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齡在這篇小品中還表示了對「善知識」的嚮往。 這「善知識」,指的是風靡晚明的左派王學和李贄的學說。 而他所說的「愈求愈遠,不自知其入于支離艱僻之內」的學說則是指程朱理學。 「支離」二字,正是王學學者用來譏諷程朱理學的話。 左派王學是極力鼓吹人要活得瀟灑的。 與岳石樑.明湯顯祖 石樑過我,風雨黯然,酒頻溫而易寒,燭累明而似暗。 二十餘年昆弟道義骨肉之愛,半宵傾盡。 明日送之郡西章渡[1],險而汔濟[2],兩岸相看,三顧而別。 知九月當更盡龍沙之概[3]。 見石樑如見石帆[4],終不能了我石帆之願也。 註釋: [1]郡西:當指臨川郡西,時作者罷官家居。 [2]汔qì:盡。 [3]龍沙:在江西新建縣北,亦名龍岡。 《水經注》謂舊俗九月九日登高處。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用其意。 [4]石帆:石樑之兄,名元聲,湯顯祖同年進士。 萬曆二十四年,以工部都水司郎中參兵部尚書石星,被謫為民。 本文選自《湯顯祖詩文集》卷四十六。 岳石樑,名和聲,字石樑,嘉興今屬浙江人。 曾出守慶遠,擢惠潮道參政,改補九江,官至薊遼巡撫 ,與其兄元聲字石帆均為作者好友。 這封短柬生動地寫出了他們之間深厚綿綿的友情。 與張廷實書.明陳獻章 詩直是[2]難作,其間起伏往來,脈絡緩急浮沉,當理會[2]處,一一要到,非但直說出本意而已。 文字[4]亦然。 古文字好者都不見安排之跡,一似[5]信口說出,自然妙也。 其間體制[6]非一,然本於自然不安排者便覺好,柳子厚比韓退之不及[7],只為大安排也。 註釋: [1]張廷實:張詡1455—1514,字廷實,號東所。 南海今廣東省南海縣人,陳獻章弟子。 明憲宗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 養病歸里,六年不出。 敦促赴京,授戶部主事,尋丁憂歸,累薦不起。 武宗正德九年,拜南京通玫司左參議。 又辭,一謁孝陵而歸。 有《張東所文集》。 [2]直是:真是,正是。 (3]理會:照顧,照料。 [4]文字:此指文章。 下文「古文字」,指古文。 [5]一似:同「壹似」。 壹,實在。 《禮記.檀弓下》:「壹似重有優者。 」[6]體制:體裁,格局。 每種文學體裁中,如散文,按形式說,就有雜文、隨筆、小品等;按內容說,就有議論、敘事、抒情等;按文字長短說,又有巨製、中篇、短文等。 [7]「柳子厚」句:陳獻章認為柳文比韓文拘謹,韓文比柳文自然。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別號石齋,晚號石翁,學者稱白沙先生。 新會今廣東省新會縣白沙裡人。 自幼聰明過人,讀書一覽便記。 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447舉人。 次年考進士不第,絶意科舉,歸筑陽春台,讀書每窮日夜。 以薦,授翰林院檢討。 曾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詩,名動京師。 旋歸,屢薦不應,講學著書以終。 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傳世。 其詩文多偶然率意之作。 王世貞評其「詩不入法,文不入體」,「而其妙處有超出法與體之外者」,可謂知言。 陳獻章認為文章既要講究法度,即「起伏往來,脈絡緩急沉浮」,都要仔細理會。 又要自然天成,不宜在遣辭上過于雕琢,在謀篇上大費安排。 這些實踐經驗,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雨後觀韓子詩集記.明杜濬 金陵有二客,一聖秋堤子,處潭水上;一于皇杜子,處台城下。 二客遊處若兄弟歡,無浹旬不相見也[1],有之,則于今歲之五月。 是月大雨,為故老所僅見。 其雨無注,直倒傾迸下耳。 凡水倒傾宜立盡,而是雨砰[石訇]澎湃,無呼吸間斷,至連二十餘晝夜。 則百堵俱仆,以助其聲,如屬耳瞿塘,震驚不絶。 雷霆狎暱,蛙蚓放肆,橫流莫禦,短垣盡撤。 雖內外相望,而咫尺無路;雖爾汝相對,而告語不辨。 維時杜子踞坐危石,西向望注,念久別韓子,忽顧見波流中若有人負重而泅以濟者,則韓子遣力饋米,才一通問,無恙焉。 然雨固自如。 竊計此生與韓子長當索處,沈霾昏墊[2],無復睹白日時,已而忽白日,杜子則囅然以喜[3],曳杖而出。 見亂流之歸於壑者,潨潨然其立盡歟[4]?吾聞子輿氏之言如是[5]。 迤而南為北門橋,屠沽紛然,操作一新。 然積雨之後,腥膻愈不可耐。 趨過之,折而西出,行一小巷,巷盡為曠野,草樹彌空,如綠雲掩冉,煙流其上,泉貫其下。 俯視碎日金沙玲瓏,為之心目交暢,行之惟恐其盡。 從此數里,升降綠中。 陡一崗望見潭水矣,向之窈然而深者,今在人履下也。 然滿而不溢,有隱者之德,雖陰霖稽天[6],庸能害是乎?吾愛之敬之,徘徊很久,然後取微輕,瞻獨樹,韓子之廬斯在,韓子之人斯在,相見而喜可知也。 於是為余酌苦茗,炊脫粟,酒四五行,縱談級歡,然余心怦怦,覺尤有異。 韓子乃徐出其自定詩集十種,授余觀之。 余察其言,深靈警奧,傳世復古之道具是,乃蹶起而握韓子手曰:「凡余兩人之所以不終於沈霾昏墊者,其以是物乎?雖有他樂,吾不敢觀。 則今日之遭,可賀也已,亦可記也已。 」 註釋: [1]浹jiā旬:十天。 浹,周匝。 [2]昏墊:處于困境而迷惘無從。 [3]囅chǎn然:笑的樣子。 [4]潨潨然:眾水相會貌。 這裡形容亂流歸壑時的樣子。 [5]子輿氏:即孟子,名軻,字子輿。 [6]稽天:連天。 《莊子.逍遙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 杜濬1611—1687,黃岡人,字于皇,號茶村。 明季諸生,入清隱居金陵不出。 詩文豪健,有《變雅堂集》。 第2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