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與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的等量資本比較,投在國內貿易上的資本,所維持所鼓勵的本國生產性勞動量,一般較大,所增加的本國年生產物價值,一般也較大。 但投在消費品國外貿易上的資本,與投在運送貿易上的等量資本比較,在這兩方面,卻提供更大的利益。 在有富即有勢的今日,一國的富強,一定和其年產物價值,即和其一切賦稅最終所以出的基金相稱。 政治經濟學的大目標,既是增進本國的富強,所以,為本國計,與其獎勵消費品國外貿易,無寧獎勵國內貿易,與共獎勵運送貿易,無寧獎勵消費品國外貿易或國內貿易。 為本國計,不應強制亦不應誘使大部分資本,違反自然趨勢,流到消費品國外貿易或運送貿易方面去。 但是,如果這三種貿易,是順應事物的趨勢,自然發展起來,沒有受到拘束,沒有遭遇壓力,那末,無論其中那一種,就都不僅有利而且是必須的,不可避免的。 在特定工業部門的產品超過本國需要的場合,其剩餘部分,就必然被送往國外以交換國內需要的物品。 沒有這種輸出,國內生產性勞動一定有一部分會停頓,因而會減少國內年產物的價值。 英國出產的穀物、呢絨、金屬制品,常超過國內市場的需要。 因此,剩餘部分,必須送往國外,以交換英國需要的物品。 沒有這種輸出,這個剩餘部分,將不能獲得充足的價格,來補償生產它時所費的勞動與費用。 沿海沿江一帶,所以宜於舉辦產業,就是國為剩餘產物易於輸出,易於換得本地需要的物品。 用本國剩餘產物購得的外國貨品,若多過國內市場所需要的,則其剩餘部分必須運往國外,以交換國內需要的別種貨品。 英國輸出本國剩餘產物的一部分,每年在維及尼亞、瑪利蘭二地購買煙草約九萬六千桶。 但英國每年所需,也許不過一萬四千桶。 所以,其餘八萬二千桶,若不能送往國外,以交換國內需要品,這八萬二千桶的輸入,就會立刻停頓。 每年為購買這八萬二千桶而制造的貨品,原來不為本國所需,現今輸出的路又塞了,當然會停止生產,而為制造這種貨品而被雇的那一部分英國人,亦將無工可作。 所以,最迂回的消費品國外貿易,有時和最直接的消費品國外貿易一樣,也是扶持本國生產勞動、維持本國年產物價值所必要的手段。 第2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