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破曉,四下沉寂,氣象清幽。 賽事既畢,便開筵共飲。 源氏內大臣把盞縱談往事,對帥皇子道:「我自幼痴迷學問,父皇料我將來略有成就,因曾訓誡:『世人過分看重才能與學問,或許因此之故,學問淵博之人,能兼具壽命與福分者,委實不多。 你生於名門望族,縱然全無才學,亦不劣於他人,所以毋需深入此道。 』因此父皇只教我如何玩弄技藝,再不教我修習學問。 我于技藝,雖不稚拙,但並無特長。 推繪畫一道,雖乃小技,我卻常想全心鑽研,務求能畫得稱心如意。 豈料後來竟成了漁樵之人,目睹了海邊各處的真實景況,毫無遺漏地賞玩了種種風物。 然而筆力不足,不能盡情表達其間深奧的風趣。 因此若無機緣,便羞以示人。 今日冒昧請教,深恐世人將譏我如此好舉。 」 帥皇子答道:「無論何種技藝,若不潛心研習,終無成就之望。 但各種技藝,均有師匠法則。 若能從師隨法研習,深淺暫且不論,總可倣傚師匠,有所增進。 惟有書畫與圍棋之道,極為奇特,全賴天賦。 常見平庸之輩,並不深入研磨,推憑天才,便可長於書畫,精通棋道。 富貴子弟,亦有出類拔萃者,能通曉百般技藝。 父皇膝下我等皇子、皇女,均研習各種技藝。 惟我兄長最為父皇器重,亦最善承受教益。 因而文才之淵博,自不待說。 至于其他諸藝,彈琴為最,其次橫笛、琵琶、箏,無所不精。 父是曾如此裁定,世人也都贊同此道。 論及繪畫,皆認為非我兄之特長,僅為起興時舞弄筆墨罷了。 誰知竟如此高明,縱是古代名家,也會寒顏三分,何況平庸文人!令人難以置信,真覺得毫無道理!」話至此處,已語天倫次。 大約是酒後易激動之故吧。 故提及銅壺院往事,他便黯然垂淚,萎頓不堪了。 此時是二十日過後,月亮初升。 月光未入室內,環境清幽宜人。 源氏內大臣一時雅興大起,便命人將書司所管的樂器取出,權中納言操和琴。 源氏內大臣自然擅長此道,但權中納言也是此中高手。 於是帥皇子弄箏,源氏內大臣操七絃琴,少將命婦彈琵琶,又在殿中選定一位才能卓越之人按拍子。 高手聯袂合奏,委實美妙風趣。 天幕漸開,庭前花色與尊前人影,都逐漸清晰可辨。 鳥聲婉轉,朝氣勃發。 此時便由藤壺母后頒賜福物。 帥皇子屈尊受累,另賜一襲禦衣。 此後數日,宮中一時以品評須磨畫卷為樂。 源氏內大臣說道:「此須磨畫卷請留存於母后處。 」藤壺母后也極想細緻賞閲,便欣然接受,回答道:「讓我慢慢地欣賞。 」此次賽畫令冷泉院十分稱心。 源氏內大臣心中甚是高興。 權中納言見源氏內大臣在區區賽畫小事上竟如此偏袒梅壺女禦,深恐女兒弘徽殿女禦失寵。 但念皇上一向親近弘徽殿,對她仍然顧念盩厔,便覺得不管源氏如何偏袒,也無甚可怕。 源氏內大臣欲增設諸多朝廷重要節會議式新樹.以便後人引為傳述,言冷泉帝時代便有其先例。 即便賽畫那種非正規的娛樂小事,他也苦心設計,務求完美。 這真可謂鼎盛之世了2然而源氏內大臣仍痛感人世難測,閒暇之時常思慮:等到冷泉院年事稍長,便撒手遁入空門。 他想:「試看先前古人:大凡年華鼎盛、官高位尊、出人頭地者,大都難以長亭富貴。 我在當代,尊榮已至巔峰。 全賴其間災禍淪落依託,故得福壽至今。 今後倘再痴戀富貴,恐壽命難永。 倒不如循太空門,潛修佛法,既可為後世增福,又可消災延壽。 」便在郊外峻峨山鄉選定地域,建造佛堂。 同時命人雕塑佛像,置辦經卷。 