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現代文學史    P 26


作者:網路
頁數:26 / 31
類別: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

作者:網路
第26,共31。
分析沈從文短篇小說的思想 一、對湘西勞動人民悲慘命運的關注、同情,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如《丈夫》描寫一個青年農民進城看望當船妓的妻子,目睹妻子被人蹂躪,自己被人凌辱,麻木的靈魂終於有了人的自尊和初步覺醒,帶著妻子回鄉下去了。小說揭示了在經濟壓迫下和金錢魔力下人性畸形,批判了造成這種現象的社會根源。 二、對現代都市文明的嘲諷與批判。如《紳士的太太》流露了上流社會人物的假道學、假文明內質。《八駿圖》是諷刺知識分子的代表作,八位專家學者都是假正經假道學,他們奢談文明而壓制自己的人性形成性變態。這是作者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閹寺性」問題的嘲諷和批判。三、對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現與思考。短篇小說中,表現的是「優美、自然」的人性思想,而又以表現青年男女的性愛作為切入視角與中心話題。如《柏子》寫船伕柏子與婦人之間男歡女愛的故事。兩人共同創造了食色和愛情的傳奇,其中包含着人的自然性與人性本真的哲學思考。四、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創作用意。 沈從文的小說裡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兩個並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觀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統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現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創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種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純樸自然的人性。

簡析沈從文短篇小說的文體形態和文體結構 現實、浪漫、批判現實



  
沈從文創造了三種基本文體形態:1、描述湘西與都市下層人物日常生活與命運的寫實故事。運用的溫情的現實主義。2、根據民間、宗教故事創作的浪漫傳奇。運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3、嘲諷、抨擊現代都市「上等人」所謂「文明」的諷刺小說。運用的批判現實主義。文體結構:在文體創造上沈從文追求文體結構的千變萬化。結構上是自然、流暢和千姿百態;文體上則使他的小說打破各種文體間的界限,產生了明顯的邊緣性:有些運用散文筆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帶有童話色彩,似民間故事。

簡析《湘行散記》、《湘西》的思想特色(文化性、本土性、本族性) 1、《湘行散記》、《湘西》兩本散文集,是文化的散文,充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涉及湘西地區的政治、經濟等地域文化。但並非作純客觀的介紹,而是從中融入作者強烈的主觀評價和鮮明的審美感情。2、兩本散文集表現了作者熾熱的本土性。反覆抒寫着他的一顆「湘西」之心,他書寫湘西的歷史與現實,因她是作者心中永存的一方熱土。同時,作者還揭露與批判了貪官污吏的腐敗。3、鮮明的本族性。湘西民族問題,一直是作者的內衷隱痛,因此他很自覺地在散文中流露出其民族傾向,反覆貫串着這樣的思想:為苗族人民仗義執言,洗雪強加在他們頭上「苗蠻土匪」的罪名和恥辱。


  

簡析《湘行散記》、《湘西》的藝術特色 《湘行散記》、《湘西》在藝術上有着顯著的特色:1、作者以「我」的見聞與行動作為敘寫線索,一方面敘述現實的人與事,一方面將湘西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資料加以穿插。2、沈從文的散文融進小說的人物對話與細節、情節的描寫,形成小說的情節性有情境氛圍。3、作者的抒情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姿態。a) 描繪山川風景、民風民俗時,多採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詩一般的意境;b) 敘述、評述湘西的歷史與現實時,往往是議論與抒情的結合;c) 涉及敏感的政治性問題時,作者則採用曲筆。

簡析《原野》的思想和藝術特點 1937年曹禺寫的三幕劇《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思想:1、它通過仇虎復仇的悲劇反映了受盡地主焦閻王壓迫的農民的掙扎和反抗。2、仇虎受了舊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認為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種非理性的復仇觀念,使他的復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個人復仇的道路,是農民小生產的意識決定的。藝術:1、作品渲染仇虎內心的恐懼與內心的譴責,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象徵主義,借鑒美國奧尼爾的《瓊斯皇》。如他逃進森林時,產生的種種幻覺和內心的恐懼。2、現代主義手法,如森林的陰森。

分析曹禺劇作的藝術特色 總的說來,曹禺劇作結構嚴謹,戲劇衝突尖鋭;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個性化,且具動作性,抒情性。一、結構嚴謹,戲劇衝突尖鋭表現在:1、時間集中:如《雷雨》時間跨度長達30年,但劇情卻濃縮在24小時內;2、地點集中:故事在周公館展開;3、人物集中:以周樸園為中心,以周、蘩為明綫;周、侍暗線,由血緣關係使矛盾衝突尖鋭,且使整個劇情波瀾起伏。二、人物性格鮮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樸園、陳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蘩漪、陳白露、愫方更是個性鮮明,具有美學價值。三、語言的個性化表現在:1、人物語言不僅符合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徵等,而且符合劇情規定的場景和人物心態;2、《北京人》裡的含蘊雋永、抒情寫意的台詞,就是動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個性化的語言,劇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現自己的性格特徵,推動劇情的發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詞,在平淡中迸發出一種不可遏止的感情衝擊力量。

簡析曹禺劇作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