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東木末軒,舒王所名,俯瞰山足如井底。 出度第一山亭,亭顏[32],米芾書[33]。 亭左有名僧婁慧約塔。 塔上石,其制若圓楹,中斫為方[34],下刻二鬼擎之[35]。 方上書曰:「梁古草堂法師之墓」,有螎匾法[36],定為梁人書。 復折而西,入碑亭,碑凡數輩。 中有張僧繇畫大士相[37],李白贊,顏真卿書[38],世號三絶。 又東折度小澗,澗前下定林院基,舒王嘗讀書於此。 院廢,更創雪竹亭,與李公麟寫舒王像[39],洗硯池,亦皆廢。 又北折至八功德水[40]。 天監中,胡僧曇隱來棲山,龍為致此泉;今甃作方池[41]。 池上有圓通閣,閣後即屏風嶺,碧石青林,幽邃如畫。 前乃明慶寺故址,陳姚察受菩薩戒之所[42]。 又東行至道卿岩[43]。 ——道卿,葉清臣字也,嘗來游,故名。 有僧宴坐岩下[44],問之,張目視,弗應。 時雉方桴粥[45],聞人聲,戛戛起岩草中[46]。 從此至靜壇,多臧矜先生遺蹟。 復西折過桃花塢,詢道光泉,舒王所植松已偃,惟泉紺碧沈沈如故[47]。 日將夕,章君上馬去,予還廣慈。 二君熟寐方覺,呼燈起坐,共談古豪傑事。 廁以險語[48],聽者為改視[49]。 明日甲辰,予同二君游崇禧院。 院,文皇潛邸時建[50]。 從西廡下入永春園,園雖小,眾卉略具。 揉柏為麋鹿形,柏毛方怒長[51],翠濯濯可玩[52]。 二君行倦,解衣覆鹿上,掛冠鼠梓間,據石坐。 主僧全師具壺觴[53],予不能酒,謝二君出遊。 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僧采荈[54],虎逐入舍,僧門焉[55],虎爪其顴,顴有瘢可驗。 子勿畏,往矣。 」予意夏君紿我[56],挾兩騶奴登惟秀亭[57]。 「亭立望遠」,「惟秀永春」,皆文皇題榜,涂以金。 又折而東,路益險。 予更芒屩[58],倚騶奴肩,踸踔行[59],息促甚[60],張吻作鋸木聲。 倦極思休,不問險濕,蹀蹀據頓地[61]。 視燥平處不數尺,兩足不隨。 久之,又起行。 有二台.闊數十丈,上可坐百人,即宋北郊壇[62]祀四十四神處。 問蔣陵及步夫人塚[63],無知者,或雲在孫陵岡[64]。 至此屢欲返,度其出已遠,又力行登慢坡,草叢布如氈,不生雜樹,可憩,思欲借褥茵臥,不去。 坡,古定林院基,望山椒無五十弓[65],不翅千里遠[66],竭力躍數十步,輒止,氣定又復躍。 如是者六七,徑至焉。 大江如玉帶橫圍[67],三山磯[68]、白鷺洲皆可辨;天闕、芙蓉諸峰,出沒雲際。 鷄籠山下接落星澗[69],澗水滮滮流[70]。 玄武湖已堙久[71],三神山皆隨風雨幻去。 西望久之,擊石為浩歌[72]。 歌已,繼以感慨。 又久之,傍崖尋一人泉。 泉出小竅中,可飲一人,繼以千百弗竭。 循泉西過黑龍潭[73],潭大如盎[74],有龍當可屠。 側有龍鬼廟,頗陋。 由潭上行。 叢竹翳路,左右手開竹,身中行,隨過隨合。 忽腥風逆鼻,群烏哇哇亂啼,憶夏君有虎語,心動,急趨過。 似有逐後者[75]。 又棘針鈎衣,足數躓[76]。 咽唇焦甚[77],幸至七佛庵。 庵,蕭統講經之地[78],有泉白乳色,即踞泉[奭鬥]咽[79]。 衫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咽,神明漸復。 庵後有太子岩,一號昭明書檯[80]。 方將入岩游,庵中僧出肅[81],面有新瘢。 洵之[82],即向采荈者。 心益動,遂舍岩問別徑以歸。 所謂白蓮池、定心石、宋熙泉、應潮井、彈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皆不復搜覽。 還抵永春園,見餚核滿地,一髫童[83]立花下。 問二客何在,童云:「遲公不來[84],出壺中酒飲,且賦詩大噱[85],酒盡,徑去矣。 」予遂回廣慈,二君出迎。 夏君曰:「子顏色有異,得無有虎恐乎?」予笑而不答。 劉君曰:「是矣!子幸不葬虎腹,當呼鬥酒[86],滌去子驚可也。 」遂同飲。 飲半酣,劉君澄坐至二更[87],或撼之,至舞笑釣之,出異響畏脅之,皆不動。 于與夏君方困,睫交不可擘[88],乃就寢。 又明日乙巳,上人出猶未歸,欲游草堂寺,雨絲絲下,意不往,乃還。 按地理志,江南名山,惟衡[89]、廬、茅、蔣。 蔣山固無聳拔萬丈之勢,其與三山並稱者[90],蓋為望秩之所宗也[91]。 晉謝尚[92],宋雷次宗[93]、劉勔[94],齊周顒[95]、朱應、吳苞[96]、孔嗣之[97],梁阮孝緒[98]、劉孝標[99],唐韋渠牟[100],並隱于此。 今求其遺蹟,鳥沒雲散,多不知其處。 惟見蕘兒牧豎[101],跳嘯于淒風殘照間,徒足增人悲思。 況乎一刻之來,一日萬變,達人大觀[102],又何足深較?予幸與二君得放懷山水窟,人事往樂,千金不人易也[103]。 山靈或有知[104],當使余游盡江南諸名山,雖老死煙霞中,有所不恨,他尚何望哉?他尚何望哉? 章君約重遊未遂[105],因歷記其事,一寄二君,一遺上人云[106]。 註釋: [1]鐘山:今習稱紫金山,在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外。 [2]秣mò末陵:南京市的舊稱。 《建康志》:「秦改金陵為秣陵。 」尉:官名,主管捕盜賊,察奸宄guǐ鬼。 蔣子文:東漢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曾為秣陵尉,在鐘山下因鎮壓起義軍而戰死。 [3]吳大帝:三國吳帝孫權死後謚號大皇帝,因稱吳大帝。 封曰蔣侯:蔣子文曾自言骨相高貴,死當為神。 據說到孫權建都建業時,蔣子文屢顯靈異,孫權就封他為中都侯。 [4]大帝祖諱鐘:孫權的祖父名叫鐘。 孫鐘,生平事蹟不詳。 諱huì會,封建時代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 [5]「實作」句:蔣山就成了揚州雄鎮一方的大山。 揚,揚州,本古九州之一。 三國時吳國孫權置揚州,州治即在建業。 鎮,一個州的大山。 [6]諸葛亮:字孔明,漢末琅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曾輔佐劉備建立蜀國,官至丞相。 第2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