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P 26


作者:蔡東藩
頁數:26 / 292
類別:古典小說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作者:蔡東藩
第26,共292。
真人以法禁之,不覆為害。順帝壬午歲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鶴鳴山,聞鸞佩珊珊,天樂隱隱,香花覆地,紫雲滿空。瞪目東瞻,見紫雲中素車一乘,駕五白龍,車傍旌旗儀衛甚盛。車中一神人,儀容若冰玉,手執五明寶扇,項負八景圓光,身長丈六,神光照人,不可正視。車前一人,敕真人曰:「子勿驚怖,吾即太上老君也。」真人禮拜。老子授真人《三洞經篆》、雌雄二劍、都功印一枚、冠衣方裙朱履各一副,且曰:「與子千日為期,後會閬苑。」真人乃叩頭領訖。日味秘文,按法遵修千日,內顧五臟,外集三萬六千神。又感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氣,攝伏精邪,隱遁出沒,皆得自然。乃還陽平山,以飛仙輕舉之法付嗣師,仍還鶴鳴山。上帝遣使者持玉冊,授道陵以正一真人之號,諭以行當飛昇。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諸秘籙、斬邪二劍、玉冊玉印,以授其長子衡,戒之曰:「此文總統三五步罡,正一之樞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子孫紹吾之位,非吾家子孫木傳。」謂弟子王長、趙升曰:「尚有餘丹。二子可分飠甘之,今日當隨吾上升矣。」亭午,群仙儀從畢至,玉女二人,引真人夫人雍氏,升登黑龍紫輿,天樂擁導,于雲台峰白日昇天。時真人年一百二十三歲。今其子孫世襲真人,居于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之龍虎山。

道陵之後,至唐時又有呂洞賓。洞賓名岩,唐蒲州永樂人。



  
其祖渭,禮部侍郎。父讓,海州刺史。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因號純陽子。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堂,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帳中不見。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豐,鶴頂龜背,虎體龍腮,鳳眼朝天,雙胥入鬢,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樑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紋起如龜。

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身長八尺二寸。游廬山,遇火龍真人,傳天遁劍法。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游長安酒肆,見一道士,青巾白袍,相與吟詩,談論至洽。

道士曰:「吾雲房先生也,居終南鶴嶺,子能從吾游乎?」洞賓未應。雲房因與同憩肆中,雲房自為執炊。洞賓忽就枕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始自郎署,擢台諫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歷,兩娶富貴家女,生子婚嫁蚤畢,孫曾振振,簪笏滿門,如此幾四十年。又獨相十年,權勢熏炙。偶被重罪,籍沒家貲,分散妻孥,流于嶺表,一身孑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方興浩嘆,恍然夢覺,炊尚未熟。雲房笑吟曰:「黃粱尚未熟,一夢到華胥。」洞賓驚曰:「先生知我夢耶?」雲房曰:「子適來之夢,升沉萬態,榮悴千端,五十年間,一瞬息耳。」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之術。雲房凡十試洞賓,洞賓不為動。雲房授以黃白之術。洞賓曰:「所作金銀有變乎?」


  

雲房曰:「三千年後,復還本質耳?」洞賓曰:「誤三千年後人,吾不為也。」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功行,即在此矣!」

悉傳以上真秘訣。洞賓既得雲房之道,兼火龍真人天遁劍法,始游江淮,試靈劍,除蛟害,隱顯變化,四百餘年。常游湘潭、岳、鄂及兩浙間,時時濟度人。其餘諸仙頗多,不能盡述。

又中國川陝雲南之西曰西藏,西藏之外曰西域。西域大秦、天竺等國,凶頑暴虐,創為銼、燒、舂、磨等刑。老子憫其人類將盡,因至其地,用手一指,其銼、燒、舂、磨等具或斷或折,俱無所施。因教國王以仁慈,遂開化于西域,號古先生。

其後大茅草王老而無子,傳位大臣,出家學道,得成正果。弟子以籠盛屍,懸樹上,獵人射之,滴血于地,出二甘蔗。日炙,出一男一女。即善生與妃,後為甘蔗王。甘蔗王斥四子于雪山北,以德化人,成大國。中國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山川震動,五色光貫太微。太史蘇田奏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一千年後,聲教及此。」時天竺迦維衛國,淨飯王妃摩耶氏,夢天降金人,遂有孕。是日生太子于右脅,姓剎利,名悉達多。

初生時,放大光慧光呀,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捧住雙足,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分開玉指,指上天下地,作獅子吼聲,曰:「天上地下,東西南北,惟我為尊。」至周昭王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于窗牖中叉手曰:「太子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言,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行。又至象頭山,日食麻麥,參悟性靈,經一十六年而道成。入水火,貫金石,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而于鹿野苑中,論道說法,又于靈山會上,拈花示眾,以燈喻法。住世四十九年,于周穆王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地震動,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連夜不滅。太史扈多曰:「西方有大聖人死,衰相現耳。」遂圓寂于拘屍那城。既圓寂後,復從棺起,為母說法。既返,金光直透,忽空中化三昧火,將棺自焚。是為世尊,又號如來,化為金身丈六,圓光七尺,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根長廣而繞于耳,眉間有白毫,其毫中空,右旋,宛轉如玻璃筒。

釋迦傳一祖摩訶迦葉,迦葉傳二祖阿難,至菩提達摩,凡二十八傳,是為西天二十八祖。達摩于梁武帝普通元年,自西土泛海至金陵,與武帝語,師知幾不契,遂去梁。折蘆渡江,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形入石中,拭之益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