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時,王莽軍十萬圍劉秀等於昆陽城中,諸將不能相顧。 劉秀後以三千人破敵,成為歷史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 [13]棲賢三峽:指廬山棲賢谷三峽澗。 [14]大白:大酒杯。 [15]跬:步。 [16]富陽:浙江富陽縣。 [17]縣度:即「懸度」,西域地名。 《西域傳》:「縣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強索相引而度,去陽關五千八百五十里。 」[18]五牛屎金:傳說秦惠王要伐蜀而不識道路,於是造了五隻石牛,把金放在石牛尾下,揚言石牛能屙金。 蜀王信以為真,派五個力士開山,把石牛拉回,開通了蜀道。 [19]閟bì閉:關閉。 [20]邯鄲道:唐沈既濟《枕中記》言盧生與呂翁相遇于邯鄲道中,呂翁授盧生一枕,盧生夢中因盡富貴,醒後旅店中黃梁飯尚未熟。 此指高枕而臥。 游武夷記.明曹學佺 以七夕前一日發建溪[1],百里,抵萬年宮[2],謁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3],履漢祀壇[4],即漢武帝時所謂「乾魚薦武夷」者也[5]。 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為大王[6];次而稍廣,為幔亭[7]。 按魏志[8]:「魏子騫為十三仙地主[9],築升真觀于峰頂,有天鑒池、摹鶴岩諸勝。 以始皇二年[10],架虹橋而宴曾孫,奏『人間可哀』之曲。 」今大王梯絶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蟬咽衰草矣。 玉女兜鍪之下[11],數里,為一綫天[12]。 道經友定故城[13],虎為政,遊人不敢深入。 兩崖相闔者裡許,中露天光僅一綫。 有風洞,白玉蟾斬蛇于此[14],今祠之,而肅殺之氣猶存雲。 移舟過大藏峰[15],踵禦茶園,萬磴而上,其山如鳥巢,蓋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16],為更衣台。 渡隔岸,謁朱子所讀書[17],拜其遺像,徘徊久之。 以一徑入雲窩,陳丹樞修煉之所[18],存其石灶。 出大隱屏以西[19],登接筍木梯鐵纜之路[20],視上則恐錯趾,視下則恐眩目;千盤而度龍脊,乃有仙弈亭可憩。 修竹鳴蟬之外,黃冠啟閉于丹房而已[21]。 天游雖稱崔嵬過之[22],然迢梯可肩輿入[23]。 登一覽台[24],於是三十六峰之勝,可屈指數矣。 覆命舟裡許,過隘嶺,為陷石堂。 小橋流水之中,度石門而桑麻布野,鷄犬聲聞,依稀武陵之境乎[25]?於是望鼓子峰相近[26],穿修篁五里,木石棧道,相為鈎連。 叩岩石,逢然作鼓聲[27]。 岩下為吳公洞,洞旁為道院。 是游凡以次達九曲矣[28],乃歸萬年宮。 從山麓走二十里,游水簾[29],亂崖飛瀑而下,衣裾入翠微盡濕。 以別澗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 曹學佺曰:「余考《武夷祀典志》,詳哉其言之,則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從來矣。 始皇遣方士徐市求仙海上[30],而武夷不少概見[31],何以故?又按魏子騫遇張湛十三仙,及宴曾孫,俱始皇二年事,何其盛也?而後無聞焉。 夫山靈之不以此易彼[32],明矣。 語云:『遺榮可以修真』[33],是之謂夫?」 註釋: [1]七夕:農曆七月初七。 建溪:水名。 閩江上游。 [2]萬年宮:又名萬年觀,唐朝建築。 欲稱武夷宮。 [3]玉皇:玉皇大帝,道教尊神。 太姥mǔ:道教尊神。 十三仙:傳說戰國末魏王子騫訪道,入武夷山,隨後張湛、孫綽、趙元、彭令昭、劉景、顧思遠、白石先生、馬鳴主、胡氏、季氏、二魚氏等十二人也到武夷山修煉,共推王子騫為主。 後遂稱十三仙。 [4]履:登上。 漢祀壇:漢武帝所立祭祀武夷君的壇。 [5]「乾魚薦武夷」:漢武帝時,有人奏請祭祀各方神靈以擬出規格,其中有「武夷君用乾魚」說。 [6]大王:大王峰。 又稱紗帽岩,海拔530米。 [7]幔亭:峰名,在大王峰北側,崇陽溪畔。 [8]魏志:《三國志》中魏志。 [9]魏子騫:魏國人王子騫。 [10]始皇二年:相傳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武夷君在幔亭峰大會鄉人。 呼鄉人為曾孫。 [11]玉女:峰名。 兜鍪móu:峰名。 [12]一綫天:又叫靈岩。 岩頂斷裂張開,長約200米。 寬約1米,下與三個岩洞相連。 從洞底仰視,岩頂呈現天光一綫。 [13]友定:陳友定,元末統領福建八郡的平章。 [14]白玉蟾:道士。 曾居武夷山中。 南宋嘉定年間奉詔入朝,封紫清明道真人。 [15]大藏峰:峰名。 [16]魏王:魏國人王子騫。 易裸服:改穿袒露身體的衣服。 天柱:即天柱峰。 [17]朱子:南宋學者朱熹。 [18]陳丹樞:陳省,曾任兵部侍郎,萬曆十一年1583隱居在雲窩。 [19]大隱屏:峰名。 [20]接筍:峰名。 [21]黃冠:道士的別稱。 [22]天游:峰名。 [23]肩輿:轎子。 此處指乘轎。 [24]一覽台:在天游峰頂。 [25]武陵之境:代指桃源洞。 風景近似陶淵明《桃花源記》所寫武陵桃花源。 [26]鼓子峰:在武夷八曲。 [27]逢péng:鼓聲。 [28]九曲:九曲溪。 共有九個大的彎曲,依次稱一曲……至九曲。 [29]水簾:水簾洞。 武夷山最大的岩洞。 [30]徐市:齊人,一名徐福。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曾派徐市入海求仙。 [31]不少概見:不見梗概。 此指《武夷祀典志》對徐市求仙事不見一點兒記載。 [32]山靈:山神。 易:改變。 [33]修真:此指存養本性。 曹學佺1574—1647,字能始,號石倉,侯官今福建閩侯人。 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 任四川右參政、按察使。 天啟間官廣西參議,因著《野史紀略》被劾削職。 明亡後,曾任南明唐王禮部尚書。 清兵入閩,自縊山中。 著有《石倉集》、《蜀中廣記》,又選輯上古至明代詩歌,編為《石倉十二代詩選》。 第2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