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攀而至吸江亭,望海門瓜步[23],都作龍腥[24],點帆歸鳥,千嶂彩飛,江淹詠「日暮崦嵫谷」者是矣[25]。 乃從山背,一探天吳[26]。 曆數亭而憩之。 石筍鬥潮,馴鷙不等,而湍險震盪,吾獨羡其威紆百疊,愈取愈多。 杖策歸僧堂,梵鼓動矣。 伯純曰:「大月已到,不宜閉飲。 」問童子得櫻筍銀鱭[27],又得文雉,被跣而出[28],歌于諸山第一峰前。 月精電激,江波碎為練玦[29],我欲呼老共語,而伯文謂山鬼愁予。 伯純願意兩脯之,以作水陸供,便思駕長虹而通沃洲也[30]。 相與轟飲呼盧[31],集杜句得月者贖[32]。 坐至子夜,而天風漸勁,澎湃洶然,江聲入僧室矣。 質明,予先鳥起,領清芬之味,人各鼾鼾也。 伯文搔首相詈[33]:王郎即有山水饞,不須奔競爾爾。 予不能辯也。 尋會食[34],探浮玉岩,一石橫出,摩蘚讀昔人題石屏字。 躋級登觀音閣,修篁琪樹,蔽翳雪光。 更有竹閣兩楹,買天半形,而金山斐疊其胸,此足當人主矣。 又延踏而至一僧舍,竹益酣,染衣袂俱作雲香。 有巨石數十,堆墮澗中。 討《瘞鶴銘》,已投江丈許,褰衣濡足,惘不可得。 王辰玉昔曾判之,以為斷非逸少之筆[35],磊大都高人韻士,惟恐人知,焉見《瘞鶴》之字,不出蝸牛之廬[36],而必借美于換鵝之手耶[37]?伯文頷之,以韻語相挑。 再遣舟,從河戶市魚,冷在何處者。 試以金、焦評之,金以巧勝,焦以拙勝;金為貴公子,焦似淡道人;金宜游,焦宜隱;金宜月,焦宜雨;金宜小李將軍[38],焦則大米[39];金宜神,焦宜佛;金乃夏日之日,而焦則冬日之日也。 伯純主駁:「子腹中丘壑,舌下陽秋[40],誰為我金、焦賂子左右足乎?」乃喚兕觥[41],大笑飛敵。 至漁火初出。 緩棹至餘皇[42],以不盡之瀝,中江而罄之。 是夕,月明如晝,微風不興,水天一片,人語杳然,而城頭漏三嚴矣,此「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時也[43]。 註釋: [1]焦山:在江蘇鎮江東北,屹立江中,與金山對峙。 [2]潤:潤州,即今江蘇鎮江。 [3]此閬:即紫台閬苑,指仙人所居之處。 [4]「故令」二句:晉荀羡字令則,曾登北固山望海,云:「雖未暑三山,便自使人有凌雲意。 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見《世說新語.言語》。 [5]子瞻:蘇軾字子瞻。 [6]「心不」二句: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7]丙申:萬曆二十四年1596。 [8]謁選:官吏雲吏部等候選派。 [9]己酉:萬曆三十七年1609。 [10]京口:今江蘇鎮江。 [11]既望:十六日。 [12]司馬:府州屬官。 莆田:在今福建省。 [13]癢癢鞅鞅:此指猶豫不爽快的樣子。 [14]一葉:指小船。 欹播:顛簸。 [15]介介:介意。 [16]焦先生:指東漢末隱士焦先。 焦山以隱居于此而得名。 [17]少微之星:星夜名,共四星。 [18]蔡中郎:東漢蔡邕,曾官中郎將。 [19]「所謂」句:《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20]永昌:地名,在今雲南保山,產鏡。 [21]中泠:中泠泉,在江蘇鎮江西北,號稱天下第一泉。 [22]顧渚:顧渚山,在浙江長興縣西北,產名茶。 此用以代指好茶。 [23]海門:縣名,屬江蘇揚州府。 瓜步:鎮名,在江蘇六合縣東南。 [24]龍腥:即龍星,星名。 [25]「江淹」句:江淹,南朝梁詩人,其《陸東海譙山集》詩云:「日暮崦嵫谷,參差彩雲重。 」[26]天吳:水神。 《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 」唐李賀《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27]銀鱭:即鮆魚,又名魛魚。 [28]被跣:披髮赤腳。 [29]練玦:白練似的半圓環。 玦,開缺口的玉環。 [30]沃洲:山名,在浙江新昌縣東。 [31]呼盧:指划拳行令。 [32]集杜句:集杜甫詩句。 贖:贖酒。 [33]詈:罵。 [34]會食:相聚而食。 [35]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36]蝸牛之廬:焦先曾作蝸牛廬而居。 [37]換鵝之手:指王羲這。 王羲之曾以書法換鵝。 [38]小李將軍:指唐左武衛大將軍李思訓之子李昭道,著名畫家,善畫青綠山水。 [39]大米:指宋著名書畫家米芾,其子米友仁亦善畫,故世稱米芾為大米。 善畫潑墨山水。 [40]陽秋:春秋。 孔子作《春秋》以寓褒貶。 故此指評論。 [41]兕觥:一種獸形酒器。 [42]餘皇:船名。 [43]「大江流日夜」二句:南朝齊謝朓《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句。 游金焦兩山記.明王叔承 丙寅五月[1],同陳貞甫、范伯楨、仲昭兄弟為金山游。 自京口渡江而西[2],數里及山。 由修廊左折入寺,廊壁嵌古今碑題數十百,虛敞臨江。 寺中,觀中泠泉亭[3],而井之水,經品為天下第一雲。 又左右三四折,數百步,至吞海亭。 又上則留雲亭。 亭立絶頂,所謂妙高峰也。 東顧海門[4],南絶吳、越[5],上游北襟淮、揚[6],長江自岷、夔、湘、蠡湧天西來[7],分下山足[8],兩岸商舟萬計,檣立如林[9],江山奇勝,飄然神爽。 下峰而南,至江天閣,懸空俯江,大可憩望,輒倚欄觴詠[10]。 可二時許,見月出江上,輒徒酌寺門,面石簰山地飲[11]。 山即郭璞墓[12],釃酒弔之[13],則暮潮明月作白[14],如大雪垂天,江寒逼人,不知為夏。 又漁舟明滅波際,如畫工寫意家素縑飛灑水墨也[15]。 忽憶異時同商任叔、陸伯玉游此。 今商生客死,陸生病,不果來。 死生離別,覺江水悠悠者。 山有日照崖、頭陀崖、朝陽洞、龍池,會暮夜,不及游。 第1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1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