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與葡萄牙對歐洲其他各國的國外貿易,雖多由外國船舶裝運,但很可觀。 西班牙葡萄牙對他們殖民地的國外貿易,由本國船裝運,這貿易因殖民地富饒廣大,尤為巨大。 然而,如此巨大的國外貿易,並不曾在這兩國內引起任何重大的適於遠地銷售的制造業,甚至,這兩國的土地亦尚有大部分未曾開墾。 就國外貿易說,在歐洲各大國中,除意大利外,葡萄牙歷史最久。 由於國外貿易及適於遠地銷售的制造業而使全國土地全部得到開發與改良的國家,在歐洲,似乎只有一個意大利。 據古西亞迪尼說,在查理第八侵入以前,意大利不但最平坦最肥沃的農村已經耕種,而且最多山最荒蕪的地區也同樣已經耕種。 這個國家所處的相當有利的地位,以及在這個國家里存在的大量獨立小邦,對於上述土地的全面開墾或不無貢獻。 然而,這位賢明的近代歷史家雖這樣說,但那時意大利的土地墾作,不及今日的英格蘭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無論哪一個國家,通過工商業而獲得的資本,除非其某一部分已在土地耕作與改良事業上得到保障和實現,總是極不確定的財產。 說商人不一定是某一特定國家的公民,這句話真是不錯。 究竟在何處營業的問題,在他似乎沒有多大意義;如果他們對甲國成到一種厭惡,那怕頂微小,亦可使他把資本從甲國遷到乙國。 跟著資本的遷移,資本所維持的產業,亦必移動。 在資本尚未散在地面上,成為建築物,成為土地永久改良物以前,那資本決不能說屬於某一國。 據說汗薩同盟大部分都市都擁有大財富,這財富如今到哪里去了呀,除了在十三世紀、十四世紀模糊的歷史中外,廈是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 甚至它們中某些城市究竟坐落在什麼地方,其中有些的拉丁文名稱究竟屬於歐洲的哪些都市,也不易確定。 但是,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意大利所遭的災禍,雖然使倫巴迪亞和托斯卡納所屬各城市的工商業大為衰落,但這些地方,至今仍為歐洲人口密度最大、土地耕作最良的地方。 弗蘭德在內戰後又受西班牙的統治,這些雖然延去了安特衛普?根特、布魯哲斯的大商業,但弗蘭德至今仍為歐洲財富最多、人口最稠密耕作最進步的地方。 戰爭與政治上的一般變革,可以容易地使以商業為唯一來源的富源趨於耗竭。 通過比較可靠的農業改良而產生的富源就比較持久得多,除了由於敵對蠻族的侵淩而引起的持續一二百年之久的比較激烈的大變動,如羅馬帝國崩潰前後西歐的大變動外,其他事件都破壞不了。 第四部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序論 第2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