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寇龍江,命分軍搗信州,以牽制敵。 大海用王愷言,親引兵往,遂克信州,以為廣信府。 信方絶糧,或勸還師。 大海曰:「此閩、楚襟喉地也,可棄之乎?」築城浚隍以守之。 先是,軍糧少,所得郡縣,將士皆徵糧於民,名曰寨糧。 民甚病之。 大海以為言,始命罷去。 進江南行省參知政事,鎮金華。 初,嚴州既下,苗將蔣英、劉震、李福皆自桐廬來歸。 大海喜其驍勇,留置麾下。 至是,三人者謀作亂,晨入分省署,請大海觀弩于八詠樓。 大海出,英遣其黨跪馬前,詐訴英過。 大海未及答,反顧英。 英出袖中槌擊大海,中腦仆地。 並其子關住、郎中王愷皆遇害。 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吳。 其後,李文忠攻杭州,杭人執英以降。 太祖命誅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大海善用兵,每自誦曰:「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燬廬舍。 」以是軍行遠近爭附。 及死,聞者無不流涕。 又好士,所至輒訪求豪雋。 劉基、宋濂、葉琛、章溢之見聘也,大海實薦之。 追封越國公,謚武莊,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 初,太祖克婺州,禁釀酒。 大海子首犯之。 太祖怒,欲行法。 時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愷請勿誅,以安大海心。 太祖曰:「寧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 」竟手刃之。 及關住復被殺,大海遂無後。 養子德濟,字世美,不知何許人。 大海帥以歸太祖。 從攻婺州,為誘兵,大破元兵于梅花門外,擒其將季彌章,由是知名。 既下信州,太祖以德濟為行樞密院同僉,使守之。 陳友諒將李明道來寇,德濟與力戰。 大海來援,夾擊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漢二。 及大海為蔣英所害,處州降將李祐之亦殺院判耿再成以叛。 張士誠聞浙東亂,遣其弟士信寇諸全。 德濟自信州往救,乘懈得入城,與知州欒鳳、院判謝再興分門守。 夜半,出敵不意,砍士信營,破走之。 擢浙江行省參知政事,移守新城。 士誠將李伯升帥步騎大入寇。 德濟固守,乞師于李文忠。 文忠馳救,德濟出兵夾擊,大破之,詳文忠傳。 時德濟所部有潛移家入新城者,文忠疑德濟使然。 誅其都事羅彥敬,欲微戒德濟。 將士皆怒,走告德濟。 德濟怡然曰:「右丞殺彥敬,自為廣信作戰衣有弊耳,再言者斬!」於是太祖召德濟褒諭之,而責文忠失將士心。 且曰:「胡德濟之量,汝不及也。 」擢浙江行省右丞,賜駿馬。 未幾,改左丞,移鎮杭州。 從大將軍徐達出定西。 德濟軍失利,達斬其部將數人,械至京師。 帝念舊功,釋之。 復以為都指揮使,鎮陝西,卒。 欒鳳,高郵人。 知諸全,有能聲。 方士信來攻,與謝再興力守,數出奇兵挫敵。 再興使部校鬻貨于杭,太祖慮其輸我軍虛實,召再興還,而以參軍李夢庚總制諸全軍馬。 既而念再興功,為兄子文正娶其長女,命徐達娶其幼女。 復遣守諸全。 再興忿夢庚出己上,鳳復以細故繩之,遂叛,殺鳳。 鳳妻王氏以身蔽鳳,並殺之。 執夢庚,降于士誠,夢庚亦死之。 太祖以再興數有功,叛非其志,故鳳與夢庚皆不得恤雲。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 從太祖于濠,克泗、滁州。 