但他又想按己意願撫育夕霧及明石姬所生女孩,親見其成長。 故此出家之事,便擱置起來。 究竟作何定奪,那就難以預料了。 正文 第十八章 松風 墨香書屋稍加修班,湊合住下。 今春源氏內大臣老爺在那地方建造佛堂,附近有許多民夫來往如織,甚為嘈雜。 這佛堂格外講究,營造民夫極多,若欲在那地方找一清靜之所,我以為極為適合。 明石道人道:「這倒無妨。 實言相告,我們與內大臣有緣,正欲托其前庇呢。 至于屋內裝飾,我們自有主張。 當務之急,乃速把房屋大體修繕。 」那人答道:「這非我之產業,親王家又無人繼承。 我業已撥熟鄉間閒靜,因此長年隱居那裡。 領內田地,早已荒蕪殆盡。 我曾向已故民部大輔請求,並送其豐厚禮物。 蒙他賞賜,我才生有所依。 」他怕失去田產,因此那張松皮似的臉變了形,鼻子通紅,嘴巴高躡,毛髮蓬亂。 明石道人知其意,忙答道:「你不必擔憂,那田地之事,我們~概不管,仍然由你管領便是。 那些地契房產尚存於我處,惟因我早已不問世事,放那方土地房產多年來未曾清理。 此事留待將來再作計較。 」這管家透其話語,知其與源氏內大臣有緣,頗感此事棘手,只得作罷。 此後便于明石道人處領取豐厚修繕費用,趕緊修繕那宮哪。 源氏內大臣並不知曉明石道人有如此打算,惟不解明石姬為何不肯入京。 深恐讓小女公子孤零于鄉下,而遭後世譏議,成其一生污痕。 大堰鄰宅修耷竣工後,明石道人才將此事詳情報知源氏內大臣,此刻他才頓悟:明石姬一直不肯遷居東院,原是此故。 他覺得此事思慮得甚為周全,饒有趣味,心動中甚是欣慰。 再說那惟光朝臣,凡源氏內大臣一切秘事之策劃料理,素來少不得他。 當然,這回也就派他去大堰河,其悉心辦理邸內一切應有設施。 惟光歸後報道:「那地方是致極佳,勝似明石浦海邊。 」源氏內大臣想:如此風水寶地,此人住了倒挺相配。 源氏公子所建佛堂,位於峻峨大覺寺南,面臨一流瀑布,雅之趣皆在其中,比之大覺寺並不遜色。 大堰處明石邸宅,臨河流,居松間。 松間美景不可言喻。 其正殿簡樸,別具山鄉意趣。 內部裝飾佈置,均出自源氏內大臣之手。 源氏內大臣密派心腹幾人,暗赴明石浦迎接明石姬。 此次明王姬已無法拒絶,只得決意赴京。 但要辭別這自小生長的浦濱,又覺戀戀不捨,念及其父自此將獨居浦上,定然淒涼孤寂,更覺於心不忍,煩亂悲傷不已。 她自恨此身何以如此多愁,卻艷羡那些與源氏無緣之人。 其父呢,近數年來,朝夕企盼源氏內大臣迎接女兒入京,今已遂夙願,自然歡欣無比。 然念及夫人將隨女兒入京,此別于老夫婦倆幾成永訣,故心中不勝悲憐,痛苦不堪。 明石道人晝夜悵然若失,嘴裡反覆嘮叨:『如此,我將不能再見小寶貝了麼?此外再無他言。 夫人也很悲傷,她想:「我倆遁入空門,多年來不曾同枕。 今後教他獨守空浦,又誰來照料他呢?即便是邂逅相逢,暫敘露情之人,于‘彼此已熟識』後“慕地生離別」,也免不了要傷心;況我倆乃結髮夫妻,他雖天性清高自傲,難於親近,然這也另當它論。 既為夫婦,選定此浦為終老之所,總想幹『修短不可知』的有生之年共享天倫之樂。 如今忽然別離,幾為永訣,怎不教人愁腸寸斷?眾年輕傳女,早已厭惡寂寞鄉間。 今即將遷居赴京,皆不勝歡喜。 但念今後無線再見這海邊勝景,又覺難以割捨,看看那奔騰往返的波浪,不覺淚已濕透襟袖。 第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源氏物語》
第56頁