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 毅皇手除逆瑾,躬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 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于危亡。 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本紀第十七 世宗一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憲宗孫也。 父興獻王祐杬,國安陸,正德十四年薨。 帝年十有三 ,以世子理國事。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襲封。 丙寅,武宗崩,無嗣 ,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于興邸。 夏四月癸未,發安陸。 癸卯,至京師,止於郊外。 禮官具儀,請如皇太子即位禮。 王顧長史袁宗皋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大學士楊廷和等請如禮臣所具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 不允。 會皇太后趣群臣上箋勸進,乃即郊外受箋。 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幾筵,朝皇太后,出禦奉天殿,即皇帝位。 以明年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 恤錄正德中言事罪廢諸臣,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賦盡免之。 丙午,遣使奉迎母妃蔣氏。 召費宏復入閣。 戊申,命禮臣集議興獻王封號。 五月乙卯,罷大理銀礦。 丙辰,梁儲致仕。 壬戌,吏部侍郎袁宗皋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壬申,錢寧伏誅。 六月戊子,江彬伏誅。 乙未,縱內苑禽獸,令天下毋得進獻。 丁酉,革錦衣衛冒濫軍校三萬餘人。 戊戌,振江西災。 壬寅,革傳陞官。 癸卯,振遼東饑。 秋七月壬子,進士張璁言,繼統不繼嗣,請尊崇所生,立興獻王廟于京師。 初,禮臣議考孝宗,改稱興獻王皇叔父,援宋程頤議濮王禮以進,不允。 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議。 楊廷和等抗疏力爭,皆不聽。 癸丑,命自今親喪不得奪情,著為令。 丁巳,小王子犯莊浪,指揮劉爵禦卻之。 丙子,革錦衣衛所及監局寺廠司庫、旗校、軍士、匠役投充新設者,凡十四萬八千餘人。 丁丑,寧津盜起。 德平知縣龔諒死之。 九月乙卯,袁宗皋卒。 庚午,葬毅皇帝于康陵。 冬十月己卯朔,追尊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后,母妃為興獻後。 壬午,興獻後至自安陸。 十一月庚戌,振江西災。 丁巳,錄平宸濠功,封王守仁新建伯。 甲戌,乾清宮成。 罷廣西貢香。 諭各鎮巡守備官,凡額外之征悉罷之。 嘉靖元年春正月癸丑,享太廟。 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清寧宮後殿災。 命稱孝宗皇考,慈壽皇太后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 己巳 ,甘州兵亂,殺巡撫都御史許銘。 二月己卯,耕耤田。 三月辛亥,弗提衛獻生豹,卻之。 甲寅,釋奠于先師孔子。 丁巳,上慈壽皇太后尊號曰昭聖慈壽皇太后,武宗皇后曰莊肅皇后。 戊午,上皇太后尊號曰壽安皇太后,興獻後曰興國太后。 夏四月壬辰,命各邊巡按御史三年一閲軍馬器械。 秋七月己酉,以南畿、浙江、江西、湖廣、四川旱,詔撫按官講求荒政。 九月辛未,立皇后陳氏。 冬十月辛卯,振南畿、湖廣、江西、廣西災,免稅糧有差。 壬辰,以災傷敕群臣修省。 十一月庚申,壽安皇太后崩。 十二月戊寅。 振陝西被寇及山東礦賊流劫者。 是年,琉球入貢。 二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丁卯,小王子犯沙河堡,總兵官杭雄戰卻之。 二月癸未,振遼東饑。 壬辰 ,總督軍務右都御史俞諫、總兵官魯綱討平河南、山東賊。 三月乙巳,俺答寇大同。 甲寅,武宗神主祔太廟。 戊午,賜姚淶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壬申,以災異敕群臣修省。 癸未,以宋硃熹裔孫墅為《五經》博士。 癸巳,命兩京三品以上及撫、按官舉堪任守令者。 五月庚午,小王子犯密雲石塘嶺,殺指揮使殷隆。 六月癸丑,以災傷免嘉靖元年天下稅糧之半。 秋八月辛酉,小王子犯丁字堡,都指揮王綱戰死。 冬十一月丁卯,免南畿被災稅糧。 己丑,振河南饑。 是年,撒馬兒罕、土魯番、天方入貢。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兩畿、河南、山東、陝西同時地震。 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丙戌,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請改稱孝宗皇伯考,下廷臣議。 是月 ,朵顏入寇。 二月丙午,楊廷和致仕。 庚戌,南京地震。 三月壬申,振淮、揚饑。 辛巳,振河南饑。 夏四月己酉,上昭聖皇太后尊號曰昭聖康惠慈壽皇太后。 庚戌,上興國太后尊號曰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 癸丑,追尊興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大赦。 辛酉,編修鄒守益請罷興獻帝稱考立廟,下錦衣衛獄。 五月乙丑,蔣冕致仕。 修撰呂柟言大禮未正,下錦衣衛獄。 丁丑,遣使迎獻皇帝神主于安陸。 己卯,吏部尚書石珤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六月,御史段續、陳相請正席書、桂萼罪,吏部員外郎薛蕙上《為人後解》,鴻臚少卿胡侍言張璁等議禮之失,俱下獄。 秋七月乙亥,更定章聖皇太后尊號,去本生之稱。 戊寅,廷臣伏闕固爭,下員外郎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錦衣衛獄。 癸未,杖馬理等於廷,死者十有六人。 甲申,奉安獻皇帝神主于觀德殿。 己丑,毛紀致仕。 辛卯,杖修撰楊慎,檢討王元正,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于廷。 原死,慎等戍謫有差。 是月,免南畿、河南被災稅糧。 八月癸巳,大同兵變,殺巡撫都御史張文錦。 乙卯,吏部侍郎賈詠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九月丙寅,定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后為聖母。 丙子,詔天下。 丙戌,土魯番入寇,圍肅州。 兵部尚書金獻民總制軍務,署都督僉事杭雄充總兵官,太監張忠提督軍務,禦之。 冬十一月己卯,戶部侍郎胡瓚提督宣、大軍務,都督魯綱充總兵官,討大同叛卒。 十二月壬子,甘、涼寇退,召金獻民還。 戊午,起致仕大學士楊一清為兵部尚書,總制陝西三邊軍務。 是年,琉球入貢,魯迷國貢獅子、犀牛。 四年春正月丙寅,西海卜兒孩犯甘肅,總兵官姜奭擊敗之。 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乙卯,禁淹獄囚。 三月壬午 ,仁壽宮災。 夏五月甲戌,賜廬州知府龍誥官秩,詔天下仿誥備荒振濟法。 庚辰,作世廟祀獻皇帝。 八月戊子,作仁壽宮。 冬十月丁亥,作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宮。 十二月辛丑,《大禮集議》成,頒示天下。 閏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乙亥,振遼東災。 是年,天方入貢。 五年春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甲寅,命道士邵元節為真人。 庚辰,免山西被災稅糧。 壬午,振京師饑。 三月辛丑 ,賜龔用卿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丁未,定有司久任法。 夏五月庚子,楊一清復入閣。 秋七月庚寅,免四川被災稅糧。 八月丙寅,振湖廣饑。 九月己亥,章聖皇太后有事于世廟。 冬十月辛亥朔,親享如太廟禮。 壬子,振南畿、浙江災,免稅糧物料。 庚午,頒御製《敬一箴》于學宮。 是年,暹羅入貢。 第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