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1741年與1750年間的穀物價格,一定是由於有獎勵金的緣故,才沒有在國內市場上按自然的趨勢下落。 據海關統計,這十年間所輸出的各種穀物的數量,竟達到八百零二萬九千一百五十六誇特一蒲式耳。 為此而支付的獎勵金達一百五十一萬四千九百六十二鎊十七先令四便士半。 1749年,首相佩蘭,在下院陳述,前三年中,穀物輸出獎勵金一項支出了極巨大的金額。 他所說,有很正當的理由。 但如在次年,則更有充分理由。 因為單是這一年,付出的獎勵金就達到三十二萬四千一百七十六鎊十六先令六便士。 這種強制的輸出,必曾使國內市場上的穀價,升漲到超過沒有獎勵金時所會有的價格,至於超過多少,無須說明。 在本章所附的統計表之末,讀者可以看到,那十年的統計,是和其他各年的統計分開的。 此外,也可看到前此十年的統計。 這十年的平均數,雖同樣在本世紀最初六十四年的總平均數以下,但低得不多。 但1740年,實是異常歉收的年度。 1750年以前那二十年間,和1770年以前那二十年,恰好是一個對照。 前者雖夾有一二昂貴年度,但顯然比本世紀的總平均數低得多,後者雖夾有一二低廉年度(例如1759年),但顯然比總平均數高得多。 假使前者低於總平均數以下的程度,不如後者超過總平均數以上的程度,其原因,自應歸於獎勵金制度。 況且,這變動顯然很急激,非緩慢漸進的銀價變動所能解釋。 結果的急激,只能由動作急激的原因來說明。 那就是天時的意外變動。 不列顛的勞動貨幣價格,在本世紀中,確是上升了。 但這種上升,不是歐洲市場上銀價減低的結果,而是不列顛普通繁榮因而對勞動的需求增加的結果。 法國的繁榮程度,不及英國,目前世紀中葉以來,該國勞動的貨幣價格,隨穀物的平均貨幣價格,日漸低落。 在前世紀乃至本世紀中,法國普通勞動一日的工資,幾乎始終如一地等於小麥一塞蒂埃的平均價格的二十分之一,一塞蒂埃約為四溫切斯特衡蒲式耳。 前面說過,不列顛勞動的實際報酬,換言之,付給勞動者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實際量,在本世紀中,已著著增加。 其貨物價格的上升,似乎不是由於歐洲一般市場上銀價的跌落,而是由於不列顛有特殊的好景況,使該國特殊市場上勞動的實際價格上升。 第1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