元兵圍六合,太祖救之,與再成軍瓦梁壘。 力戰,度不敵,引還。 元兵尾至,太祖設伏澗側,令再成誘敵,大敗之。 以鎮撫從渡江,下集慶。 以元帥守鎮江,以行樞密院判官守長興,再守揚州。 從取金華,為前鋒,屯縉雲之黃龍山以遏敵沖。 與胡大海破石抹宜孫于處州,克其城,守之。 宜孫來攻,又敗之慶元。 再成持軍嚴,士卒出入民間,蔬果無所捐。 金華苗帥蔣英等叛,殺胡大海。 處州苗帥李祐之等聞之,亦作亂。 再成方對客飯,聞變,上馬,收戰卒不滿二十人,迎賊罵曰:「賊奴!國家何負汝,乃反。 」賊攢槊刺再成。 再成揮劍連斷數槊,中傷墜馬,大罵不絶口死。 胡深等收其屍,藁葬之。 後改葬金陵聚寶山。 追封高陽郡公,侑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洪武十年加贈泗國公,謚武壯。 子天璧,聞父難,糾部曲殺賊。 比至,李文忠已破賊斬之。 遂以天璧守處州。 拒方國珍、張士誠皆有功,擢指揮副使。 克浦城,搗建寧,走陳友定。 征襄陽,進至西安。 招諭河州、臨洮,皆下。 改杭州指揮同知。 七年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死。 張德勝,字仁輔,合肥人。 才略雄邁。 與俞通海等以舟師自巢來歸。 從渡江,克採石、太平。 陳埜先來攻,與湯和等破擒之。 授太平興國翼總管。 破蠻子海牙水寨,擒陳兆先。 下集慶,克鎮江,授秦淮翼元帥。 取常州,擢樞密院判。 克寧國,收長槍兵。 下太湖,略馬跡山。 攻宜興,取馬馱沙及石牌寨。 進僉樞密院事。 趙普勝陷池州,德勝往援,弗及,還,從徐達拔宜興。 普勝復掠青陽、石埭。 德勝與戰柵江口,破走之。 已,復同通海擊敗其眾,遂復池州。 引兵自無為趨浮山,走普勝將胡總管,追,敗之青山,逐北至潛山。 陳友諒將郭泰逆戰沙河,破斬之,遂克潛山。 友諒犯龍江,德勝總舟師迎戰,殺傷相當。 德勝大呼,麾諸將奮擊。 友諒軍披靡,遂大敗。 與諸將追及之慈湖,縱火焚其舟。 至採石,大戰,沒于陣。 追封蔡國公,謚忠毅,肖像功臣廟,侑享太廟。 子宣幼。 養子興祖嗣職。 興祖,巢人。 本汪姓。 既嗣職,從破安慶,克江州,拔蘄、黃,取南昌。 從援安豐,大敗張士誠兵。 鄱陽之戰,與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 又邀擊友諒于涇江口。 功最,擢湖廣行省參政。 從平武昌,遂克廬州,略地至通州而還。 進大都督府僉事。 從徐達取淮東,下浙西。 進同知大都督府事。 大軍北征,別將衛軍由徐州克沂、青、東平,乘勝至東阿,降元參政陳璧及所部五萬餘人。 孔子五十六世孫衍聖公希學帥曲阜知縣希舉、鄒縣主簿孟思諒等迎謁于軍門,興祖禮之。 兗東州縣聞風皆下,遂取濟寧、濟南。 洪武元年,以都督兼右率府使,從攻樂安,克汴梁、河、洛,還守濟寧。 與大將軍會師德州,帥舟師並河進,遂克元都。 徇下永平,西取大同,將三衛卒守之。 再敗元兵,斬獲無算。 時德勝子宣已長,命為宣武衛指揮同知。 而興祖複姓為汪。 三年進克武、朔二州,獲元知院馬廣等。 帥兵至大同北口,大敗元兵,獲擴廓弟金剛奴等四百餘人。 未幾,命為晉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僉事。 四年從前將軍傅友德合兵伐蜀,克階、文,乘勝至五里關,中飛石死。 蜀平,詔都督興祖歿于王事,優賞其子,追封東勝侯,予世券。 興祖子幼,命與宣同居。 以疾卒,爵除。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