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99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99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99,共100。
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這其實就蘊含了「惠而不費」的意 思在內。政府的一項好政策出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需 要耗費政府的財力和物力,這樣的事情的確是有的。比如說「為 市民辦實事」的問題,很多實事,其實就在於當政者想不想得到, 而不在於需要什麼耗費的問題。這種「惠而不費」,在個人生活中 也是有的,所謂「助人為樂」,其實,嚴格意義上的助人為樂就是 一 個「惠而不費」的問題。幫幫朋友的忙,替人帶帶東西,捎捎 信,或者替外地人指指路等等,都是於人有利而於己無損的事情, 不是「惠而不費」又是什麼呢?真要惠而「有」費,把自己的工 資送人家,別人還不見得會接受呢。所以,應該大力提倡的不 是「惠而不費」的風尚。無論在不在「公門」,這種風尚都是可以 身體力行的。
「勞而不怨」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任勞任怨。任勞容易任怨 難,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所以,做一個領導人能讓人任勞任怨 是很不簡單的。尤其是做一個基層領導,能使手下人都高高興興 地工作,任勞任怨,那可真得要有兩下子。當然,做高級領導人 而能夠讓全國人民都任勞任怨,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果說「惠而不費」、「勞而不怨」都還側重於領導水平的方 面,那麼,「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卻涉及到領導 者個人修養和素質了。「欲而不貪」是說要有慾望但不要貪婪。 以我們這個時代而論,「君于愛財,取之有道。」該拿的錢還是要 拿的,但不能貪污受賄,利用職權謀私利。「泰而不驕」是說既要 保持不憂不懼的心態,心平氣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矜己傲 物,裝模做樣,色厲內荏,給人以盛氣凌人的感覺。至于「威而 不猛」,則是說一個人既要有威嚴,要讓人畏服,但又不能給人以 兇猛可怕的印象。有了這種印象,人家一看見你就躲得遠遠的,你 還怎麼去領導他呢?
五美有了,領導者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相應地,還要去 掉一些壞毛病,這就是「四惡」的問題了。


  
一惡「不教而殺」。所謂「殺」,照我們的理解,倒不一定真 要動刀子,判死刑,而是說處罰懲戒。對於部下也好,對於民眾 也好,不加以教育引導而只知一味懲處,那這領導是絶對做不長 的了。莫說做領導,就是做家長,「不教而殺」,或者說不教而懲 罰,那也是要父子反目成為伙人的。所以,這是一個領導者應絶 對屏除的毛病。
二惡「不戒視成」。事先不告誡,不指導而只管要部下做出點 績來給你看,這是一個粗暴的領導者形象。人家不給你完成成 又能把他怎麼樣呢?
三惡「慢令致期」。領導者自己要求不嚴格,卻又要求人家如 期完成任務,這是賊害人家,不是一個好幹部應有的作風。


  
四惡「出納之吝」。做領導人一定要大人大量,有魄力,如 斷,切忌像個小管家小管帳一樣,小氣吝嗇,成不了大事。
五美有了,四惡除了,從政做官也就遊刃有餘,進退自如了。
儒學的政治學的確是實用的政治學,僅從本章,我們也可見 一斑了。
立身處世的三個支點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 言,無以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知道命運,就不能夠做君子;不懂得禮,就不能 夠立身;不識別言語,就不能夠識別人。」
【讀解】
這一章是《論語》全篇的總結。孔門的學說最後落腳到命、禮、 言三個支點上,說到底,還是立身處世的學說。   關於「命」的問題,在《為政》篇裡,孔子自述「五十而知 天命」。在《季氏》篇裡,孔子說「君子有三畏」,其中第一畏便 是「畏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孔子所說的命,按 照我們的理解,既指宇宙的自然規律,也指社會的發展,歷史的 變遷規律,最後,還包括個人由於所處環境和時代趨勢而造成的 命運、歸宿。所以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如果你不知道 這些,沒有自知之明,你怎麼可以把握住自己呢?話說回來,孔 子自己不也是「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半百之年,人生都走過了大 年曆程才知道自己的歸宿的嗎?又何況我們這些人呢?
關於「禮」的問題,在《泰伯》篇裡孔子已強調過「立於 禮」。在《季氏》篇裡教兒子孔鯉時又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所 以,其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認為個人立身處世離不開禮。這 裡的禮,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的那樣,不是指什麼具體的禮 儀、禮節,甚至也不僅僅是指禮制,而是包括所有這幾方面在內 的傳統禮義,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傳統文化」的概念。既然如 此,一個人不懂得禮,怎麼可能在這世界上立身呢?更不用說做 一番事業和成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