老而作,其實非也。 前雲「一鳥落城市,一鳥巢岩幽。 」後雲「天公恠兩鳥,各捉一處囚。 」則豈謂釋老邪?余嘗觀東坡作《李白畫像詩》云:「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 揮斥八極隘九州,化為二鳥鳴相酬。 一鳴一息三千秋,縻之不得矧肯求。 」則知所謂雙鳥者,退之與孟郊輩爾。 所謂「不停兩鳥鳴」等語,乃雷公告天公之言,甚其詞以讚二鳥爾。 落城市退之自謂,落岩幽謂孟郊輩也。 各捉一處囚,非囚禁之囚,止言韓、孟各居天一方爾。 末云:「還當三千秋,更起鳴相酬。 」謂賢者不當終否,當有行其言者。 李白《贈崔侍禦詩》云:「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何當赤車使,再往召相如。 」相如蓋自謂也。 觀此則白不可謂無心於仕進者。 然當時慢侮力士,略不為身鄭‧‧淪H逐,而曾不悔,使其欲仕之心切必不如是。 先是,蘇廷《歷代詩話》本作「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 」故白詩中每以相如自比。 《贈從弟之遙》曰:「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車蜀道迎相如。 」《自漢陽病酒歸》曰:「聖主還聽《子虛賦》,相如卻欲論文章。 」《贈張鎬》曰:「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 」白自比為相如,非止一詩也。 杜子美褒稱元結《舂陵行》兼《僂酸崾竟倮簟范‧娫疲骸皟燒聦η鎪‧‧蛔仲扇A星。 致君唐虞際,淳樸憶大庭。 ”又云:「今盜儻聰ⅲ‧媒Y輩數十公,落落然參錯為天下邦伯,天下少安,可立待已。 」蓋非專稱其文也。 至於李義山,乃謂次山之作以自然為祖,以元氣為根,無乃過乎?秦少游《漫郎詩》云:「字偕華星章對月,漏洩元氣煩揮毫。 」蓋用子美義山語也。 第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韻語陽秋》》
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