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伯衡主張文無定法,要寫出好文,關鍵在於作者的人品及學問修養。 本文在闡述自己的主張時,摒棄了那些艱澀玄遠的文論詞語,而是運用通俗的問答體,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來作說明,增加了文論文的可讀性,使人耳目為之一新。 苦齋記.明劉基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1]。 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巔。 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4],劍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蒼石[5],岸外而臼中[6]。 其下惟白雲,其上多北風。 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 於是鮮支、黃櫱、苦梀、側柏之木[7],黃連、苦杕、亭歷、苦參、鈎夭之草[8],地黃、游冬、葴、芑之菜[9],櫧、櫟、草鬥之實[10],楛竹之筍[11],莫不族布而羅生焉。 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12],除煩渴之疾。 其檟荼亦苦于常荼[13]。 其泄水皆齧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游,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18]。 攜童兒數人,啟隕籜以藝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實[20]。 間則躡屐登崖[21],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泠。 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22]。 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 ,相為倚伏者也[23],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華堂之上[25],口不嘗荼蓼之味[26],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隷[28],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29],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30],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禦蓬藋[31],雖欲效野夫賤隷,跼跳竄伏[32],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樂[34],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35]。 』趙子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36]。 』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 吾聞井以甘竭[37],李以苦存[38],夫差以酣酒亡[39],而勾踐以嘗膽興[40],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41],名其室曰苦齋。 作《苦齋記》。 註釋: [1]章溢:字三益,龍泉今浙江龍泉縣人。 元末不受官,隱居匡山。 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 [2]楹:這裡指房間,屋一間為一楹。 [3]茆:同「茅」,茅草。 [4]處:指處州府,治所在浙江麗水縣。 龍泉縣屬處州府管轄。 [5]崿è:山崖。 [6]岸外而臼中:謂其山四邊高中間低。 [7]鮮支:即梔子,常綠灌木。 果實可入藥,味苦。 黃櫱bò:又名黃柏,落葉喬木,可作染料,又可供藥用,味苦寒。 苦楝:又名黃楝,落葉喬木,可入藥,味苦。 側柏:常綠喬木,可供藥用,味苦澀。 [8]苦杕dì:不詳。 亭歷:也作「葶藶」,草本植物,子可入藥,味苦。 苦參: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實可入藥,味苦。 鈎夭:又名鈎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味苦。 [9]地黃: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味苦。 游冬:菊科植物,一種苦菜。 葴zhēn:即酸漿草,也叫「苦葴」。 芑qǐ:一種苦菜。 [10]櫧zhū:常綠喬木,種子可食。 櫟lì:落葉喬木,俗稱柞櫟或麻櫟。 草zào鬥:即橡子。 草,同「皂」。 [11]楛竹之筍:即苦竹筍。 楛,這裡同「苦」。 [12]已:治。 [13]檟jiǎ荼:苦茶樹。 荼,「茶」的古字。 [14]齧石出:從石縫間穿石而出。 齧,同「嚙」,咬。 [15]沸沸:水騰湧的樣子。 汩汩:水急流發出的響聲。 [16]櫛滵jié mì:水疾流的樣子。 [17]吹沙:魚名。 似鯽魚而小,常張口吹沙,故名。 [18]窊wā:低窪地。 [19]啟:開闢,掃除。 隕籜tuò:落下的筍殻。 藝:種植。 菽shū:豆類。 [20]茹啖rú dàn:吃。 荑tí:草木始生的芽。 [21]躡屐niè jī:踏着木底有齒的登山鞋。 [22]拊fǔ:擊打。 [23]相為倚伏:互相依存。 《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24]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 膏,肥肉;粱:美谷。 膏粱謂精美的食物。 [25]燕坐:安坐。 [26]荼蓼:指野苦菜。 荼,陸地上的苦菜;蓼,水生的有辛辣味的野菜。 [27]重:雙層。 [28]輿隷:古代把人分為十等,輿為第六等,隷為第七等。 《左傳.昭公》七年:「皂臣輿,輿臣隷。 」這裡指仆役。 [29]艾:盡,停止。 [30]疏糲lì:指粗劣的飯食。 [31]禦:用。 蓬藋:謂用蓬蒿、藋草來墊蓋。 [32]跼jú:曲,屈。 [33]榛莽:指草木叢生的地方。 [34]庸:豈。 [35]「故孟子曰」五句:語見《孟子.告子下》。 [36]「趙子曰」三句:語見劉向《說苑.正諫》:「孔子曰:『良藥苦于口,利於病;忠言逆于耳,利於行。 』」《孔子家語.六本》亦謂孔子語。 本文作「趙子曰」,未知所本,或字有誤。 [37]井以甘竭:《莊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38]李以苦存:《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9]夫差:春秋時吳國國君,闔閭之子,為報父仇,曾大敗越兵。 第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